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牧职工科学素质的提升,对本区域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兵团第二师三十八团农牧职工科学素质的调查,了解职工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对农业科技信息的关注程度、对农业高新技术的认知等情况,分析农牧职工科学素质提升的辐射效应,就团场职工科学素质提升路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提出兵团农业、农牧团场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进而提出了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农牧团场改革,推动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及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地、合理地调整结构;加速兵团农业“两高一优”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理;抓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和农牧团场的生产条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农业上新台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提出兵团农业、农牧团场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进而提出了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推动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及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地、合理地调整结构;加速兵团农业"两高一优"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抓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和农牧团场的生产条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为农业上新台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杂交棉和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是兵团“十一五”期间棉花单产突破200kg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兵团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措施。杂交棉、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和大田职工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既可保证兵团农牧职工持续增收、团场增盈目标的实现,也可以使兵团农业从容应对未来的市场风险和挑战。因此,该项技术的成功推广,不仅对实现兵团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兵团、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棉花生产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兵团农牧团场养殖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响应农十师实施“奶牛工程”计划,一八一团从其它地区引进大量奶牛,开展了规模化奶牛养殖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6.
兵团规划在“十五”期间首先在棉花生产上通过推广精准施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收获和精准田间生态监控六大精准技术,提高棉花种植、管理、收获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兵团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兵团植棉团场每年接棉花种植民工至少20万人,拾花季节工30万人左右。这50万人的临时工大军给兵团农牧团场带来了诸多社会负担和直接生产成本增大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大面积推广包括精准播种在内的六大精准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兵团第八师各团场的经济社会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工就业观念的转变,为新时期团场职工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八师团场职工的年龄结构,培训内容、方式、模式、师资和基础设施等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职工对农业科技培训的需要,本文根据八师科技培训的实际,有针对的提出了解决八师团场职工农业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八师团场职工农业培训工作的对策,如加强立法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各培训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从而提高团场职工农业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回顾兵团农业的五次科技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兵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从1980至2008年,农业实现了5次科技飞跃,每次科技飞跃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都提高了职工群众收入,都发展壮大了农牧团场,都增强了兵团屯垦戍边实力。  相似文献   

9.
1兵团农机制造业的现状 兵团农业是机械化大农业,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农机市场潜力巨大,每年有2000余台套农牧机具更新换代,为适应大农业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兵团在60年代中期即建起了大批农机工厂,主要从事农具制造、拖拉机修理.兵团的农机制造业曾辉煌一时,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利润可观,并为兵团的工业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团农机制造企业由于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生产的产品赶不上大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很大份额逐步让国外制造商和内地企业占领,多数企业亏损严重,纷纷倒闭.据调查,目前生产形势较好的中、小企业尚存11家,生产的大批农机具供兵团农牧团场和自治区各地使用.  相似文献   

10.
兵团滴灌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农业是新疆用水最多的产业之一,"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农业的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牧团场多位于河流下游或沙漠边缘,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兵团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兵团自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1.
兵团农牧团场养殖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响应农十师实施"奶牛工程"计划,一八一团从其它地区引进大量奶牛,开展了规模化奶牛养殖生产工作.本文针对一八一团奶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结合国内外奶业发展现状提出该地区奶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棉花平衡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兵团农业,可使兵团农业从经验农业、精细农业走上精准农业的道路,是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团场职工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精准农业是现代化高新技术的综合系统工程,其主要包括精准施肥技术、精准种子工程、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田间作物动态监测技术。本刊“科技讲座”栏目将以精准农业为主要内容,首先邀请兵团土肥专家、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马鄂超研究员主讲“棉田平衡施肥”,以期为团场农业生产提供直接的技术服务,并敬请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办好“科技讲座”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垦科技》伴随一二五团的发展已有20多年了,她的内容集广泛性、针对性、知识性、科普性、实用性为一体,与团场农牧业生产实际有着较好的结合,深受一二五团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工的欢迎,已成为我团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工的良师益友。20多年来,一二五团订阅量始终保持在1500~3500份。使《新疆农垦科技》订阅在全团农业工人中占有率达30%以上。通过学习《新疆农垦科技》,使农业科技人员开拓了思路、增长了科技服务的本领;广大农工学到了技术,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水平,促进了团场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以来,农七师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及各项惠民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引用农业新科学新技术,已呈现棉花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面积稳步扩大,畜牧业总体良好发展态势,小区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园林业取得新发展,万亩葡萄园区初见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稳定,龙头企业实力加强,农业机械水平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扎实到位的可喜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5.
棉花生产与新疆经济的发展和兵团农牧团场广大职工及农村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息息相关.入世后,棉花生产受国内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确保棉花生产能稳步持续地发展,兵团在1998年开始推行精准农业技术,目前精准农业技术已在棉花上全面实施,它将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精准播种是基础,对播种材料--种子有更高的要求.新疆康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激烈竞争中,顺应潮流,努力加强各项管理措施,尤其在棉花的原种、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3年来不断提升棉种质量,生产、销售的数量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国家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效益显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拥有耕地127.53万hm~2,土地成为兵团履行维稳戍边使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分析研究兵团"十二五"高标准农田项目带来的综合效益,是为"十三五"高标准农田项目科学、高效、有序的规划及实施提供有效的经验做法和措施。通过收集、汇总5年期间兵团206个项目的具体数据,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建成后,兵团守住了耕地"红线",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团场农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为团场增效、职工增收,增强兵团维稳戍边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新疆建设兵团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经济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的转变。2013年兵团实现农业总产值435亿元,较2012年增长7.5%;团场农牧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可达1.43万元,较2012年增长18%。发掘农业资源潜力以调优农业内部结构为突破口,新疆兵团按照"稳粮、优棉、增果、增畜"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针,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现代畜牧业,农产品区域布局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国家加大对兵团重点水利工程中央投资力度,拟安排兵团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央投资11.6亿元,较2014年增长132%;节水增效示范工程拟安排中央投资1.5亿元,较2014年增长130%。中央投资达到13.1亿元,增速再创历史新高。兵团14个师的170多个农牧团场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以及  相似文献   

19.
芳草湖农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农场,总人口5.8万人,一线承包职工2.1万人。近几年来,农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棉花单产每年一个新台阶,667m^2(旧制1亩,下同)产由1996年的85kg,增加到2002年120kg,增长33%,职均收入由1996年的5100元,提高到2002年的8500元,提高66%。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场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加强,这些成果取得,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几年,职工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越来越强,新的科学知识面越来越宽,归根结底我们认为,这是和多年来《新疆农垦科技》的传播、发行息息相关。早在10年前,农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籽瓜、甜菜等经济作物,棉花种植面积很小,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经济效益低下,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的普及面很窄,《新疆农垦科技》发行数量每年只有十几份。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不断更新。特别是农场落实兵团“1 3”文件以后,两费自理,土地固定,力度加大,已占农场承包职工的75%以上。土地固定后,农场职工求知心情迫切,自愿要求订阅《新疆农垦科技》的人员越来越多,通过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农场的大力支持,订阅《新疆农垦科技》数量由1996年前的几十份,增加到目前的1500多份。为农场科学技术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棉花产业是兵团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近3年,播种面积保持在66.67万hm~2,总产163.61万t。为稳定棉花产业,2003年兵团制定并实施了以棉花为主的农业五统一政策,包括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农机作业层次和收费标准、统一关键和重大技术措施、统一农资采供服务等内容,对推动兵团棉花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2018年兵团全面实施了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五统一政策全面取消。本文就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转型期间,棉花产业今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对策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