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乳腺炎一直是兽医产科学的一大难题,其乳腺防御机理、发病机理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深层次的一些问题仍然未能弄清楚,在这方面还需继续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就国内外奶牛乳腺自我防御方面的一些机理进行讨论.从乳汁血液当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体液因子、细胞因子等对乳腺防御方面的功能作详尽的叙述.尤其对泌乳周期中各种白细胞群的分布、功能以及影响奶牛围产期阶段免疫机能下降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对了解和预防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奶牛乳腺先天防御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奶牛的固有防御机理、诱导型防御机理和细胞征募防御机理,对了解和预防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是制约奶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综述了奶牛乳腺组织结构特点,阐明乳腺组织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4.
赵香汝  李寸欣  张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6-7178
[目的]探索奶牛乳腺炎病因及其防制措施。[方法]分析奶牛乳腺的免疫学机制,总结乳腺炎发病的原因,并提出奶牛乳腺炎的综合防制措施。[结果]奶牛乳腺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学机制。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采取加强卫生管理、实行干奶期治疗、疫苗免疫、选育高抗乳腺炎病的奶牛品种等方法进行防治。[结论]该研究为预防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腺炎作为一种乳腺炎症反应,给奶牛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在细菌因子和宿主免疫等作用下其上皮组织受到损伤,其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从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血浆蛋白等方面总结了奶牛乳腺炎乳腺组织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奶牛乳腺炎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对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应激反应,细菌、真菌、霉菌感染,化学药物影响,温热刺激和机械性损伤都是造成奶牛乳房出现炎性反应的原因。这种反应使乳腺组织产生生理变化:血液中免疫蛋白质浓度升高,乳腺组织和乳液中自细胞(主要是白血球)数量增加。奶牛乳房出现炎性反应,是奶牛机体灭活或终止乳腺组织兴奋性,杀死病原微生物,修复损伤的组织和细胞,恢复乳腺的正常生理功能。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疾病,是制约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奶牛乳腺防御素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LAP基因的核心片段序列,并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同源性;进一步扩增其DNA序列中间片段;其后运用反向PCR技术并结合半巢式PCR技术扩增其侧翼的序列。结果表明: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序列同源性为100%,确认为LAP基因;DNA序列扩增得到1 760 bp的中间序列,并预测了其酶切位点;得到5’侧翼序列107 bp,3’侧翼序列87 bp,经预测发现有转录因子GATA。为进一步研究防御素的防御功能、寻找防御素基因体外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防治奶牛乳腺炎积累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PMN)是奶牛乳房抵抗细菌感染的重要防御屏障,当乳腺感染后,FMN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向炎症部位聚集并发挥吞噬杀菌功能。然而,奶牛乳和血液中的PMN的功能活性却存在着差异。文章综述了FMN在奶牛体内的生长、迁移、凋亡、FMN的功能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和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PMN)是奶牛乳房抵抗细菌感染的重要防御屏障,当乳腺感染后,PMN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向炎症部位聚集并发挥吞噬杀菌功能。然而,奶牛乳和血液中的PMN的功能活性却存在着差异。文章综述了PMN在奶牛体内的生长、迁移、凋亡、PMN的功能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和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炎作为一种乳腺炎症反应,是奶牛场“最昂贵”的疾病。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在细菌因子和宿主免疫等作用下其上皮组织受到损伤,其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血浆蛋白等方面总结奶牛乳腺炎乳腺组织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奶牛乳腺炎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肥大细胞是乳腺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乳腺的免疫防御、发育与重建.对不同发育时期山羊乳腺内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用卡诺氏液固定乳腺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呈蓝紫色.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乳腺发育的青春期和退化期数量较多,妊娠期数量明显少于青春期(P<0.05).泌乳期内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最少,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同一生理状态的黄牛与奶牛乳腺标本进行处理,比较两品种牛乳腺中肥大细胞的细胞化学性质、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NO、5-HT和ER)及乳腺内含P物质(SP)的神经纤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两种牛乳腺中肥大细胞均为粘膜型肥大细胞,但在同一生理状态下其所产生的生物学物质不尽相同,奶牛与黄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乳汁的特殊功能,是制作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靶细胞。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试验模型,能够真实反应乳腺生长、发育及泌乳的细胞或分子生物学机制,验证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研究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乳蛋白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培养方法、培养体系的建立、形态结构与细胞增殖分化方面阐述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带来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奶牛乳腺的固有免疫是抵抗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NOD2是机体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通过识别其特异性配体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一种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成分,而参与抵抗多种病原菌入侵。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除泌乳以外,还是奶牛乳腺的免疫屏障。本试验欲探究MDP对BMEC体外生长状态及胞内NOD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腺腺泡为组织原材料,采用胶原酶Ⅰ消化法结合梯度浓度胰蛋白酶纯化法分离BMEC;使用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及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表达的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纯化后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将BMEC设为6个处理组,分别添加浓度为0(空白对照组)、1、5、10、15及20μg·mL~(-1)的MDP,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同时提取细胞RNA并反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MEC中NOD2的表达量。【结果】(1)胶原酶Ⅰ消化法结合梯度浓度胰蛋白酶纯化法分离得到的细胞CK-18免疫荧光结果为阳性,而Vimentin反应为阴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2)空白对照组、1、5及10μg·mL~(-1) MDP刺激组的BMEC生长状态良好,无任何肉眼可见变化;15μg·mL~(-1) MDP刺激组可见少量的BMEC脱落;而20μg·mL~(-1)MDP刺激组可见大量BMEC脱落,漂浮,且即使仍贴壁的细胞,其形态也发生了变化。(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刺激组细胞NOD2 mRNA的表达量与MDP的刺激浓度呈正相关,即刺激时间为24 h时,随着MDP浓度的增加,BMEC中NOD2受体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结论】成功获得了纯度较好的BMEC,该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以用于后续试验;虽然BMEC中NOD2受体mRNA的表达量与MDP的刺激浓度呈正相关,但在保持BMEC生长状态正常的前提下,MDP体外刺激浓度应控制在10μg·mL~(-1)以下。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当病原菌入侵乳腺时,BMEC可以通过NOD2受体途径参与免疫防御反应,但这种防御能力受细菌数量或毒力强度的影响。即在一定的细菌数量或毒力范围内,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或毒力的增强,奶牛乳腺的免疫防御反应也增强,进而清除外来病原菌;而当细菌数量或毒力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乳腺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免疫防御屏障也随之崩溃,奶牛乳腺局部甚至全身将呈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奶牛与黄牛乳腺肥大细胞生物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同一生理状态的黄牛与奶牛乳腺标本进行处理,比较两品种牛乳腺中肥大细胞的细胞化学性质、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NO、5-HT和ER)及乳腺内含P物质(SP)的神经纤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两种牛乳腺中肥大细胞均为粘膜型肥大细胞,但在同一生理状态下其所产生的生物学物质不尽相同,奶牛与黄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β-防御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并且是宿主固有免疫的重要参与者。为研究β-防御素1(β-defensin 1,Defb1)基因在不同泌乳时期的表达变化,以小鼠第4对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了小鼠妊娠期、泌乳期乳腺中Defb1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妊娠期Defb1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而泌乳期却恰恰相反,随着泌乳的进行,Defb1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在泌乳18d时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脂多糖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毒性作用及乳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蛋白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采用MTT法,LDH活性检测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q RT-PCR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抑制细胞的增殖、增加LDH漏出率,当浓度大于1 000 ng·m L-1时细胞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并能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关键基因m TOR、S6K1、4EBP1和STAT5 m RNA转录和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LPS可通过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影响奶牛的泌乳功能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8.
乳腺是哺乳动物分泌乳汁以哺育后代的重要器官,也是奶牛的主要生产性状器官。然而,乳腺癌、乳腺炎等乳腺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大量实验证明,乳腺肿瘤的迁移和炎症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都出现在乳腺引流淋巴结内。因此,乳腺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而乳腺免疫系统的研究也就成了很多乳腺疾病防治研究的先决条件。关于人、奶牛和奶山羊乳腺的引流淋巴结早已有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夏季奶牛热应激问题给奶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揭示奶牛发生热应激后乳腺组织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通过研究热应激奶牛乳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探究差异基因对乳腺组织转录调控的影响。以8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热应激期(8月,温湿指数THI=83.8)和非热应激期(3月,THI=65.8)各4头奶牛乳腺组织,利用HiSeq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发现9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2),其中上调表达46个,下调表达50个。GO分类结果表明,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的差异基因数量分别为41、38和36个(P<0.05)。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共富集到18条信号通路(P<0.05),其中6条与疾病有关,9条与代谢有关,此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明显富集。通过比较热应激和非热应激奶牛乳腺组织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相关信号通路,为进一步了解奶牛发生热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奶牛热应激问题日益凸显,对乳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热应激是一复杂的生理应答过程,奶牛在温热环境下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加快,直肠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对其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严重降低奶牛泌乳性能。目前关于奶牛热应激的报道多集中于生产试验,特别是饲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应激的缓解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介绍了热应激对国内外不同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广泛影响,并从能量代谢、内分泌、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方面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机制。能量代谢方面,从奶牛采食量减少、脂质分解和能量代谢紊乱等内在分子学机理角度解释了奶牛在热应激下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的原因;内分泌方面,介绍了热应激对奶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生长轴的调控,分析了激素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氧化应激方面,重点阐述了热应激通过影响机体内ROS水平从而产生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激活的相关防御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自噬方面,介绍了高温胁迫引起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引发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细胞凋亡,而过度自噬引发的细胞损伤也对乳腺泌乳起负面调控作用。笔者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热应激将是奶牛养殖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应建立可控的奶牛热应激模型运用于生产实践研究,并加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水平的基础研究,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技术,系统揭示热应激的发病机制,为缓解热应激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