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山焦枣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逆性强,但栽培管理不易。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温度是西山焦枣栽培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西山焦枣在月平均温度达到15~20℃时开始发芽,22~25℃时进入盛花期;而果实迅速生长期(7月下旬~8月下旬)要求24~25℃以上的温度,且昼夜温差要大。2.光照。枣树喜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决定红枣产量和收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开花坐果和果实着色成熟、采收季节的天气状况。首先是降雨,不仅直接影响枣花开放、坐果,还制约着空气温度和湿度,从而间接影响到红枣产量和收成。下面分述几个主要气象因子的作用。雨在枣花开放期间,特别是在开花初、盛期,降雨能冲掉花粉,影响蜜蜂或其他传播花粉昆虫的活动,导致枣花授粉受精不良,造成座果率明显下降。气温枣树花粉发芽要求27~28℃以上的高温,许多品种花后三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3℃即不能正常授粉。但气温受天气的影响,在无雨和冷风干扰的情况下,花期气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朝阳半干旱区大枣资源状况及影响枣树生长发育相关因子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朝阳地区枣树产量主要因子有花期降水、温度和光照;同一株树的东南、西南侧的结果率、坐果率高,西北、东北侧的结果率、坐果率低;同一结果枝,其1~3节结果率、坐果率低,4~8节结果率、坐果率高;当气温稳定在22~24℃时,降水量增大,产量也随之提高,朝阳市年平均产量为2 085~2 170 t.  相似文献   

4.
和硕县具有发展红枣的气候资源,种植红枣便成了和硕县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最佳选择.红枣栽培简便,管理也较其它经济林粗放.而且枣树结果早,产量也较高,直接经济效益来得快。枣树对土地条件的要求虽不严格.但新建枣园应满足枣树的生长发育要求,为此就红枣建园技术分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使用硒肥对红枣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对枣树的产量和果实的含硒量进行测定,分析了红枣富硒叶面喷施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8%,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枣果味美,营养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等矿物质及多种生素,有“百果之王”、“活维生素丸”之称。在国际场上1吨鲜枣相当于30吨苹果或10吨核桃的价,且货源奇缺,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很大,商机无。枣树是抗逆性、适应性很强的树种。我省独特的然环境,成了枣树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光照,温差大,使枣果着色好,含糖量高,品质上乘。枣又易栽植,好管理,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寿命,是“一次投入,百年受益”的铁杆庄稼。近几年,我省结…  相似文献   

7.
红枣是平顺县丘陵山区一个优良的经济林树种,但因缺乏配套管理技术,存在着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从枣树建园和枣园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枣树栽培技术,以期为枣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省的自然特点和发展红枣生产的有利条件,省林业厅作了红枣生产的长远规划。计划到1985年,全省枣树发展到7000万株,产量达到13000万斤;到1990年,枣树发展11000万株,产量达到3亿斤;到本世纪末,把我省西山沿黄河11个县、中条山麓6个县建成红枣林带,把滹沱河、浊漳河、汾河两岸,丘陵谷地的28个县、342个公社建成“红枣之乡”。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加快发展我省红枣生产,迅速提高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麻竹林下仿野生条件栽培的"兴农"和"京平"2个品系的4个长裙竹荪品种的产量。结果显示:兴农D89与京平D89、兴农D1与京平D1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兴农D89、京平D89产量显著高于兴农D1、京平D1;温度、湿度、光照等相关环境因子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麻竹林分郁闭度为0.7时的竹荪产量高于郁闭度为0.9和0.5时的产量,表明光照过强或光照不足均抑制竹荪产量;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生长温度为23~29℃,低于22℃或超过30℃时竹荪产量均显著下降;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湿度为65%~80%,湿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竹荪产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疆红枣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南疆各地大量购进内地红枣苗木栽植,出现红枣品种混杂、品质下降等问题。建立高效的良种枣园及采穗圃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枣树高接换头是良种接穗扩繁,品种改良,迅速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利用修枝剪多头嫁接枣树的方法,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嫁接工具单一,易操作,技术简单实用,嫁接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枣树落花落果严重,特别是花期如遇阴雨连绵,座果率极低,致使红枣产量很不稳定。为了尽快解决这一生产问题,提高红枣质量和产量,我们在省内外各地试验的基础上,于1981年6月13—14日(即枣树盛花期)分别在太谷县北洗公社南洗大队和井神大队,对两千多株郎枣、壶瓶枣树进行了大面积喷洒30ppm 硼酸和硼尿混合液(30ppm 硼酸加0.4%尿素)试验。喷洒后于6月17—21日连降4天小到中雨,于9月14—17日,在交城林科所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调查了产量,其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枣树一直采用根蘖苗造林,不仅产苗量少,根系不完整,造林成活率也低,而且红枣的产量也低。现在山西吕梁地区林科所利用红枣嫩枝扦插育苗获得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方法如下:首先,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铺一层水洗过筛过的河沙,厚约20厘米;选择生长健壮的当年生嫩枝,截成15厘米长的带叶插穗,浸吲哚乙酸3—5秒钟,然后插入沙床;经间歇喷雾使插穗叶面保持一层水膜,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基质温度25℃,室内遮光率为80%。约30天幼苗生根后即可出棚炼苗,此时应勤洒水,防止日灼,再过约15天可出圃定植到大田。  相似文献   

13.
枣树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枣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售价高于一般水果,并且价格连年上升,因此,红枣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陕北黄河沿岸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我省优质枣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育苗方法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以扦插和组织培养为手段的枣树快速繁育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全光照扦插育苗以其设备简单、投资少、技术容易掌握、成苗率高、育苗周期短等优点,受到基层单位的欢迎。在常态下,枣树枝条扦插难以生根,枝插成活率为5%,在全光照喷雾设施下通过生根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酒泉市枣树管理中关键的秋施基肥、萌芽追肥、花期追肥、果实膨大期施肥以及综合管理等5项施肥措施及不同组合的试验观测,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管理技术对枣树生长量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采取上述施肥管理措施的枣树,树干周长比对照增长3~6倍;新梢长度是对照的1.1~1.7倍;叶片纵横径、百叶鲜质量、叶片颜色等指标均有明显增长;单果质量提高了35.3%,株产量提高了53%。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对枣树生长量和产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治市丘陵区红枣品种单一、品质差、产量低、效益不高、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长治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从2005年开始在潞城、襄垣、长治县建立3000亩名特优种枣树试验示范园,定位研究优种枣树丰产栽培技术。经过3年引种试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丘陵区优种枣树丰产栽培技术,实现了红枣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沧州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近几年红枣采收期常遇恶劣天气,采收后在自然晾晒过程中,枣果大量霉烂,严重影响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建成了"两炉一囱回火升温式"红枣烘干房,应用这一技术,可以经济高效的提高红枣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1999年9月13日)(一)红枣是经济林的重要产品。枣树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果树,也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树种之一。据统计,全国枣树面积约67万公顷(1000万亩),年总产量约78万吨,其中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5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左右。近年来,全国枣树不仅面积和产量增加很快,而且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贮藏、加工能力有所增强,出口不断增加,市场前景看好。红枣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而且是一种木本粮食,人称“铁杆庄稼”。我国人口多,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发展枣树等经济林,不仅能加快山区群众脱贫…  相似文献   

18.
枣镰翅小卷蛾是佳县枣树的一大害虫,它不仅为害叶片,还为害果实,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佳县黄河沿岸枣林地区均有分布,尤以滩地为重。泥河沟大队1966年因枣镰翅小卷蛾为害,红枣年产量由14万斤下降到3万斤,1976年又因枣镰翅小卷蛾大发生,受害率上升到80%,致使红枣产量下降到2万斤左右。我们从1978—1979年,进行了绑草把诱杀枣镰翅小卷蛾越冬幼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枣树裂果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红枣裂果问题十分严重。笔者从选育枣树抗裂品种方面介绍了枣树的防裂措施,从灌溉、施肥、套袋、整形修剪4方面介绍了枣树综合栽培防裂措施,从喷施营养液、外源激素、液体保护膜3方面介绍了枣果实防裂试剂的研究,最后介绍了枣树避雨栽培防裂技术,旨在为防治枣树裂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临县红枣以其量大质优,全国驰名。但它的单位面积产量却低得可怜。按1990年公布数字计算,平均亩产150多公斤,株产仅几公斤。实地看到,株间产量悬殊很大,高者可达100多公斤,低者低至几公斤。可见,低产并非枣树的本能,而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乏一种丰产树形。枣树单轴延伸能力强,分枝能力弱。若在幼期搭不好骨架,很难形成丰产树形。临县枣树栽培,从古至今,习惯于幼树不整形,任其自然生长。普遍是树体高大,分枝稀少,树冠窄而高的半圆形。这种树形,枝叶量少,形不成立体结果,产量低而不稳。比较高产植株,往往得数十年回缩更新才能形成。因此,研究和推广枣树整形修剪技术,改变低产状况,是开发红枣资源的当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