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牡丹绿化油用品种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述及绿化油用的牡丹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和立地造林措施。‘凤丹’和紫斑牡丹抗逆性强,具有抗旱关键基因DREB2A、WRKY和XET,而‘凤丹’适应性更广。牡丹籽油在5个种和芍药2个居群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以上,其中‘凤丹’、紫斑牡丹、牡丹、四川牡丹的α-亚麻酸和大花黄牡丹的油酸含量超过40%,食品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凤丹’种籽发育根据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差异划分为3个时期,即有丝分裂期、细胞扩展与物质积累期和成熟期,α-亚麻酸合成关键基因为SAD、FAD2/FAD6和FAD3;其繁殖栽培与管理技术对绿化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牡丹籽油的成分差异,选取不同地区10个批次牡丹籽样品,榨油后,采用GB 5009.168—2016酯交换法及气质色谱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批次样品中共检出脂肪酸14种,主要为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在7.72%~14.80%,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85.20%~92.2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的是毕节赫章(116.25±4.17 mg/g),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铜仁思南(210.44±2.57 mg/g).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牡丹籽油中脂肪酸含量及种类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开发西藏大花黄牡丹资源,分析其花朵的氨基酸组成与矿质元素等营养价值。【方法】以西藏米林县彩米村、扎贡沟、邦仲村和雪卡沟4个居群的花朵为材料,利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氨基酸进行检测,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并测定了花中K、Ca、Mg、Mn、Zn、Fe、Cu、Se和B等9种营养元素和Cd、Pb 2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4个居群均含有17种氨基酸(含7种必需氨基酸)和上述矿质元素,氨基酸总量为94.36~128.97g/kg,扎贡沟居群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居群,其K、Ca、Mg、Mn、Fe和B含量在4个居群中均处于较高含量水平。大花黄牡丹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2.47%~35.08%,接近WHO/FA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药效氨基酸含量达到氨基酸总量的63.69%~65.62%,而鲜味氨基酸含量则达到氨基酸总量的27.77%~30.09%。4个居群花朵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分别为67.21、67.15、66.85和66.61,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Cd和Pb两种重金属元素也符合相关标准。【结论】大花黄牡丹花朵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牡丹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方法】以25份牡丹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36%~82.57%,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蓇葖宽、冠幅面积、单株新枝数、单株2年生枝数、单株花朵数和小叶数等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聚合蓇葖果直径、复叶宽、复叶叶长叶柄比等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产量与种子含水量、顶小叶长和顶小叶叶形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共有5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累计贡献率69%;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千粒质量和顶小叶叶形指数等性状显著相关。【结论】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表型性状依次为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有效果实数和出籽率,应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相关特性,找到较好的生根技术.【方法】以大花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检测种子安全含水量、种皮透水透气性及种子中萌发抑制物存在部位,并用不同的激素处理种子以促进生根.【结果】大花黄牡丹种子的安全含水量为12.98%;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透气性障碍;种皮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胚乳粗提液对白菜籽的萌发几乎无影响;种子生根前的胚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影响较大,种子生根及萌发后胚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的影响较小;500mg/L赤霉素浸种24h,可以有效促进大花黄牡丹种子生根.【结论】抑制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是种皮和胚中存在大量抑制物质;赤霉素能解除其部分休眠,促进种子生根.  相似文献   

6.
部分牡丹花粉粒超微结构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电镜扫描观测了2个西藏野生牡丹种及10个中原栽培牡丹种花粉粒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14个供试材料中,大部分材料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其中滇牡丹的花粉粒为近圆形、大花黄牡丹花粉粒为超长球形。不同居群的滇牡丹、大花黄牡丹超微结构有一定差异。各材料在花粉壁表面纹饰上差异明显。通过研究牡丹花粉的超显微结构,可为牡丹园艺品种的起源、演化以及种类间亲缘关系等提供孢粉学证据,为西藏牡丹的新品种选育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牡丹籽油中所含有的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不皂化物及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其功效,综述了牡丹籽油粗加工和深度加工的产品现状,以期为牡丹籽油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延长其产业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西藏大花黄牡丹雄蕊瓣化的原因。【方法】对西藏大花黄牡丹雄蕊瓣化植和正常植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的分析,同时获得大量表达差异的unigene序列,通过GO和KEGG通路分析进行比对。【结果】西藏大花黄牡丹正常株与变异株在长枝长度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在长枝茎粗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短枝长度和茎粗上没有显著性差异。GDSL esterase/lipase At1g54790、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 2个基因参与雄蕊瓣化。【结论】最有可能的是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基因参与大花黄牡丹雄蕊瓣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油用牡丹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性及相关性,以产油量较好、观赏性较佳的36份牡丹种质为供试材料,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1%~83.1%,其中,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高,为17.3%~83.1%;25个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67~0.96;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量达到74.816%,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产量性状和果实性状。表明单株种子产量、有效聚合蓇葖果数、单株种子粒数和单株花朵数应作为选育油用牡丹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为试材,利用孔雀绿-酸性品红测定法检测了两个居群37个个体的花粉育性,结果发现居群之间育性没有显著差异,个体之间存在较小变化。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其育性的成因,为今后的育种和引种驯化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