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小麦是徽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对徽县冬小麦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徽县冬小麦生产发展的对策,对促进徽县冬小麦向优质、高效、生态、绿色、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徽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徽县冬小麦生产情况,分析了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提升徽县冬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是徽县主要粮食作物,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大,历年播种面积1.2万hm~2左右,其产量占全县粮食作物总产50%以上,是全县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因此,抓好小麦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发展徽县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展冬小麦生产现状调研,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对促进徽县小麦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了徽县冬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5.
徽县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技术措施,示范推广节肥节药节水的生态环保技术模式,努力提升全县冬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绿色环保”的目标。本文简要叙述了徽县积极推进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徽县冬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以期为全面提高小麦的栽培技术水平,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是徽县的主栽作物,近年来通过仪器远程监控和人工采集,获取了冬小麦田间环境、苗情关键因子及图像资料,准确掌握了适合当地冬小麦苗情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对提高精准监测与诊断管理化水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冬小麦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不同化控剂防倒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化控剂喷施效果试验,探索并筛选出适宜于徽县生态区冬小麦抗旱、防倒伏以及增产的化控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徽县伏家镇中坝村农户的田块进行了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密度试验,通过开展不同播量和不同行距两因素随机区组的试验,对其产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获得最佳播量和行距。  相似文献   

10.
人物介绍     
<正>党林学,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区域站站长。他主要从事冬小麦育种工作,育成的庄浪10号、庄浪11号冬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主持或参加市、县级科技项目10余项,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全省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王勇琦,甘肃省徽县泥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8年,经常深入农村  相似文献   

11.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冬小麦是徽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2万hm2左右,占粮食面积的30%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5%左右。文章对徽县8年来实施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在增产增收、抗锈品种更换、机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械化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了综合概述;对选用抗锈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宽幅匀播、全程社会化服务等主要做法进行了归纳;对多年工作实践取得的成效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徽县属于岭南温润冬麦区,海拔高度900—200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大于10℃)、雨量充沛(年降雨量600—700毫米),有利于冬小麦等作物的生长。冬麦是该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由于去冬气候异常,品种不耐寒,加上耕作栽培的原因,发生了十几年来罕见  相似文献   

13.
徽县冬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徽县主要油料作物,本文通过开展徽县油菜生产现状调查,分析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徽县油菜生产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对促进徽县油菜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徽县主要的粮饲作物,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徽县第一大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3万hm2以上。通过分析徽县玉米生产的历史演变过程,找出制约徽县玉米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出新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发展玉米生产的典型经验,对维护粮食安全、发展徽县农业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采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徽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辨识徽县生态保护重要区,为徽县"双评价"工作提供一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徽县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中处于极重要区的面积约为1 757.24km~2,约占徽县国土总面积的65.09%;处于重要区的面积约为826.08km~2,约占30.60%,主要分布在徽县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紧密衔接的中部区域;处于一般重要区的面积约为116.33km~2,约占4.3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徽县中药材生产现状调查,总结生产典型经验,分析当前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今后徽县中药材生产的措施建议,对促进徽县中药材向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桥河发源于甘肃省徽县江洛镇沿川村,流经徽县高桥镇,于甘肃省徽县高桥乡太白村注入永宁河。中小河流治理徽县高桥河现状评估调查采用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了无人机、卫星影像图软件、GIS制图软件等最新的科技产品,为调查工作提供了较多便利。在利用高科技产品的同时,现场调查及后期资料评估分析为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农业》2014,(18):3-5
近年来,徽县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形成了以优质核桃、苗木繁育、畜牧养殖和设施蔬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全面展示徽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成果,记者就徽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采访了中共徽县县委副书记张承荣。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是根据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于2005年元月在兰州商学院小麦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研究所现有老、中、青结合的科技人员8名,其中具高级职称的3人,具硕士学历的4人,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所成立以来,在甘肃省清水县、徽县、西峰区、庆城区、灵台县、武威市和兰州市设立了7个农业科研基地,合作开展冬小麦育种研究。2005年来研究所先后承担了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农业部和国家948办公室等部门下达的“我国核心疫源区陇南冬小麦条锈病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及其应用”、“分子育种实用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甘肃县徽县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肃县徽县苗木产业发展对策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