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水稻面积的扩大、栽培制度的改变、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以及不合理地施用农药,近年来北京郊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发生和危害加重。大兴县种植水稻30余万亩,产量占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的一半左右,1980年二化螟发生11万亩.未防治面积上损失稻谷435.15万斤。双桥农场也以生产水稻为主,1981年有许多生产队的稻田因受二化螟为害减产20-40%,严重者达60%。为了使防治工作在经济上,生态上及  相似文献   

2.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严重病害之一。全国除新疆、内蒙、青海和甘肃等省区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据湖南省农科院、农学院报道,在海拔1000米以上稻田也有白叶枯病的发生。六十年代我省仅在南部稻区有点片发生,七十年代蔓延达50万亩,八十年代初期再次扩大,达70余万亩,且遍及南北稻区,损失严重。如临汝县1970—1982年,该病大流行三次,损失稻谷40—90%。因此,作好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对实现我省水稻稳产、高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是近几年对我国水稻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极易造成发生地块水稻减产3%~5%,严重地块达30%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对此本文就绿色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展开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由于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品种(组合)不断更换,致使水稻害虫种群数量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如以往间歇发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从七十年代起连续数年大发生.据我省1975年四个地区不完全统计,褐飞虱发生面积达700余万亩,虽经防治仍损失稻谷两亿多斤.八十年代起,据1983年全省不完全统计,白背飞虱发生面积为600余万亩,发生严重的田块(制种田) 颗粒无收.二化螟明显加重.稻纵卷叶螟危害严重时,卷叶率高达80%以上.稻苞虫则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5.
浅谈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接近总面积的50%,减产一般为3-5%,严重达18.5%,而且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二化螟对我市水稻的危害,我们针对尚志稻作区二化螟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二化螟在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受气候、环境变化、种植方式、外地虫源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水稻病虫呈多发、重发、频发态势,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为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一、发生趋势 根据专家预测,2012年我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其中纹枯病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二化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比上年偏重发生.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预计达3亿亩次以上,其中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分别达5700万亩次、9400万亩次、8500万亩次、5800万亩、580万亩、800万亩.此外,一些次要水稻病虫害水稻胡麻叶斑病、大螟及突发性稻蝗在部分地方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福清市的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26万hm2,其中早稻1.72万hm2,晚稻1.52万hm2.水稻三化螟在本市历史上曾多次为害成灾.2001年发生面积达17.5万亩,晚稻一般白穗率在1.17%~1.66%,严重的稻田白穗率高达5%~6%.  相似文献   

8.
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控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邵东县水稻二化螟一般每年发生三代,近年来的暖冬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变化,出现了不完全四代。2016年,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造成迟插一季稻和晚稻田出现大量虫伤株,一般发生稻田虫伤株率20%左右,严重稻田虫伤株率达80%以上。县城以南的乡镇发生严重,县城以北的乡镇发生较轻;砂性稻田重于粘性稻田。经调查和分析,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品种高杆、粗茎营养丰富,单、双稻混栽桥梁田多,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增强害虫抗药性,持续高气温加快发育进度,三代二化螟发育为四代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等。采取冬季清除田间越冬场所的虫源、化蛹高峰期之前翻耕稻田或深水灭蛹、螟蛾羽化初期开始安装二化螟性诱剂、在精准测报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 ,在辽南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从 1990年到 2 0 0 0年的调查结果来看 ,平均穴危害率 30 %以上 ,致使水稻分蘖期出现枯鞘和枯心苗 ,有效分蘖减少 ,田间穗数不足 ,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出现“白穗” ,结实率降低 ,千粒重下降。减产幅度 5 %~ 2 0 % ,严重地块可减产 5 0 %左右。1 二化螟发生与消长的主要原因1 1 与虫源基数的关系 一是由于近年来稻草整体利用较多、焚烧较少 ,稻田翻耕较晚 ,使稻草稻茬上越冬的幼虫成活率上升。二是由于有些稻田二化螟防治质量较差 ,致使虫源基数大大增加。1 2 与种植的水稻品种有…  相似文献   

10.
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凤阳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其中以二代对水稻危害较重,为此特开展了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防治二化螟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45g/667m~2对二化螟防效达80.82%,并且对水稻及稻田蜘蛛等有益生物基本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省有稻田3600万亩,据估计遭受杂草危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以上,每年用于稻田拔草的人工达2500万个.近年来我省稻田杂草的防除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进展较快.据省农林厅1983年统计,全省稻田杂草化学防除面积已从1978年的200万亩次发展到1100万亩次,减轻了杂草为害,保证了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二化螟,是黑龙江省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超过200万亩,约占我省水田面积的3%,减产约在2成左右,现就水稻二化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阐述如下,供参考。1二化螟形态特征1.1成虫:水稻二化螟是螟蛾科昆虫的1种,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成虫翅展雄约20毫米﹐雌25~28毫米。头部淡灰褐色﹐额白色至烟色﹐圆形﹐顶端尖。胸部和翅  相似文献   

13.
泸县常年种植水稻56万亩,蓄留再生稻45万亩,常年再生稻产量6.5万吨,占全县水稻总产量的17.57%。再生稻米米质优于中稻,可达优级米标准。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褐鞘病等对再生稻生产危害严重。水稻二化螟在再生稻上主要由二代和三代重叠为害,可同时造成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严重时螟害率达30%,产量损失达20%-30%;  相似文献   

14.
正7月初正值水稻拔节初期,也是二化螟等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连日来,天津市津南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器,对3万余亩水稻进行第一阶段飞防作业,打响小站稻绿色防控保卫战。在八里台镇揽众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区上空,技术人员操作着的植保无人机,正开足马力、有条不紊地对1680亩稻田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喷洒。半空中,无人机的机翼呼呼作响,稻田如水面般快速波动翻转,雾状的药滴被均匀地覆盖到作物面上。仅仅几分钟,十几亩稻田的飞防工作便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易在肥水条件充足,气温较高的环境条件下发生,俗称之谓"富贵病".该病已往多在南方稻田发生危害,我县地处寒地稻作很少发生,近年来,由于水稻施肥量逐年增加,气温异常或升高,加之水层管理不当,导致我县水稻纹枯病日益加重.从2000年的几百亩水稻发生纹枯病,至今己发生发展到15万亩以上,占水稻播种面积30%,平均发病率15%,严重地块高达80%以上,大有流行漫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水稻钻心虫,是平昌县水稻生产中为害最重的一类害虫,1年发生2代。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栽培制度改变以及气候的变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有愈趋加重、连年大发生的趋势。水稻二化螟冬后基数在2004年仅为187头/亩,2007年达最高2016头/亩,  相似文献   

17.
粘虫在本区历年以第一代发生量多,危害三麦较重。但由于虫源的增加、回迁期间适宜气候条件的配合、旱改水面积的扩大和稻田生态系、营养、温湿度条件的改善,1981~1983年在稻田连续大发生。1983年,全市537万亩水稻,有200多万亩受害较重。亩虫量一般1~2万头,多的达20~30万头;被害田一般减产5~15%,高的达30%以上。盐城、滨海、响水、赣榆、新沂和宝应等地也有类似情况。1983~1985年,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洪雅县是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山区农业县,全国首批50个生态农业试点达标县之一. 水稻是我县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21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产量1.16亿公斤,占粮食总量的67.4%,稻瘟病、二化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病虫害.1994~1997年累计发生稻瘟病25.58亩,二化螟23.46万亩.水稻"一病一虫"防治是历年水稻病虫防治工作"重头戏".  相似文献   

19.
出于稻田耕作制度的变化.二化螟的桥梁田增多,加上其抗药性增强等原因,近年来,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加重之势,醴陵市均楚镇农民彭移水种双季水稻0.3公顷.每年防治二化螟的农药成本比周边农户低2/3以上,水稻却没有因二化螟危害造成损失。他的防治秘诀是:  相似文献   

20.
奉贤县二化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贤县水稻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水稻螟虫一直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经济作物的扩种,二化螟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比较严重的威胁.为此,我站针对二化螟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形成原因,对防治对策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