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肥 《农家致富》2007,(13):32-33
小麦如何施用底肥? 答:施足小麦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对小麦中期稳长、  相似文献   

2.
1深中耕断根深中耕可以切断部分根系,减少根群总量,从而减少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营养的吸收,控制茎叶的生长。旺长麦田一般在麦苗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中耕必须达到要求的深度,并要断根。如果不断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长,还会因疏松了土壤,改善了根部环境条件,反而促进麦苗旺长。2疏苗对于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形成的假旺苗,应及时疏苗。方法可用耙横拉的方式,去掉部分幼苗,减少群体密度,使麦苗分布均匀健壮生长。3适时镇压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冬前就要镇压。冬前镇压可破碎坷垃,弥合裂缝,保温保墒,抑制主茎生长,促进分蘖…  相似文献   

3.
<正>一、查苗补种,疏苗补缺出苗后应及时茶苗补种。如出现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者,在1~2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补种措施一般应在出苗后10天以内完成,最晚不超过三叶期,对零星缺苗地段,可在3叶期以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补栽麦苗应具2~3各分蘖。对浇蒙头水或播后遇雨的板结麦田,应在土壤干湿适宜时,疏松表土以利出苗。二、中耕镇压,防旱保墒小麦弱苗要浇锄,以免伤苗和埋苗;旺苗可适当深锄,损伤部分根系,起到蹲苗及控制无效分蘖  相似文献   

4.
<正>豫西山区种植的冬小麦大多处于浅山丘陵区,春季苗情复杂,容易遭受春旱、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麦田生产管理上应突出做好"一促五防"等管理措施。一、促控结合对个体弱、群体小的麦苗要浅耕细锄,并结合中耕每667 m~2追施尿素5~7 kg,促使弱苗升级转化,以增加中小分蘖和促进新蘖快速生长,提高穗粒数和亩穗数,在拔节期最好每667 m~2追施尿素6 kg;对底肥不足脱肥发黄的麦田要及早追  相似文献   

5.
1978年,我县有部分麦田,从入冬到返青期,先后发生麦苗“不长”现象。据了解各公社均有面积不等,程度不同,成块或点片分布的这类麦田,总面积估计在万亩左右。我们派出六位同志分别对十个公社,十三个大队和国营农场的近二十块麦田(代表面积约一千亩)进行了调查、座谈、分析,有的地块先后观察四、五次之多。并于麦熟前组织全县农技人员作过重点参观和专门讨论。这类麦苗的情况是:生长迟缓,叶片短小,分蘖少或不分蘖,苗色发黄或发灰,下  相似文献   

6.
<正>冬前麦苗发生旺长,地上部分苗茎较高,在越冬时难以抵御严寒,容易发生冻害,后期易倒伏,且发生旺长的麦田往往冬前分蘖过多,消耗了大量养分,来年影响成穗,直接降低产量,因此,冬前对旺长麦田应当加强控制。适时踩压,及时浅锄麦苗分蘖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踩压。因为踩压后的麦苗受到客观伤害,地上部分可减少养分消耗,  相似文献   

7.
新章   《河北农业科技》2002,(10):6-6
1保全苗 对缺苗的地块,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足够基本苗.一般中高产田亩(1亩=667平方米)基本苗掌握在12万~15万株,低产田亩基本苗为18万~20万株左右.具体应抓两件事:一是补种,时间宜早不宜晚,在10月下旬前完成为好;二是移栽,可在小麦苗分蘖盛期,选气温较高晴天,用带2~3个分蘖的麦苗进行移栽,及时浇水,确保成活.也可与浇水同时进行,选苗壮、苗稠部分与土一并直接移栽到缺苗的垄段.  相似文献   

8.
<正>驻马店是农业大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66.67万hm2以上。近年来,由于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越冬时绝大多数小麦苗情长势好、个体壮、分蘖适中、群体合理,能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但是,由于受气象条件和整地质量、底肥施用、播期播量、播种方式、土壤墒情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麦田苗情长势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针对部分麦田越冬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旺长苗麦田管理(一)表现形式及主要原因旺长麦田表现为麦苗长势偏旺、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种种原因,小麦生产中会造成麦苗出苗不齐,生产上以麦行内10cm长没有苗为缺苗,16cm长没有苗为断垄。种子质量差,出苗率低;耕作粗放,播种时漏播跳播;地下害虫危害;种子或土壤处理不当发生药害等是造成缺苗断垄的原因。对缺苗断垄的田块,要及早做到查苗补种和疏苗补稀。另外,小麦冬前的管理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查苗要及时出苗后的小麦要及时查苗,对出苗不好,特别是有缺苗断垄的地块,要进行疏苗移栽和催芽补种;对于春性及弱春性品种播  相似文献   

10.
春季麦田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进入春季要及早做好麦田管理工作,促进苗情及早转化,争取春季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及早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春季麦田要适时追施返青拔节肥对底肥不足、整地及播种质量较差、群体偏小、长势偏弱的麦田,应及早以足为主,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加复合肥10 kg。追肥后若遇到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弱苗转壮苗,促苗早发,促进苗情转化,巩固冬前分蘖,争取春季多分蘖,  相似文献   

11.
石鸿文 《农技服务》1994,(10):22-22,14
<正> 冬前麦田化学除草,时间紧迫,技术要求严格,稍有疏忽,不仅达不到除草效果,而且还会产生药害,提高麦田冬前化除效果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 (一)施药要及时,麦苗和杂草在不同的生育期耐药性不同,喷施除草剂后对杂草的防效和麦苗的安全性也就不同。要在麦苗耐药力强的生育期内,选择杂草对药剂最敏感的时期用药,确保麦苗不发生药害,又能充分发?药效。一般冬前禾本科杂草,应在麦苗1.5~2.5叶期、杂草立针至2叶期施药;防除双  相似文献   

12.
1查苗补种 疏苗补栽 麦苗出土后要及早检查,如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10cm以上的,均应在2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对零星缺苗地段,可在3叶期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补苗时应采用同一品种,补栽时要做到“上不压新叶,下不露白根”,栽后浇水,以利成活。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我省小麦受去冬雨、雪、雾霾、低温寡照等不良天气的影响。冬前苗情不如往年,表现为群体小、个体弱、生长慢、发育迟,部分麦田叶受冻、根有病。因此,今年从返青开始要加强小麦管理,在管理中要突出一个"早"字,促进麦苗早返青生长,早分蘖,多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实现今年小麦增产丰收。具体措施如下:一、搂除干枯麦叶去年受冻死亡的干枯麦叶,覆盖在麦苗上,影响绿色麦苗的光合作用,在春季气温回升,土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连阴雨天气,陕西省小麦大多在10月15日以后才陆续播种。晚播及气温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麦苗的正常发育,导致出苗不整齐,麦苗生长势弱,冬前分蘖少,甚至没有分蘖。因此,今冬明春更应该对麦田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11月农事     
11月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该月主要农事活动(1)冬小麦已普遍出苗,且相继进入分蘖期,这时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根增蘖。在管理上应加大力度,促弱转壮。建议各地及时查苗补种,保证全苗,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疏苗补栽。同时还要进行中耕和追肥,做好麦田保墒、增温工作,以确保小麦苗齐、苗壮。  相似文献   

16.
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越冬后进入春季,麦苗生长发育加快,抗寒力会明显下降,很容易遭受冻害;纹枯病、红蜘蛛等病虫害越冬基数大,随气温升高,可能爆发流行,要注意加强测报防治;杂草也会加快生长繁衍,特别是稻茬麦田以看麦娘为主的杂草密度大,长势旺,必须适时用药防治;部分麦田密度偏大,存在疙瘩苗现象,不利于麦田群体协调发育,应注意疏苗。现就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谈如下几点:春季麦苗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需  相似文献   

17.
沈丘县地处豫东平原,属黄淮平原冬麦区,小麦生产在沈丘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沈丘县部分麦田出现分蘖减少、麦苗瘦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产量。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深入观察研究,现将麦苗分蘖减少、麦苗瘦弱发生原因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造成分蘖减少、麦苗瘦弱的原因(一)播种过晚。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依品种而定,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地下5cm处地  相似文献   

18.
<正>查苗补苗。小麦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生缺苗,应及时补齐,对密度过大和疙瘩苗也要及时疏苗,争取达到苗齐、匀、全、壮。移栽。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块,可在小麦分蘖期选用同一品种壮苗进行移栽,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和松土,移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及时防治病虫害。土蝗、蟋蟀、蚜虫和灰飞虱是秋苗期防治的重点。小麦出苗期要注意防治麦田周边杂草上的土  相似文献   

19.
正麦田红蜘蛛是常发性害虫,为害小麦始于苗期。以成虫、若虫、卵,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越冬。其耐寒能力极强,当翌春气温达到8℃以上时,便繁殖为害。一般播期早、播种前后未浇水和整地粗糙的地块,冬前发生较重。秋季气温偏高的年份,其越冬前在麦田可繁殖1~2代,对麦苗造成较重危害。受害麦叶呈小白点,后变黄,叶尖干枯,分蘖  相似文献   

20.
冬季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壮苗,保证苗全、苗匀、苗齐,安全越冬。苗壮应有3个以上分蘖、粗壮、叶宽色深,根系发达;苗全就是保证麦田全苗,没有缺苗断垄;苗匀就是要求麦苗分布均匀,无疙瘩苗,是壮苗的基础;苗齐是指整个田块麦苗整齐一致;安全越冬就是要减轻麦苗冻害,防止死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