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旱作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标本园旱地和水泥池里采用常规水作、覆膜旱作和露地旱作 3种栽植方式 ,研究不同栽植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露地旱作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常规水作显著减少 ,干物质运转和分配同时受到一定影响 ,单株有效分蘖数虽较常规水作有所增加 ,但分蘖成穗率、每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均降低 ,导致经济产量下降。覆膜旱作与常规水作产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对黑龙江省3个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龙稻5号和龙粳14号及其相应对照品种进行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超级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普通对照品种,其中,分蘖盛期高14.2%~34.0%,拔节孕穗期高16.8%~37.9%,齐穗期高20.2%~35.6%,成熟期高15.1%~18.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期的总干物重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0.97**),孕穗期叶片、茎鞘干物重及总干物重与穗粒数和结实率两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0.82*)。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抗病品种镇稻18为材料,对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3种移栽方式下水稻的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钵苗机插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毯苗机插极显著高于人工抛秧。各时期的群体茎蘖数均以钵苗机插最少,其次是毯苗机插,人工抛秧最多。拔节期不同移栽方式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和成熟期以钵苗机插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毯苗机插显著高于人工抛秧。钵苗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说明与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产量优势明显,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多,尤其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生产能力强,叶面积指数大,且毯苗机插优于人工抛秧。  相似文献   

4.
为给高寒地区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方案,研究了氮磷肥不同水平对高寒地区水稻在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氮肥在N1(45kg·hm-2)、N2(90kg·hm-2)和磷肥在P1(45kg·hm-2)、P2(90kg·hm-2)、P3(135kg·hm-2)和P4(180kg.hm-2)施用量下,产量表现为N2>N1和P4>P3>P2>P1,并且每公顷穗数、株高和中后期分蘖数量与产量效应一样;在氮肥定量下,磷肥对每穗粒数影响先增加后下降。在N1水平下,磷肥增加对结实率有促进作用,干物质积累表现出N2>N1>N0P0,与产量趋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化控剂调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化控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选用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空育13l和抗倒伏能力较弱的品种垦稻20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化控剂调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大化控剂、液体硅、磷酸二氢钾通过提高水稻植株叶片含氮量、叶面积指数、增加干物质积累量进而促进产量提高,而多效唑抑制植株生长、降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通过增强分蘖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花后充分供水与控水条件下,对两个水稻回交组合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花后水分亏缺对水稻回交后代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水处理水稻回交后代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对照显著减少,干物质运转和分配同时受到一定影响,并且控水处理的每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降低,导致经济产量下降。花后水分亏缺籽粒产量与总干重、籽粒产量与穗干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水肥耦合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水肥耦合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减数分裂期至乳熟期,在该时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积累量的57%~65%,在节水灌溉条件下,适当增加减数分裂期的氮肥比例,对于提高水稻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效果明显。SSNM处理通过控制氮肥施用总量,既保证氮肥的充分供给,又防止其过量,使水稻在养分需求的关键时期能得到充分的供应。节水灌溉处理增加了土壤的通气性,使水稻抽穗后根、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提高了水稻生育后期养分吸收能力和灌浆物质的合成。节水灌溉+SSNM处理使亩产量提高69.4kg,对提高水稻产量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耐密、高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大丰30作为试验材料,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设置60.0、70.0、76.0、86.0 cm 4个行距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行距为70.0 cm处理时,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结论]采用70.0 cm行距种植大丰30号,经济产量最高。该行距配置合理,便于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玉米机械化和简约化操作。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产量水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设计7500kg/hm^2和9500kg/hm^2两种产量试验田,研究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与子粒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间总干物质物的明显的差异,子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水稻生长过程中,光合产物主要分配给当时的生长中心,即生育前期分配给营养器官,中期向生殖器官转移,直至后期分配给生殖器官;不同产量的含N率明显差异,产量越高,器官含N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给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以及齐穗后干物质重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水稻不同时期的叶片、茎鞘及总干物质重都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过度增加氮肥,不仅干物质重增加不明显,而且也达不到高产水平。水稻齐穗期的干物质重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最佳值为9 228±300kg.hm-2;水稻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y=1.1099x+1 960.6(R2=0.9899)。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水稻七转39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干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2优6号和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2优6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下降率为15.2%。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产量提高。内2优6号对水分胁迫较Ⅱ优7954敏感。重度水分胁迫下内2优6号干物重平均下降22.0%。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干物重高于对照,轻度胁迫处理平均高8.4%,重度胁迫处理平均高4.7%。水分胁迫抑制内2优6号茎鞘物质向籽粒运转,促进Ⅱ优7954茎鞘贮存物质向穗部运转。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积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物质生产积累特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群体(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群体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将50个供试材料分成4个生产力等级:低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00 t•hm-2)、中层水平(9.00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75 t•hm-2)、高层水平(9.75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顶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在总施氮量0—337.5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群体的增加,50个粳稻品种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而成熟期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减小,抽穗期4个生产力等级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3)水稻生育前期(播种至拔节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减小;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增加。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重的比例变化规律与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一致。(4)不同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的经济系数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5)拔节前4个生产力等级品种间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差异较小,而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显著递减趋势;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增加趋势。【结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处于顶层水平品种干物质生产在抽穗至成熟阶段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叶片的SPAD值维持较高的水平;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在移栽至栽后30d,群体生长率(CGR)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此后则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且均以施氮量为20g·m-2的处理为最高。总干物质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在栽后30d、拔节期呈直线型正相关,而在齐穗期、成熟期则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关系;稻谷产量与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茎叶中贮积的碳水化合物约20%~30%在齐穗后输出到稻穗,构成稻谷产量的21.9%~31.3%。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条件下2个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金优527和黔南优2058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干物质生产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加,不同施氮处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生育前期较大,而在生育后期较小;同一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移栽至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大,而对最高分蘖期至齐穗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穗部积累的干物质及穗所占的比例均有增加的趋势,而茎叶物质输出率和茎叶物质转化率均有下降的趋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有增加的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则相反,且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而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0~300 kg/hm2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333.22 kg/hm2和12 231.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Climate change is recognized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At flowering and grain filling stages, risk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HTS) on rice might increase, and lead to declining grain yields. A regulated cabine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rice growth at flowering and grain-filling stages. Results showed that no obvious decrease pattern in net photosynthesis appeared along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but the dry matter allocation in leaf, leaf sheath, culm, and panicle all changed. Dry weight of panicle decreased, and ratio of straw to total above ground crop dry weight increased 6–34% from CK, which might have great effects on carbon cycling and green house gas emission. Grain yiel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cross all treatments on average from 15 to 73%. Occurrence of HTS at flowering stage showed more serious influence on grain yield than at grain filling stage.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showed negative effects on harvest index. It might be helpful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crop simulation models to capture 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rice, and evaluate the high temperature risk.  相似文献   

18.
不同eui基因对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取带有eui1(t)、eui2(t)基因的长穗颈不育系及其对照2对,以及带有eui1(t)基因的恢复系及其对照2对,以不完全半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遗传背景一致、但eui基因型不同的一套4组共16个F1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干物质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有eui基因使杂交稻的茎、叶干物质生产能力增强,且以eui1(t)基因效果最大,eui2(t)基因效果不显著,而同时含有eui1、2基因的效果则相当或略小于eui1(t)基因;eui基因对穗干物质重影响较小;e-杂交稻的群体生长率也比不含eui基因的对照高,以eui1(t)基因的作用最为显著,作用强度依次为:eui1(t)>eui1(t)+eui2(t)>eui2(t),eui基因对杂交稻群体生长率增加作用主要是在生长前期和中期。eui基因对物质输出和转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