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前棉花生产中的播种技术有4种:(1)使用甲拌磷、敌克松、磷酸二氢钾拌种,其中使用种子量0.8 ̄1.0%的75%甲拌磷乳油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蓟马、棉蚜、红蜘蛛;使用种子量0.3 ̄0.4%的敌克松拌种,可防治棉苗立枯病、炭疽病;使用磷酸二氢钾拌种可增强棉苗抗寒、抗旱能力。(2)缩节安拌种是解决棉花谪脚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棉种使用缩节安拌种后,能有铲降低棉苗子叶节高度2 ̄3cm,第一果枝  相似文献   

2.
采用缩节胺拌种,可有效降低棉花子叶节高度,可省去棉花苗期化控程序,节约种植成本。本试验通过对二十九团用缩节胺拌种和未拌种的10块棉田的棉花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缩节胺拌种的棉田,棉花出苗整齐一致,苗期长势稳健,棉花1~4节间长度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基于干播湿出情况下的棉花滴水出苗,调查研究出苗水添加不同肥料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滴施添加不同肥料的出苗水,对棉花苗期生长有很大影响。出苗水添加沃达农科微生物菌剂启动型肥料和矿源腐殖酸钾有利于棉苗生长发育及抵御不良气候影响,且沃达农科微生物菌剂启动型肥料有利于棉花始果枝成蕾。  相似文献   

4.
棉种包衣与拌种防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苗期病害是棉花生长前期重要的复合性病害,包括棉苗红腐病、棉苗炭疽病和棉苗立枯病,前两种病害病原菌附着在棉种短绒上,依靠种子进行传播,棉苗立枯病则靠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过冬,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下,往往引起棉花苗期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烂种、烂根、死苗,出苗不齐,严重影响棉花生长,降低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棉花苗期病害与天气、土壤的关系 棉花出苗前的低温,使棉子出苗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烂种;棉苗出土后15d左右,抗逆力较弱,棉苗容易致病。此时如遇寒流、降水和大风,苗病即严重发生;多年连作重茬,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整地质量差,苗病发生较重;土壤疏松,水肥条件好,棉苗生长健壮,发病就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对棉蓟马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8.6%拌福乙种衣荆均对蓟马平均防效在78.72%~59.22%之间,1:50药种比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荆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20%乙酰甲胺磷乳油.而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在74.53%~54.65%之间,1:50和1:55药种比的防效显著高于3qo敌委丹种衣剂和90%拌种灵原药等对照药剂.结论: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对棉蓟马、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其最佳用量为药种重量比1:(50~55).  相似文献   

7.
<正>棉蓟马,也称烟蓟马、葱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烟草、葱、蒜、白菜、瓜类、茄果类蔬菜、及豆科、茄科、禾本科、锦葵科等百余种作物。据笔者调查,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扩大、地膜棉的推广、"3911"等剧毒农药拌棉种的停用,棉花由连片变为与瓜菜等作物插花种植,为其创造了传播危害的食物链。加之,连年大量使用农药,造成棉蓟马的天敌越来越少,导致其危害日趋加重,大田的危害盛期比上世纪末提早了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棉花种衣剂的使用效果不相同。在包衣棉种出苗过程中,不同温度、湿度也可导致不同类型棉用种衣剂的保苗及防治苗期病虫害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不同播期试验表明: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各类种衣剂的使用效果都较好;温度较低时,种衣剂PⅡ-8、PⅡ-4和常规拌种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而克百威则客易导致烂种。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南部深度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常年连作和苗期低温造成病虫害为害加重。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拌种是实现一播全苗和防治苗期病虫害的有效措施,目前新疆南部地区常用种衣剂不含杀虫剂,导致棉花苗期地下害虫为害严重,加之难以观察,增加其防治难度。基于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复合型种衣剂对新疆南部棉花出苗情况及苗期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新疆南部棉花农药减施增效和科学制定棉花种子包衣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直播晚稻蓟马的防治药剂,采用拌种法在大田试验了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对直播水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并考查了其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兼治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4~8 g 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稻蓟马危害,药后14天杀虫和保叶效果分别为88.89%~95.03%和85.63%~91.67%,药后21天分别为87.64%~94.49%和78.86%~89.69%;2 g a.i./kg种子处理防效明显下降。同时,对二化螟具有兼治效果,并可刺激稻苗生长,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结实率和产量,而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较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 1.5~3 g a.i./kg种子拌种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防效较低。因此,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4~8 g 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推荐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和二化螟防治,而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拌种处理不宜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一、发生和危害棉小卷叶蛾在我县危害棉花已有好多年了,近二十年来曾经有八年严重发生。它从棉花出苗到收获均能为害,但以第二代(6月份)的为害最重,往往造成棉株大量断头,大发生年份断头常在30%以上,影响生育推迟,结铃数减少可达15%。  相似文献   

12.
<正>18.6%拌·福·乙酰悬浮种衣剂是由新疆农科院核生所及其下属公司自行研制而成,是我国首个同时具有防病、治虫、抗旱、耐盐碱等多功能的种衣剂。用其包衣棉花种子,能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和蓟马,提高棉田出苗保苗率。经权威机构检测、评价,该种衣剂防治效果好、低毒、对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很多,危害严重。为害棉苗的病原菌有立枯、炭疽、疫病和褐斑等。一般立枯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多在棉苗前期,而疫病则危害整个苗期,对后期影响更大。疫病危害棉苗在我县已发生多年,据了解有些产棉县也都有不同程度为害,但对此病的病原菌一直未得到肯定。为了明确病原及其与棉铃疫病的相互关系和进一步探讨防治方法,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先后通过分离、接种及交互接种试验,初步认为该病害系疫病菌所致,并能直接侵染棉铃。此菌可在无伤条件下导  相似文献   

14.
药剂拌种对棉花种子低温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不同药剂处理的棉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低温胁迫和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不同药剂拌种对棉花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拌种能提高棉花种子出苗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同时能促进苗期棉花生长。与18.6%拌福乙种衣剂相比,用18.6%拌福乙种衣剂+NAA+GA拌种,棉花种子出苗率提高3.3~14.7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5.3%~24.4%,活力指数提高34.4%~39.3%,棉花苗期生物量提高11.6%~27.7%。综上所述,低温胁迫下,用18.6%拌福乙种衣剂+NAA+GA拌种能有效促进棉花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记者从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新推出了龙灯露科特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于水稻拌种,可高效防治水稻苗期蓟马,持效期长。该产品为亮红色液体,悬浮率达99%,成膜性能优异,遇水不易脱落,有效提高了药剂利用率,改善了现行种衣剂遇水后有效成分流失较大的问题;可高效防治水稻苗期蓟马,持效期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棉花种植之乡。但是,该地区棉花的病虫害也很多。病害,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害虫,如: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以及棉蓟马等。由于新疆的气  相似文献   

17.
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明确棉田自然混生杂草对棉花的危害程度及其关键防除时期,通过田间杂草共生期试验,研究了豫北露地直播棉田杂草的发生及其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豫北地区露地直播棉田的优势杂草为牛筋草、马齿苋、藜和鳢肠,杂草出土高峰期集中在棉花苗期和花蕾期,且存在3个出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当杂草与棉花竞争持续时间少于4周时,由于杂草与棉花植株均较小,且土壤中养分相对充足,因此杂草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大;当杂草与棉花竞争期达8周以上时,杂草对棉花的竞争作用明显增强,棉花的株数减少,茎秆变细,形成瘦高植株,且单株结铃数、铃重等产量指标明显降低。因此,豫北棉田自然混生杂草群落与棉花的竞争临界期为棉花出苗后4~8周,在此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田间无草害。  相似文献   

18.
 以转Bt基因棉品系苏抗310和其轮回亲本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绿盲蝽危害后转Bt基因棉花顶部嫩叶的几个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盲蝽危害后,棉花顶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绿盲蝽危害后,棉花顶部嫩叶氮代谢受到一定破坏,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这对叶片成熟后光合作用是不利的。棉花顶部嫩叶受危害后,缩合单宁含量提高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LA)活性增强,表明棉花植株抵御盲蝽危害能力提高,但转Bt基因棉品系顶部嫩叶缩合单宁含量和PLA活性低于非转Bt基因棉品种;即使是绿盲蝽危害后的顶部嫩叶也均未达到非转Bt基因棉品种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导致转Bt基因棉盲蝽危害加重的原因之一。棉花顶部嫩叶受害后,非转Bt基因棉泗棉3号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转Bt基因棉品系苏抗310升高;非转Bt基因棉品种受绿盲蝽危害后顶部嫩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不利于绿盲蝽的发生,而转Bt基因棉品系受危害后顶部嫩叶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不利于对绿盲蝽的危害控制,这可能是转Bt基因棉绿盲蝽危害重于非转Bt基因棉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9.
2%立克秀湿拌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及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根 《种子科技》2002,20(5):286-287
研究了立克秀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立克秀湿拌剂拌种,当药种比不高于0.6%时,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出苗率均无明显影响;当药种比达0.8%时,出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在出苗时间上,当拌种药,当种比高于0.6%时则出苗期推迟1d以上。在试验设计用量范围内,立克秀拌种的麦苗鲜重增加,分蘖和次生根数量增多,具有明显的壮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棉花苗期氮效率对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棉花品种的氮营养代谢特性和培育氮高效棉花品种提供参考,以30个棉花品种为材料,设置施氮和不施氮两个处理,采用漂浮育苗法培育棉苗,对其苗期的氮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各品种棉花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氮胁迫情况下,棉花苗期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含氮量、氮积累量及叶绿素饱和ETR值都产生明显的降低趋势;根据苗期测定的20个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0%以上,棉苗三叶一心时期的总相对干重、总氮积累量、地上部含氮量、地上部相对含氮量,地下部含氮量和地下部相对含氮量等6个指标可代表所有供试品种所有参评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这6个指标对这30个棉花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同时根据这些品种的大田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也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对这3种不同聚类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棉花苗期氮效率与成熟后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是有一定的影响,苗期氮效率高的‘鄂棉14’、‘泗棉4号’、‘湘棉10号’、‘衡棉4号’和‘川棉56’等棉花品种,成熟后的产量高,纤维品质也相对优良,而‘鲁棉12号’、‘辽棉15’和‘新陆早20’等苗期氮效率低的品种,成熟后的产量较低,纤维品质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