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冬瓜、绿豆和鲜乳为主要原料生产一种新型乳饮料——冬瓜绿豆乳饮料,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其最佳配方:冬瓜30%、绿豆35%、鲜乳35%、白糖8%,柠檬酸0.080%。复配稳定剂为CMC-Na 0.08%、琼脂0.04%、黄原胶0.04%。乳化剂配比为蔗糖酯0.15%,单苷酯0.1%。  相似文献   

2.
以大米和鲜乳为主要原料生产出一种大米活性乳酸菌饮料,确定其工艺流程为:先将大米淀粉用双酶法进行酶解,酶解液煮沸后再使其与灭菌的鲜乳混合,经接种乳酸菌发酵制成大米酸乳,再与其他物料调配即可.最佳配方为:50%大米酸乳,7%蔗糖,0.4%复合稳定剂,0.15%乳化荆,0.06%柠檬酸.  相似文献   

3.
新疆鹰嘴豆品质优良,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营养素。本文主要研究了鹰嘴豆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各组分最佳添加量。试验表明鹰嘴豆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组成为:鹰嘴豆浆和酸乳最佳配比为50%∶50%,白糖最佳添加量为10%,蜂蜜最佳添加量为3%,柠檬酸最佳添加量为0.08%,最佳增稠剂和稳定剂为CMC-Na和果胶按0.10%与0.10%配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驼乳和牛乳混合干酪的最佳配方,及成熟期间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最佳工艺配方为:牛乳的添加比例为40%,发酵剂的添加量为0.06g/L,CaC12的添加量为0.08g/L,凝乳酶的添加量为0.24g/L,凝乳温度为35℃,凝乳pH为6.1。混合干酪成熟期间,蛋白质、脂肪、乳糖、水分含量降低;硬度、咀嚼性增强,黏着性和弹性下降;pH4.6-SN、12%TCA-SN和5%PTA-SN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发酵剂乳酸菌数逐渐下降,非发酵剂活菌数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5.
南瓜双歧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成 《中国乳业》2004,(2):32-34
本文以鲜牛乳、南瓜粉为主要原料,辅以一定的辅料,进行乳酸发酵,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鲜乳为原料,加入1%南瓜粉,接种3%的发酵菌种(Lb∶St=l∶l)和1.5%的双歧杆菌菌种,在43℃恒温条件下发酵2~3小时,再置于8℃的冰箱中后发酵冷藏10~12小时,所得酸奶组织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度,具有南瓜特有的滋味和芳香,特别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原料乳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长保质期饮用型风味酸奶工艺配方和稳定剂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该酸奶最佳配方为乳清蛋白粉0.6%、稀奶油1.0%、白砂糖8.0%、奶油香草香精0.08%,该配方组合可获得口感优良、酸甜合适、风味极佳的长保质期饮用型风味酸奶;稳定剂的最佳组合为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0.6%、低酯果胶0.15%、琼脂0.3%、结冷胶0.03%。使用该稳定剂可以赋予产品清爽的口感,并保障货架期有良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选择巴旦木、百合和牛乳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一种新型乳饮料—巴旦木百合乳饮料,色泽呈乳白色、口感细腻、风味清香、营养丰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巴旦木浆30%、百合浆35%、牛乳35%、白糖8%、柠檬酸0.06%。  相似文献   

8.
以大米和鲜乳为主要原料生产出一种大米活性乳酸菌饮料,确定其工艺流程为:先将大米淀粉用双酶法进行酶解,酶解液煮沸后再使其与灭菌的鲜乳混合,经接种乳酸菌发酵制成大米酸乳,再与其他物料调配即可。最佳配方为:50%大米酸乳,7%蔗糖,0.4%复合稳定剂,0.15%乳化剂,0.06%柠檬酸。  相似文献   

9.
石榴和巴旦木均是新疆的特色农副产品,本文选择石榴、巴旦木和酸乳制备一种绿色天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新型乳酸菌饮料,主要研究了石榴、巴旦木、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原辅料的最佳添加量。通过试验可知,最佳石榴汁、巴旦木浆和酸乳配比为30%∶35%∶35%,白糖添加量为10%,蜂蜜添加量为2%,柠檬酸添加量为0.08%,最佳复配稳定剂为CMC-Na和果胶按0.10%与0.10%配比,最佳杀菌条件为75℃,杀菌25min。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娟姗生鲜牛奶与优质的银香鸡的鸡蛋蛋清有机结合,再辅以红豆沙加工成一种红豆双皮奶的方法.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水(m/m) =1∶6,红豆浆∶牛奶(m/m) =5∶95,添加剂比例(m/m)为0.3%,红豆奶∶蛋清(m/m)=85∶15,白糖的添加比例(m/m)为4%;蒸煮时间为15 min.该产品既含有丰富的牛奶蛋白质和蛋清蛋白,又含有红豆的植物蛋白,同时红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叶酸,从而使产品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市场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红豆、薏仁、脱脂牛乳为主要原料制作成凝固型酸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红豆浸泡8 h,蒸煮1 h效果最佳。经过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原料比较合适的添加比例为红豆10%,薏仁粉1%,蔗糖8%。  相似文献   

12.
犊牛人工乳配方及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昀  陈宇知 《饲料工业》1997,18(6):29-31
本研究将配方筛选、工艺比较及设备选型相结合,经反复实验确定了人工乳的干法膨化生产工艺和以植物蛋白饲料为主的人工乳配方。利用优质人工乳培育犊牛,可在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节约大量鲜乳、增加鲜乳上市量、并降低犊牛的饲养成本。本研究研制出的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人工乳配方,其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含量接近鲜乳,而铁、铜、锰含量明显高于鲜乳,采用干法膨化工艺生产人工乳,可破坏植物性蛋白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技术易掌握、便于操作和生产周期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红豆草黑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产毒与侵染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红豆草黑班病病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因子以及病菌对温度、湿度的适应性和侵染方式。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5~40℃均能生长、繁殖,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佳培养时间为15d,最佳培养液为Fries培养液。黑斑病菌主要通过气孔侵入红豆草,在10-35℃下均能侵染红豆草,最适温度为20-30℃。且病原菌侵染速率与保湿时间关系密切,保湿8h以上,持续时间越长,发病愈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新型复合酸羊乳饮品的加工工艺、方法及最佳配方。研究选用枸杞、核桃、杏仁、花生和羊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新型复合酸羊乳饮品各原料的加工工艺、最佳配方比例、及饮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枸杞浸提液中枸杞和水的比例为1:8,80℃浸提3次,每次30 min,磨浆后八层纱布过滤;核桃汁中核桃与水的比例是1:2.5,磨浆,八层纱布过滤,胶体磨均质;花生汁、杏仁汁中花生,杏仁和水的比例分别为1:2和1:4,磨浆,八层纱布过滤,胶体磨均质。同时参照酸牛奶的加工工艺,发酵期延长2 h制作酸羊奶。得出新型复合酸羊乳最佳配方为:酸羊奶35%,核桃乳9%,枸杞汁3.5%,杏仁乳3%,花生乳10%,白砂糖5%,纯净水34%,稳定剂CMCNa:0.5%。  相似文献   

15.
以杏鲍菇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作用研制功能性饮料。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杏鲍菇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6.5h、接种量0.10%、白砂糖添加量8%、杏鲍菇添加量10%,所得产品质地均匀,口感细腻,酸甜可口,兼具杏鲍菇和鲜乳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以红豆、白糖为原料,制成具有浓郁红豆香味、红豆颗粒完整、口感软糯的甜红豆软罐头的生产工艺、配方,及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豆粕为主要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益生菌饲料。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对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再以接种量、瓶装量、发酵周期和发酵温度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通过试验得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45%豆粕,35%玉米粉,10%葡萄糖和10%麸皮;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例1∶2,接种量13%,瓶装量75 g/250 mL,发酵周期48 h和发酵温度36℃。  相似文献   

18.
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对内蒙古地区特有的红豆草品种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cv.mengnong)的种子进行不同预处理,统计在不同培养基培养下供试材料种子的萌发率,并在出苗后对红豆草幼苗各外植体(下胚轴、子叶、幼茎、叶片)在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中进行组织诱导培养,最终确定理想的培养基激素配方并获得红豆草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在1/2MS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率高于MS培养基,并在4℃冷藏预处理下其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达94%。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同外植体的愈伤诱导和芽分化的效果有所差异。附加MS+2,4-D 2mg/L+6-BA 1mg/L+KT 1mg/L培养基下胚轴整体出愈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6%;附加MS+NAA 0.1mg/L+6-BA 2.0mg/L培养基有利于芽的分化,分化率为24%。外植体出愈顺序为:下胚轴>子叶>叶片>幼茎。  相似文献   

19.
红枣、雪菊和牛乳是新疆的优势资源,本文研究了以红枣、雪菊和牛乳为主要原料生产红枣雪菊乳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可知,红枣雪菊乳饮料最佳配方为:红枣30%、雪菊35%、牛乳35%、白糖6%、柠檬酸0.06%。稳定剂由0.3%CMC-Na和0.3%琼脂的混合组成。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红枣雪菊乳饮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0.
豪猪肉香肠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豪猪肉香肠的加工技术,特用豪猪肉为原料制作豪猪肉香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进行腌制剂配方试验、原料最佳配方试验和调味料最佳配方试验,同时也研究了豪猪肉香肠加工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豪猪肉与猪肥膘的配比为8:2时,豪猪肉香肠的风味、弹性、组织状态最佳;腌制剂最佳配方:亚硝酸钠100mg/kg、复合磷酸盐0.5%、腌制时间为36 h;调味料最佳配方为:白糖1.5%、食盐3.0%、味精0.3%、香辛料1.5%;在55℃条件下连续烘烤24 h,豪猪肉香肠的成品率和质量都较高.该研究丰富了豪猪产品深加工技术,是豪猪肉加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