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肝片吸虫病 1.1病原与流行特点 该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肝片吸虫成虫在胆管内产生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并与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则侵入其体内,经过几个发育阶段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附着于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囊蚴而感染该病。每年的春季、夏末、秋初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肝片吸虫病牛、羊、猪、马、人都可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1肝片吸虫生活史肝片吸虫在牛、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虫卵发育成毛蚴,当毛蚴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时,可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很快变成囊蚴,囊蚴可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当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即被感染。囊蚴穿过牛、羊肠壁进入血管,经门静脉到肝脏,并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3.
(一)羊常见吸虫病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又称肝蛭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的。片形吸虫在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  相似文献   

4.
正肝片形吸虫属于片形科。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肝炎、胆管炎、肝硬化、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为特征。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新疆阿勒泰地区广为分布。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内,产出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1~12d孵出毛蚴,毛蚴游动于水中,遇到中间宿主淡水螺,即钻入体内。毛蚴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几个发  相似文献   

5.
1流行特点本病流行于潮湿多水地区,多雨的年份流行较严重。急性者多发生于秋季,慢性者多发生于冬春的的天寒、枯草季节。羊因吞食含片形吸虫囊蚴的水或草而感染。在狭小而潮湿的牧地上长时间放牧易发生严重感染。多雨年份,久旱逢雨的温暖季节可促使本病暴发和流行。2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肝片吸虫,其形状似柳树叶。雌虫在胆管内产卵,卵顺胆汁流入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孵化发育成毛蚴,毛蚴进入中间宿主螺蛳体内,再经过胞蚴、雷蚴、尾蚴三个阶段的发育又回到水中,成为囊蚴。羊饮水时吞食囊蚴而感染此病。成虫经2.5 ̄4…  相似文献   

6.
1肝片吸虫病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牛羊的大批死亡.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10月为高发季节.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牛羊肝片吸虫病是对牛羊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鹿也常被感染,较少见于猪和其他动物。多寄生于患畜的胆管内,引起消瘦、贫血等恶性体质。如果带虫时间较长,可导致患畜因极度瘦弱死亡。1病因及流行病学肝片吸虫长2~3cm,宽约1cm,呈扁平树叶状,红褐色,雌雄同体。主要寄生在牛、羊的肝脏胆管中。虫体在胆管中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管,再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第一期幼虫),在低洼的湿地或稻田、水沟等处,毛蚴钻入椎实螺(一种小型的淡水螺蛳)体内,经过胞蚴、雷  相似文献   

9.
俞萍 《新疆畜牧业》2012,(Z1):35-35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蠕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可导致消瘦,体重下降。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  相似文献   

10.
<正>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脏和胆管中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以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牛终末宿主的胆管中并在此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在有水和适宜温度(15℃~30℃)下发育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锥实螺内  相似文献   

11.
(一)掌握寄生虫在体内的发育史猪、羊、鸡蛔虫病是由猪、羊、鸡蛔虫寄生于猪、羊、鸡小肠引起的,虫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7~20天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猪、羊、鸡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钻入肠壁的小血管中,随血液流经肝脏、心脏到达肺部,进入肺泡,经过发育,上行到气管,再随痰液咽下,再次回到小肠中发育成熟。该病主要危害3~6月龄子猪、羊和30日龄雏鸡。  相似文献   

12.
1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在牛羊肝胆管内,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内与粪便混合排出体外,入水后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最后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在草上,并分泌粘液包裹成囊蚴。囊蚴被牛吞食进入小肠后,沿胆管或穿过肠壁和肝实质到肝胆管内寄生。  相似文献   

13.
1流行情况 肝脏吸虫病对奶牛危害很大,主要发生于牛肝脏和胆管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和胆管病,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导致产奶量下降,一般是地方性流行。肝脏吸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宿主。成虫阶段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脏、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肠内物质混合,随粪便排出宿主体外。卵在适应的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进人中间宿主锥实螺体内发育,而后幼虫进入水中或附着在水草上随奶牛饮水或采食进入牛体内,并进入其肮脏及胆管中逐渐发育为成虫。一般成虫在牛肝脏中生存3~5年。  相似文献   

14.
用血清学诊断法、顶管毛蚴孵化法、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等检测湖北荆州部分地区羊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16.88%,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17.46%,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13.57%。提示在血吸虫病的老疫区,羊血吸虫病以中、轻度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15.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因羊吞食含有肝片吸虫囊蚴的水草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外呈树叶状,虫体长20~30 cm,宽5~13 cm。新鲜虫体呈肉红色,浸泡后呈黑色。虫卵桶圆形,褐色,有卵盖,长130~150μm,宽70~90μm,卵内充满卵黄细胞,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后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外界水中15~30℃的温度下,经10~25 d孵化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最后生成许多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于水草上变成囊蚴。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后,囊蚴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脱去胞囊生成童虫,  相似文献   

16.
(一)掌握寄生虫在体内的发育史 猪、羊、鸡蛔虫病是由猪、羊、鸡蛔虫寄生于猪、羊、鸡小肠引起的,虫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7~20天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猪、羊、鸡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钻入肠壁的小血管中,随血液流经肝脏、心脏到达肺部,进入肺泡,经过发育,上行到气管,再随痰液咽下,再次回到小肠中发育成熟。该病主要危害3~6月龄子猪、羊和30日龄雏鸡。  相似文献   

17.
洪学 《广东饲料》2010,19(9):47-48
<正>1一掌握一掌握即掌握寄生虫在体内的发育史。猪、羊、鸡蛔虫病是由猪、羊、鸡蛔虫寄生于猪、羊、鸡小肠引起的,虫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7~20天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猪、羊、鸡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钻入肠壁的小血管中,随血液流经肝脏、心脏到达肺部,进入肺泡,经过发育,上行到气管,再随痰液咽下,再次回到小肠中发育成熟。该病主要危害3~6月龄子猪、羊和30日龄雏鸡。  相似文献   

18.
1.在贵阳地区的6、7、8三个月,肝片吸虫卵发育为毛蚴需要17.0—19.7天,3月和11月,卵的发育延长至28—33天,但在天气温暖时,虫卵仍可发育或孵出毛蚴。在冬末春初的12、1、2三个月,室温平均在6.30—7.50℃,虫卵停止发育。 2.实验证明,肝片吸虫在贵州的中间宿主为小土蜗(GaIba paryia)。此螺各月均见到活动,越冬螺在翌年3—4月发育成熟和开始产卵,6—8月第二代螺进入成熟期,并大量产卵,密度最高,9—10月密度下降,但可见少数第三代螺体成熟和产卵,并孵出幼螺,通常以幼螺越冬。灭螺可在各月进行,尤以冬春为最重要。 3.本文对肝片吸虫的虫卵孵化、毛蚴侵入螺体、尾蚴逸出以及囊蚴的形成进行了实验观察。 4.贵阳地区肝片吸虫蚴虫在小土蜗体内的感染、发育与繁殖时间在春未、爱、秋和冬初季节,尤以夏秋两季为盛期。在室内月均温为24.07—25.07℃时,小土蜗感染毛蚴后,经43天及其以上即自螺体内逸出尾蚴;用囊蚴感染家兔、山羊后,经60—70天左右,发育为成虫。 5.根据一年中囊蚴出现的季节从四月至十或十一月,所以秋季驱虫治疗的适宜时间不超过11月,冬春预防性驱虫分别在12—1月和3月。诊断出有临床症状或已感染的家畜应随时进行驱虫。  相似文献   

19.
正羊片形吸虫是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呈扁平片状,灰红褐色,大小为(21~41)mm×(9~14)mm。成虫在羊的胆管内排除大量的虫卵,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由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进入水中,遇中间宿主(淡水螺丝)时,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呦和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后,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囊呦,羊吃了这些水草后,幼虫  相似文献   

20.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反刍兽类甚至人类的蠕虫病,又名肝蛭病,是我国范围最广、影响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此病主要受外界环境和季节的影响,流行于潮湿多雨的年份和地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其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排放出虫卵,虫卵随着胆汁流入肠道,最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弱酸性、温度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