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农场灰枣简约化"主干形"示范栽培树形和当地常规种植的小冠疏层形两种树形的枝、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果实品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主干形冠内二次枝枝量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树冠内的通透性较好,利于通风透光,冠内叶片接受的光照辐射较多,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对光的敏感度更高,净光合速率较大,果实品质较好。灰枣主干形树形结构优于小冠疏层形树形,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陕西渭北苹果产区红富士苹果树改形过程中,不同树形的光照分布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红富士苹果改良筛选优质树形。【方法】试验以13年生改良的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和中干开心形红富士果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树形冠层的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和中干开心形3种树形无效光区占整个树冠的比例分别为30.16%,26.54%和24.38%,单株产量分别为34.2,37.5和40.7 kg,其中中干开心形树冠的无效光区最低,其产量较自由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高19.0%和8.5%,且其果实单果质量、果面着色指数、花青苷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自由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结论】在陕西渭北苹果产区,中干开心形树形冠层光照分布良好,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果实大、着色好,品质优,优质丰产效果好于自由纺锥形和小冠疏层形,是优质苹果生产优先选择的树形。  相似文献   

3.
以‘华栗3号’锥栗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系统研究了锥栗3种主要树形的枝类组成、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叶片质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开心形树冠整体光照条件良好,各层光照分布均匀一致,无效光区比例最低(27.78%),枝量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上层,分别占全树的45.52%和36.04%;自然圆头形树冠光照相对较差,各层光照分布不均匀,无效光区比例最高(36.11%),枝量主要集中在中、下层,分别占全树的34.96%和40.11%;3种树形的长、中、短枝的比例变化不大,均以短枝为主,短枝比例分别占73.06%(小冠疏层形)、70.81%(自然圆头形)和66.47%(开心形).开心形树冠上层的叶片比叶重最大值为15.77 mg·cm-2,显著高于自然圆头形和小冠疏层形;而自然圆头形树冠中下层的SPAD值显著高于开心形和小冠疏层形.开心形结果部位主要集中在光照条件较好的中、上部位,占单株产量的69.48%,而自然圆头形结果部位集中于相对光照强度急剧下降的下部,二者的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小冠疏层形.开心形树冠下层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分别为6.45 g、6.92%、0.62%和60.56%,均显著高于小冠疏层形和自然圆头形.综上可知,开心形树形结构合理,光照条件好,品质高,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枣直播建园不同树形的光照强度和果实分布特点,探讨其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优树形,为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以第十四师224团直播建园的骏枣枣园为试材,采用圆柱形、三主枝中干形、小冠疏层形永久株Ⅰ、小冠疏层形永久株Ⅱ4种树形,测定光照强度和果实数量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层次的果实品质.[结果]4种树形光照强度表现为:随着树冠高度升高而增强,光照强度分布顺序为:小冠疏层形>圆柱形>三主枝中干形;4种树形的光照分布为:北面最弱,其它方向较为均匀.不同树形的果实品质随着果实着生部位升高而增加,树冠顶部果实性状最好,树冠北面的果实品质较差.[结论]枣树冠层的光照分布对果实分布和品质有直接影响,小冠疏层形在光照和坐果分布上明显优于圆柱形和三主枝中干形.  相似文献   

5.
富士苹果3种树形的树冠生态因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冠生态因子的研究对果树树形评价和优质丰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冠层分格测定的方法对短枝红富士苹果低干开心形、小冠疏层形和自由纺锤形树型的冠层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干开心形树生长季枝量最小,为153万条/hm2,冠层无效光区最小,为20.21﹪,相对湿度和风速较大,果实品质好;小冠疏层对形生长季枝量为158万条/hm2,冠层无效光区为24.32﹪,相对湿度小,风速大,果实品质较好;自由纺锤树形生长季枝量最大,为185万条/hm2,冠层无效光区最大,为32.50﹪,相对湿度最大,风速最小,果实品质较差.低干开心树形和小冠疏层树形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好,利于生产优质果.自由纺锤树形须进行改形修剪,减少枝量.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陕北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将传统稀植果园中主要采用的主干疏层形改造为小冠疏层形、纺锤形或圆柱形、高干开心形和开心形,测定不同树形的树冠透光率、树冠大小、一年生枝和结果枝的数量及组成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并估算其产值。结果表明:与对照主干疏层形相比,高干开心形和开心形的树冠大而扁,树冠透光率较高。开心形的叶丛枝和短枝占全树枝条的61.21%,树势中庸偏上;主干疏层形、小冠疏层形和高干开心形的叶丛枝和短枝占全树枝条的70.00%以上,树势较弱。开心形的短果枝占结果枝的60.68%,中果枝占28.67%,利于连年优质丰产;主干疏层形的短果枝占结果枝的85.00%,中果枝仅占8.79%,易形成隔年结果。不同树形的果实产量以主干疏层形的最高,其次为开心形;果实品质、均匀度和价格均以开心形的最高,主干疏层形的最低;经济产值以开心形的最高,其次为主干疏层形,高干开心形的最低。综上,建议将陕北丘陵沟壑区山地稀植苹果园的主干疏层形改造为开心形。  相似文献   

7.
摘要:研究了湖北省梨产区3种主要树形的个体结构、群体特征、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单层开心形、双层开心形、小冠疏层形的叶面积指数、树冠覆盖率、叶果比、田间产量均不相同;田间产量主要分布在1.0~2.0m冠层内;同一树形树冠内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等指标从树冠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大,可滴定酸含量则逐渐减少;单层开心形的果品质量优于其他2种树形。  相似文献   

8.
选择阿克苏阿瓦提县密植灰枣(Ziziphus jujuba cv. Huizao)园中灰枣树为研究材料,分别设置3个树形处理:小冠疏层形、单轴主干形、开心形及3个株距处理:1.0 m×4.0 m、2.0 m×4.0 m、3.0 m×4.0 m,测定不同树形和不同株距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枣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树形之间枣果纵径、横径、单果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小冠疏层形处理纵横径较大,开心形处理单果重较大;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蛋白质、维生素C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开心形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较高。不同株距处理之间枣果纵径、横径、单果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0 m株距处理纵横径较大,3.0 m株距处理单果重较大;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可溶性糖、蛋白质、可滴定酸、类黄酮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3.0 m株距枣果品质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树形和不同株距处理枣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开心形和3.0 m株距处理枣果综合评价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小冠疏层形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建苹果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树形,是对主干疏层形的改良和简化.近年来,对果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中采用的树形也随之有所变化,逐步由大冠到小冠,由多级次到少级次,由注重个体结构到注重群体效应过渡,较为理想的纺缍形已成为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树形,而不少一直延用至今的小冠疏层形由于过去整形不够合理以及果农群众修剪措施不当,随着树龄的增长,结果枝更新的演变,树体的丰满增大,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弊端,形成枝类分布不合理、树冠郁闭、光照恶化、通风不良,产量降低、品质不佳等现状,很难适应当前生产要求,急需进行形体调整改造.  相似文献   

10.
以十三至十五年生改良的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及中干开心形红富士苹果树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树形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干开心形叶片光合速率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是生产优质苹果的首选树形。  相似文献   

11.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27-4634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增加率与绿盲蝽危害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112.9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仅樱桃树叶片内有所下降,其它果树叶片受害后SOD活性均有增加,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40.95%;4种果树受害叶片内CAT活性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不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种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灰枣树形改造后的篱壁形、主干形、Y形与原树形小冠疏层形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获得具有高光效能的枣树树形,为简约标准化的枣树形栽培模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利用LI-6400XT光合分析仪和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II,分别测定4种不同树形的4~5a生灰枣树的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光合特性中,不同树形的光合参数Pn、Gs、Ci和Tr均存在一定差异。随着PAR逐渐增强,各树形的Pn均会升高。当PAR在0~500 μmol/(m2·s)左右时,Y形的Pn值最高且增速最大,其次为篱壁形、主干形和对照(CK);在500 μmol/(m2·s)以上时,篱壁形的Pn最高,其次为主干形、Y形和对照(CK)。相对于CK,篱壁形、主干形和Y形的Gs、Tr值较高,Ci则较低,其中篱壁形的Gs、Tr最高,Ci最低,为0.202、6.563 mmol/(m2·s)和196.79 μmol/mol,其次为主干形和Y形,对照(CK)的Gs、Tr最低,Ci最高,分别为0.171、4.828 mmol/(m2·s)和246.25 μmol/mol。叶绿素荧光参数中,不同树形间的Fv/Fm、ΦPSII、qP、NPQ和ETR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篱壁形的Fv/Fm、ΦPSII、qP和ETR值>主干形>Y形>对照(CK),而NPQ相反,且篱壁形Fv/Fm、ΦPSII、qP和ETR值最大,NPQ值最小,分别为0.81、0.55、0.763、53.52和2.88;对照(CK)为0.73、0.45、0.693、38.53和3.51。篱壁形的光能转化效率均高于主干形、Y形和对照(CK)。从Pn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性可知,Pn与Fv/Fm、ФPSII、q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NPQ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且Pn与qP、Fv/Fm相关性要比ФPSII和NPQ更为密切。【结论】 在株行距为(1×4.5) m下改造的3个树形当中,篱壁形是具有较好的高光效能树形,其次为主干形,Y形次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低温处理下库尔勒香梨枝条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产量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以30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试验对象,在果实采收时根据产量确定试验取样树,试验分为3个处理:高产(140~160 kg/株)、中产(90~110 kg/株)、低产(50~70 kg/株).选取树冠外围生长健壮,粗细均匀当年生枝条,室内人工低温处理,测定枝条电解质渗出率、MDA、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SOD、POD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产量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和MDA含量明显增加,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SOD活性和P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各产量处理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中产>低产>高产.试验技条在剪离梨树条件下进行,可能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措施对新疆灰枣一年生枣头枝抗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栽培处理对新疆灰枣(Zizyphus jujuba Mill.)抗寒力的影响,从安全越冬的角度初步提出提高灰枣抗寒力的栽培措施基本参数,为制定灰枣合理的技术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年生灰枣的生长后期水肥控制、负载量控制和生长延缓剂处理共23个田间栽培处理,测定和分析各处理一年生枣头枝-27℃胁迫的相对电导率、枝条组织活力、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5个指标,评价不同栽培处理对枝条抗寒力的影响.[结果]适宜的生长延缓剂处理可提高枝条束缚水比例和可溶性糖含量;生长后期浇水对枝条脯氨酸含量和束缚水比例影响较大;冬灌对枝条束缚水比例最大,对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影响较大;生长后期追肥对枝条束缚水比例影响较大;负载量对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大.[结论]使用8g/株的多效唑、8月初和9月中旬浇水2次、9月底追施磷钾肥1次、约75;的负载量、11月上旬冬灌等单项措施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4年生灰枣的枝条抗寒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模式对枣棉间套作微生态区域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枣棉间套作体系下生态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期确定不同灌溉模式的生态影响效果,为优化枣棉体系灌溉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处理1(红枣单作)、处理2(枣棉一行双管)、处理3(枣棉微喷)、处理4(沟灌)和处理5(对照)棉花单作中分别设置不同点的3个EL - USB自动温湿度计,连续3d监测距红枣树不同距离点的微生态区域温湿度的影响变化.[结果]东西走向的红枣树对微生态区域温度影响是树南>树北>树行间,对湿度影响是树行间>树北>树南;不同灌溉模式对微生态区域温度影响是处理5>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对湿度影响是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5.[结论]枣树对树南树北的温湿度有影响,温度表现为树南>树北>树行,湿度与温度成负线性关系;枣棉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比单作模式田间的温度低,而湿度高,其中以枣棉间套作中红枣采用微喷和一行双管灌溉模式对微生态区域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加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有利于提高红枣坐果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为环剥对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4个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监测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成成分和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个试验处理中,第1次环剥处理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对照处理大5.67%,单粒重也最大,达2.99 g。成熟期最早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 5个试验处理的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蔗糖含量相对稳定,葡萄糖的含量略高于果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67%;果糖含量最高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4%;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第4次环剥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9.65%;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葡萄糖和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葡萄糖与果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大,略高于葡萄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系数。蔗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小,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主干环剥有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前期(坐果后到果实膨大期)进行环剥明显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后期(果实膨大期过后)环剥有利于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环剥后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含量的变化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改善枣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a生灰枣为对象,测定环剥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含量的变化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1)灰枣环剥和对照的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其积累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剥明显提高了灰枣果实果糖、葡萄糖和果实发育后期的蔗糖含量。果实成熟期蔗糖显著高于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灰枣果实以积累蔗糖为主。(2)环剥有助于提高环剥口愈合前(7月15日)果实内中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的活性。果实全红期至实成熟,环剥处理果实的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是环剥处理果实蔗糖含量高与对照的主要原因。【结论】环剥有利于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SSs活性对环剥处理果实的蔗糖代谢起主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沙土、沙壤土和粘土)下,成龄灰枣树果实膨大期叶片营养成分与果实成熟期果实营养成分和品质之间相关性,为不同土壤类型下有效提升灰枣果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盛果期灰枣树作为试材,测定其在果实膨大期叶片和成熟期果实中的P、K、Ca、Mg含量,以及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三种土壤相比,沙土的叶片Ca含量和果实糖酸比均最高,分别为(24.381±1.830) g/kg、725.167±95.195,叶片K和Mg含量,果实P和K含量,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中等,其余测定指标均较低;沙壤土的叶片K含量、果实Ca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7.385±2.478) g/kg、(0.654±0.043) g/kg、(0.107±0.006)%,叶片P和Ca含量,果实Mg含量和果实VC含量均中等,其余测定指标均较低;粘土的叶片P和Mg含量,果实P、K和Mg含量,果实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622±0.134) g/kg、(7.125±0.484) g/kg、(1.168±0.061) g/kg、(11.327±0.528) g/kg、(0.422±0.015) g/kg、(15.182±2.763) mg/100 g、(70.875±3.230)%和(71.179±3.233)%,果实Ca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均中等,其余测定指标均较低。3种土壤类型条件下灰枣果实中P、K、Ca、Mg、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果实营养品质指标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基本相似,其中沙土、沙壤土和粘土灰枣叶片中P含量与果实VC含量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依次为0.798、0.928和0.869。【结论】灰枣叶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果实营养品质指标间呈现一定相关性,在土壤不同类型条件下的施肥管理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才能达到增产优质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哈密大枣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变化规律,建立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变化动态模型。【方法】以哈密大枣为材料自然阴干、自然晒干、40和45℃热风干制等4种不同的干燥加工方式,研究在干制过程中不同干制方式对红枣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影响,建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数字模型。【结果】红枣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干制时间的增长而升高,红枣中可溶性总糖则随着干制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温度相对较高的干制方式对红枣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较大,变化幅度明显。除了40℃热风干制,其他3种处理模型拟合度均为R2>0.9,拟合度较高。【结论】自然干制,45℃热风干制过程红枣中还原糖变化及45℃可溶性总糖变化很好的符合线性模型(零级模型),45℃可溶性总糖变化符合指数模型(一级模型),自然阴干和自然晒干红枣中可溶性总糖动态变化分别符合对数模型和立方拟合模型。45℃热风干制红枣品质最好,自然阴干红枣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出品质优良的新疆加工番茄品种。【方法】 以新疆主栽的17个加工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17个早、中、晚熟品种的生育期变化、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果实挂枝时间、果实生长期间腐烂率、果实耐压力。【结果】 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成熟比较集中,早、中、晚成熟期相差7~15 d;挂枝时间与腐烂率成反比,腐烂率越低的品种挂枝时间越长,挂枝长短的顺序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整个红熟期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顺序依次为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所有品种果实硬度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早熟品种石番28硬度保持最好,中熟品种中亨氏3402、亚心8号最好,晚熟品种中亨氏9780、垦番2号硬度保持最好;早、中、晚熟品种中最耐压的分别是垦番3、SF227、石番35。【结论】 选出优质早熟品种3个,亨氏2206、石番15和石番28;中熟品种2个,亚心8号、SF227;晚熟品种3个,亨氏9780、垦番2号和垦番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