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多熟制是在同一年内、在同一块农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农  相似文献   

2.
间作套种是以边际效应、光合效应、密植效应为理论依据,把不同作物在同一块地上以一定的行数、幅度、带状进行种植的方式,它可能效利用光热资源、延长作物生长时序、改善田间二氧化碳的供给状况,人为建立最佳种群结构,提高光合效应,达到高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3.
翟艳萍 《农村科技》2010,(10):76-76
<正>塔城地区属于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土壤肥力好,光热资源丰富,适应种植小麦、玉米、油料等作物。近几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也  相似文献   

4.
我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棉花种植是经济支柱,粮食作物种植还不到10%,在现行耕作制度下,发展复播玉米,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多余的光热资源,而且能够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粮食生产指数。  相似文献   

5.
焉耆垦区属中温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大,于10℃的积温为3415~369℃。发展小麦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光热资源,而且能提高复播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值,是作物轮作倒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近几年,英塔木乡"一村一品"种植模式得到大力推广,通过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小麦收获后种植早熟大豆、油葵、蔬菜等多种作物,成功总结出一套小麦复种大豆、油葵、蔬菜等作物的二熟制种植模式,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本文主要介绍小麦复种大豆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冀中南地区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2月间连续出现的低温寡照和夏季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对棚室蔬菜影响很大,尤其是大棚生产,传统栽培方式多采用春提前和秋延后,大棚的利用率较低,一年仅使用7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充分利用冀中南地区的光热资源及提高大棚利用率,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塑料大棚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的研究,冬季利用大棚种植西芹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连续低温阴雪天气的不利影响,而春季种植越夏番茄高效利用了春夏季节的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8.
油菜茬复种是一种用养结合的生态性种植模式,其优点是利用时间差提高土壤利用能力,进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并且方法简单便于操作,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农民易于接受.甘肃省陇东地区近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6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有效积温和降水占全年的50%以上,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油菜茬复种作物奠定了基础,对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为农民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甘肃陇东地区一膜两年用油菜茬随处可见,进行该种植模式的推广不仅可较好的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可以较好的挖掘农田增产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和农业产值,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了探索不同作物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经济效益,特进行了油菜茬不同作物试验.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冀南地区农业主导产业,多为春种秋收,一年一季。棉花从前年11月份收至翌年4月份播种,土地闲置达半年之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小麦、棉花双直播两熟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蕊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11-12813
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是缓解粮食供求矛盾的主要途径,而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又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必然选择。为了挖掘我国两大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潜力,目前,很多学者的研究都致力于从种植制度层面通过提高光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其产量。提高小麦-玉米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延长作物受光时间,二是增加作物受光面积。提高小麦-玉米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主要是选择适宜品种、采取农艺节水策略和减少水分蒸发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穴盘苗移栽机械手结构设计与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我国的旱地作物大多采用直播的方式种植,效率低、周期长、单产低等缺点。育苗移栽技术作为一种栽培种植技术,具有直播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可确保秧苗一次性实现苗全、苗齐、苗壮,具有显著的节本、增产、增收效果。育苗移栽技术还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具有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生长提前的综合效益,是我国未来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手段。穴盘育苗移栽技术率先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穴盘苗自动移栽是一种适合工厂穴盘苗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省中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形式;但是,在气候条件、地下水资源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充分利用全年的光热资源,获得两季作物的周年高产,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栽培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木薯生长发育期长达8~10个月,前期生长慢、种植稀疏,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很低。木薯套种西瓜、甜瓜及豆类作物,在前期管理套种作物的同时兼管木薯,能够改变长期以来木薯管理粗放的状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用地养地的目的。2007—2008年,笔者在广西武鸣县城厢镇平等村旱坡地开展了木薯套种西瓜、甜瓜、花生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这对我区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发展旱地木薯间套种、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平川地处黄土高原,年平均温度10.6℃,无霜期平均143天,降水量年均240毫米,蒸发量年均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约2691小时,日照充沛,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由于四季降雨分配不均,雨热基本属于同季,作物种植一年一熟的光热资源充分,但一年两季则略显不足。为了增加对单位面积光、热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据砂田地膜甜瓜和大豆的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平川区种植条件,总结出砂田地膜甜瓜套  相似文献   

15.
陈运起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70-171,185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必须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降低设施农业的能源消耗,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自然光热资源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对现代设施农业的能源消耗及对自然光热资源的利用状况、地球表面可接受到的自然光热资源进行了分析,认为设施农业能源消耗大,对自然光热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研究和开发利用自然光热资源潜力巨大。在总结自然光热资源利用途径及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节能型现代农业设施的基本设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规划布局设施农业;优化设施结构和透明覆盖材料,提高设施对自然光热资源的采集能力;增加设施的畜热设备,提高设施对自然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保护措施,尽量减少设施内的能源损耗等。  相似文献   

16.
甜瓜是蔓生型稀植作物,花芸豆是直立型丛状作物。两种作物间作,不但可在时间、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而且花芸豆的根瘤固氮作用,还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通过3年实验研究,突破了两种作物间作方式的比例配置、灌溉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瓜、豆间作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7.
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植模式的重要性种植模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土地面积上各种作物安排布局的模式。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属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蔬菜作物安排与布局,是充分利用温室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温室效益的前提。节能日光温室的效益不仅受单茬蔬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与能耗估算系统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与能耗估算计算机系统,实现中国温室的动态区划,明确中国温室作物周年生产光热资源与能耗分布状况。【方法】针对温室作物生产特点,确定10个温室气候区划指标,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气候区划,并建立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系统。将温室气候区划系统与温室作物周年生产能耗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光热资源的中国温室气候区划与能耗估算计算机系统,并以Venlo型玻璃温室及温室主栽作物黄瓜和番茄作物为例,利用中国621个标准气象站30年(1971—2000)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系统进行应用实例分析。【结果】系统将中国区划为温室作物生产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3个一级区域和9个二级区(每个一级区分为I级、II级、III级区)。适宜区的特点是一年中适宜温室作物生产时期长,温室冬季加温能耗低,决定温室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子是适宜温室作物生产时期的总太阳总辐射量。次适宜和不适宜区的特点是温室冬季加温时间长、能耗高,夏季降温能耗少,决定温室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子是温室需要进行加热时期的负积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系统一方面可以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年代的变化进行温室气候动态区划,明确不同气候区温室作物生产光热资源分布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应用于计算不同类型温室和不同作物在不同温室温度控制目标下,各个温室气候区域的温室作物周年生产能耗,为中国不同类型温室投资风险评估、以及从能耗角度优化温室结构设计和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9.
套种是一种充分发挥土壤潜力,增加耕地产出,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的途径。而西瓜与油葵套种是作物西瓜生长到一定时期种植后作油葵的一种方式,它分利用了前作西瓜后期的光热自然资源,使西瓜和油葵期共生,在西瓜采收后,油葵有充分的单独生长时间,而影响油葵的产量,又提高了复种指数,从而提高了单位积年产量。这种植方式在一年种植一茬作物有效积温过而种两茬作物积温又不够的北方地区非常适用。西瓜套种油葵的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底肥,为西瓜油葵双高产打下基础由于种植两作物,对肥的需求量及吸收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充足的肥。在西瓜作垄…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宁南山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秋粮作物,以其抗旱、耐寒、丰产的特性,目前已发展种植6万hm2左右,由于马铃薯前期农田覆盖度低,光热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马铃薯间作蚕豆增加了单位空间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在干旱年份,以薯补豆,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