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叽、叽、叽……”夏日的早晨,天刚放亮,小鸟的叫声便把我吵醒。我睁开惺忪的眼,寻声望去,只见窗台上,两只小鸟正在欢快地鸣叫。  相似文献   

2.
鸟窝的秘密     
何国喜 《中国林业》2008,(17):40-40
“叽、叽、叽”……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刚放亮,小鸟的叫声便把我吵醒。我睁开惺忪的眼,寻声望去,只见窗台上,两只小鸟正在欢快地呜叫。  相似文献   

3.
“叽、叽、叽……”夏日的早晨,天刚放亮,小鸟的叫声便把我吵醒。我睁开惺忪的眼,寻声望去,只见窗台上,两只小鸟正在欢快地鸣叫。  相似文献   

4.
窗前的那片小树林●意西泽仁我总忘不了过去我家窗前的那片小树林。那时,我的家还在康定,寄居在州委的后山宿舍里。宿舍紧靠子耳坡山脚,西面窗外的坡地上,有一片小树林,除了白杨和松树,这里还有苹果树和花椒树,不过林子是被宿舍的坎墙隔着的,所以只能看到而进不去...  相似文献   

5.
皓月当空,虫声卿卿。有这样一个明亮的夜晚,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提着斧头,我悄悄出发……我早就筹备盖一间耳房,料子备得差不多了,就差两根桥条。白天我已在后山的那片集体林里瞅好两棵树。我和哥哥成家立业后,已经分开住。我哥哥是村委会主任,又是村里的护林员。今天中午碰到嫂嫂,她说我哥哥生病.一整天都躺在床上。一不做,二不休.没人守山,我正好下手。从村子到后山,20分钟就到了。借着月光,我很快找到了要砍的树。“哗啦啦”,我刚砍倒第二棵树。“住手!’唤然一声大喝,将我吓了一跳,我慌忙丢下斧头,撒腿就跑。“别…  相似文献   

6.
山村冬树     
老家在一个简朴宁静的小山村。每次回村.我都要独自一个人去老家后山树林走一走的.和那些静谧的树默默独对。  相似文献   

7.
鸟不可欺     
故乡旧居的院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树上有个很大的鹊巢。每日清晨在屋里就会听到喜鹊的“喳喳”叫声。我常常在睡梦中被它吵醒,恨不得马上把它赶走。可奇怪的是大人们对这种叫声不但不厌烦,还每每赞誉“喜鹊又报喜了!”然而,不管大人怎么想,我就是对喜鹊不满,一心寻找机会“治”它一下。   机会终于来了。有天晚上,我听到父亲对母亲说:“喜鹊孵出小喜鹊来了,四、五只哩,再有十天半个月的就该往出飞了!”我不由暗自高兴,心里拿定了主意。   好容易盼到了天亮,大人们都干活去了,我便跑去找来平时最要好的小伙伴,守候在大树下…  相似文献   

8.
当你走进上海师范大学的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浓浓绿意:一块块青翠如毯的草坪,一排排绿意盎然的树林,一柱柱俏似绿伞的花架,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睡莲,这一切无不让人心动,让人心旷神怡,连十分注重绿化环保的日本友人参观了师大后都惊叹:没想到上海师大这么美,真想派更多的留学生到你们这里来。这一切,离不开校长杨德广多年来大力倡导、高效组织和以身作则。师大人都亲切地叫他“绿化校长”。  相似文献   

9.
夏日歌手     
我对蝉一向怀有感激之情。因为蝉衣是一味中药,小时候我常常在树下、棉花下、篱笆上捡些蝉衣去换钱,蝉衣象征着我儿时最好的零食。蝉是夏日最热情的歌手。大黑蝉长声“叽……”“叽……”小蝉“吱…嗄”“吱…嗄”不断反复。天气愈热,叫得愈欢,其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  相似文献   

10.
少儿时代的梦很多、很多,而最精采最迷人的,莫过于与小鸟为伴了。那时,我们家住在一座矿山,矿山周围有许多的岭坡,岭坡上有许多许多的鸟儿。每到春夏季节,岭坡上的树木一派翠绿葱定,各种花儿争奇斗妍,百鸟在树枝和草丛里婉转啼鸣,煞是热闹。这里是我们的乐园。我和小伙伴们极喜欢到岭坡上游玩,做游戏,摘野果,掏鸟窝,捉小鸟。我们掏鸟窝捉小鸟,但决不伤害它们,而是将小马带回家去精心饲养,与它们作伴。在众多的鸟儿中,我特别喜欢一种被我们称作“红公鸡”的小岛和八哥鸟。红公鸡鸟并没有公鸡这么大,只比小麻雀略大些。这种…  相似文献   

11.
刘海英 《云南林业》2006,27(4):24-24
“狼桃”,怪名,是啥东西?“狼桃”原产于南美秘鲁的狼吼狐叫的深山密林里。它圆圆的粉红色的果实,像睡美人的脸般静卧在藤蔓绿毯上。一天,一个进山少年一见就着迷,扑上去想摘几个尝尝,却被爹妈拉住,吓唬道:“她们是妖女魔鬼变的,是狼神吃的妖果,有剧毒,谁碰谁找死!”漫山遍野的  相似文献   

12.
汉堡是我儿子记住的第一座外国城市的名称。他跑到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时必吃的美食之一就是汉堡包。1999年9月初,我初到德国,第一次来到汉堡这座长河与大海相会之地的绿色城市时,就“咣叽”一下就喜欢上了它。当时的兴奋心情,可能跟我儿子在饥饿时见到汉堡包差不多吧?  相似文献   

13.
我生长在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这一“林家大院”,父母都是林业技术人员。小时候,父母经常出“外业”,离开昆明到全省各地深山老林中从事野外林业工作,一去就大多是几个月。父母一走,家中就只剩下我、年幼的妹妹和多病的奶奶。很多时候,我一边读书,一边负责操持家务。日子一长,心中就生出一份责怪,怪父母狠心,撇下我们和奶奶不管。  相似文献   

14.
深山探源 连绵起伏的派阳山,群山巍巍,层峦叠嶂。主峰“派阳头”居众岭之上,在这里可以看到太阳朝升夕落,相传当年太阳神就在此山头派出太阳普照大地,派阳山故此而得名。 早在1955年,一群年轻力壮的青年和退伍战士就卷着破毯,居住进群岭开山劈地,叩醒了沉睡亿万年的派阳头,创建了派阳山林场。他们以山石架锅盆,茅草搭屋棚。几度春秋,  相似文献   

15.
杉林怪虫的“克星”刘立祥刘邦俭江苏省泗洪县建成绿化县,全县干群出了力,也有刘立祥的功劳。1987年8月,泗洪县陈圩林场1000多亩水杉遭受一种新的害虫危害,树的叶片和小枝被吃光,整个树林像火烧的一般。每棵树上害虫多达4000多条,幼虫吐丝下垂,把树干...  相似文献   

16.
山鸠     
山鸠○张海华在回外站的路上,我拾到一只受伤的山鸠,它躲在草丛中发出微弱的叫声。或许是被孩子们用弹弓打伤,或许被鹞鹰追逐啄伤,幸好逃脱了被捕捉和吃掉的厄运。驻守森林,我喜欢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山鸠单调的“谷咕咕——咕——”的叫声,平时并不觉得动听,这次却...  相似文献   

17.
《世界竹藤通讯》2004,2(1):37-37
日前,在“中国竹子之乡”江西省宜丰县发现了一片极为罕见的花毛竹。这些“怪竹”是当地林业工作人员在同安乡一农家后山上发现的,大约有50~60根。成散状生长在普通竹子中间。竹子眉围、高度、叶片颜色与普通竹子没什么两样,奇怪的是它们的竹杆黄绿相间,主体都呈金黄色,在每节之间都夹嵌着对称的两对绿色直条纹,且纹路清晰、色彩斑斓,极似  相似文献   

18.
夜行关道岭     
夜行关道岭苏丹去红土河林场的车晚点了,夜幕降临才到终点。报社让我下车后直接到关道岭工段去采访,关道岭工段是“全省林业系统护林防火先进单位”。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让我这个时候去关道岭,我感到任务艰巨而重要。下车后,手脚冻得麻木,气温至少在零下三十度...  相似文献   

19.
在鲁山县二郎庙乡营盘沟村黄土岭组的后山上,长着一片方园百亩左右的栎树林,从远处看,这片栎树并无特别之处,但走进栎林,当你在碗口粗的栎树上折下枝条仔细看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栎树的枝条上长着许多类似柏叶的东西,当地群众都叫它“栎树上长柏叶”。这片树林也由于靠近风景名胜区石人山而成为当地一奇。谈起这些奇异的栎树,村民们会情不自禁地给你讲起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其他叶猴,滇金丝猴的习惯是将整条树枝扳断拿在手里,随便吃两口就扔到树下。这对于“身在猴下”的我们可就惨了,经常被猴子丢弃的树枝打在头上,偶尔还有调皮的猴子冲你做鬼脸,龇牙咧嘴地发出“啧一啧”的叫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