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杉木人林的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3083.9kg/hm^2,在五年中的5月和11月出现两次高峰。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为72.138kg/hm^2,其归还量大小顺序为Ca〉N〉Mg〉K〉P,降水在杉木人工林中引起的养分淋溶也是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方面,五种营养元素的年总淋溶量为71.289kgg/hm^2,在2月和5月亦出现两次高峰,淋溶量大小顺序为K〉Ca〉M g,而N和P出现负值,表明两者  相似文献   

2.
昆明北郊圣诞树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处滇中的昆明北郊水源保护区红壤山地10年生圣诞树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吸收、分布及其生物循环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元素在该林分植物体中的贮量约为1804kg/hm ̄2,其中各器官积累量的排序为干>叶>枝>根,各元素的积累量以N>Ca>K>Mg>P为序。土壤中营养元素贮量53820kg/hm ̄2,其中Ca,K和N较多,Mg,P较少,该人工林对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为:N163.40kg/hm ̄2,P5.58kg/hm ̄2,K153.73kg/hm ̄2,Ca139.40kg/hm ̄2和Mg30.27kg/hm ̄2;年存留量和年归还量分别为:N77.59kg/hm ̄2和85.71kg/hm ̄2,P2.83kg/hm ̄2和2.75kg/hm ̄2,K43.96kg/hm ̄2和109.76kg/hm ̄2,Ca48.71kg/hm ̄2和90.69kg/hm ̄2以及Mg7.22kg/hm ̄2和22.55kg/hm ̄2;富集率分别为1.74,1.90,1.68,1.57和2.05;循环系数分0.53,0.49,0.71,0.65和0.75;周转期分别为11a,13a,14a,12a和8a。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量、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及养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养分元素总贮量为N10.940t/hm2,P3.755t/hm2,K154.611t/hm2,Ca169.092t/hm2,Mg18.435t/hm2,S1.487t/hm2;生态系统内养分生物循环遵循Ca>N>K>Mg>P>S的顺序;刺槐生产1t干物质需要从土壤吸收N11.67kg,P0.72kg,K3.66kg,Ca15.08kg,Mg2.25kg,S0.34kg;经过循环利用,生态系统年净积累量N1.8073kg/hm2,P0.2106kg/hm2,K1.3756kg/hm2,Ca2.7881kg/hm2,Mg0.440kg/hm2,S0.0621kg/hm2,根层土壤却年净亏损N89.696kg/hm2,P5.492kg/hm2,K34.479kg/hm2,Ca88.991kg/hm2,Mg15.270kg/hm2,S2.511kg/hm2。此外,所建立的该生态系统的养分动态模拟模型,可用于对各分室养分贮量动态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不同森林类型下枯枝落叶的数量、节律与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全省范围内主要林区广泛面上调查和在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定位研究发现:(1)江西省森林枯枝落叶的凋落量因林型不同差异极大。表现为阔叶林>混交林>杉木林,其中落叶是主要的形式。(2)不同森林类型其枯枝落叶的凋落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枯枝落叶每年归还到土壤的植物营养元素数量最多的是N,其次是Ca,Mg和P,K,Mn。(4)不同林型的枯枝落叶归还到土壤的养分元素的数量表现出阔叶林>混交林>杉木林。(5)不同林型下地表保存的枯枝落叶层的构型、数量和各种营养元素贮量有极大的差异,表现为阔叶林>混交林>杉木林。值得注意的是,杉木林下的枯枝落叶层中N,P,K,Ca,Mg的贮量仅分别为阔叶林中这些养分贮量的21.64%,25.11%,11.97%,21.68%和24.25%。  相似文献   

5.
不同龄组马尾松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年凋落物量、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元素含量和养分归还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幼龄林至成熟林,马尾松林的年凋落物量为4.39-11.43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为4.99-13.55t/hm^2,凋落物养分的年归还量为87.74-353.71kg/hm^2,林地凋落物养分的总贮量为101-248kg/hm^2。这说明森林凋落物是一个庞大的养分贮存库,它对于维护林地地力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六种杉木伴生树种落叶养分归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福建省几个自然保护区天然杉木混交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武夷山天然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木荷等六种主要杉木伴生树种落叶养分归还的研究结果表明,各伴生树种落叶分解其养分归还量主要取决于落叶量的大小,受养分浓度及分解速率的影响较小.在混交林中,甜储、丝栗栲的落叶量大,分解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养分平衡能力,落叶分解的养分归还量分别为342.964kg/(hm2·a)和274.372kg/(hm2·a).苦槠和毛竹的养分归还量较低,分别为102.814kg/(hm2·a)和107.224kg/(hm2·a).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施肥后马尾松叶的养分状况,研究了施肥对针叶营养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均能显著提高针叶含N量,提高针叶含K量则以施用过磷酸钙再配合施尿素或氯化钾作用最大,而针叶P、Ca、Mg含量则要施用过磷酸钙达5760kg/hm^2以上才会有显著的提高;施肥对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表现为:N、R、K、Mg、Ca均达到0.05以上水平差异,而其中K、Mg持续3年内均有显著差异,N、P、  相似文献   

8.
桥山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养分含量测定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麻栎、油松、及其混交林中,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了枯落物的生物量、持水性能和养分元素含量。结果是:天然林各类型枯落物生物量在10.22~13.89t/hm2之间,差异甚小;油松人工林最高,为23.67t/hm2。净拦蓄量以麻栎林最高,为30.62t/hm2;松栎混交林次之,为20.73t/hm2;择伐油松林最低,为13.77t/hm2。择伐可使油松林枯落物生物量减少约41%,净拦蓄量降低约22%。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中,养分元素总贮量有很大差异。以松栎混交林最高,为532.92kg/hm2;麻栎林次之,为434.31kg/hm2;油松林最低,为383.80kg/hm2。但各养分元素含量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皆为:Ca>N>K>Mg>P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农林复合系主要植物的养分含量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池杉、青秆竹、水稻、甘蔗等主要植物种类和生物量与元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池杉林分、青秆竹林分均是叶的养分元素含量最大,树干的最小;其养分元素积累量分别为2689.481和3297.442kg/hm^2,其养分元素各界量排序分别为N〉Ca〉Mg〉K〉Cl〉Na〉P、K〉Cl〉N〉Mg〉Ca〉P〉Na;水稻(杂优)、甘蔗的养分元素各界量分别为1186.083、1161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N、P、K、Ca、Mg五种营养元素在柏木中的积累和分配,以及养分归还和利用效率,提出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样点数对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省阳西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耕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的顺序为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pH,插值误差随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系数增大而增加。(2)插值精度随着插值样点数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土壤养分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加。采样密度相同时,土壤养分的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值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是速效钾>有效磷>全氮>有机质>pH值。(3)对阳西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进行评价时,土壤pH值和全氮采样时应以30~6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采样时应以20~3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采样时应最大以20 hm2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  相似文献   

12.
桂西北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凋落物及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是南盘江流域典型的植被类型,它在该流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鲜少有人关注其林下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特征。本研究选择经不同历史干扰后恢复形成的3种树种组成不同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对象,研究其凋落物量、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年凋落物生物量为12 462.90~14 273.49kg·hm-2,其中凋落叶生物量为4 047.17~7 353.23kg·hm-2,占总量的61.1%~67.0%。凋落物生物量的月动态呈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4月和11月,最低值出现在9月。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以N、Ca和K较高,P较低,各组分养分归还量为针叶(16.13kg·hm-2)>阔叶(13.20kg·hm-2)>树枝(4.02kg·hm-2)>杂物(10.05kg·hm-2)。不同林分间土壤养分与各组分的营养元素归还量关系密切,其中与针叶养分归还量呈负相关,与阔叶、枝和杂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25%~1.298%、0.024%~0.097%、0.037%~0.655%、1.277%~3.540%、0.235%~0.610%.枯叶中N、P、K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格局,但Ca和Mg的动态规律不明显.不同的群落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大小均为:Ca>N>Mg>K>P,其大小范围依次为99.3~188.18kg·hm-2、20.62~67.46kg·hm-2、16.24~40.59kg·hm-2、3.9~13.08kg·hm-2、1.95~4.07kg·hm-2.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kg·hm-2、213.77kg·hm-2、223.93kg·hm-2、289.90kg·hm-2、304.12kg·hm-2,而马尾松纯林为142.01kg·hm-2.所研究的5个混交林群落,其养分归还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双峰型季节动态.各养分元素之间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第1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峰值则出现在8~9月份.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矿质元素均来自于凋落物归还给土壤的物质再循环,本研究对茂兰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及矿质元素归还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凋落物年总凋落量为5248.6±838.5 kg.hm-2,叶凋落量占总凋落量的68.2%,总凋落量与叶凋落量的凋落节律均呈双峰型,花果等的月凋落量与月均温度及月降水量均呈极显著正关性。原生乔木林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Na 7种矿质元素的月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含量大小为Ca﹥Mg﹥K﹥Mn﹥Fe﹥Zn﹥Na。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等矿质元素的月归还量与叶凋落物量的月动态相关性极显著。叶凋落物中Ca、Mg、K、Mn、Fe、Zn、Na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9.03、13.03、10.01、0.82、0.77、0.14、0.07 kg.hm-2,7种矿质元素的年归还量大小与其年均含量大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改良及烟叶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生物炭施用量设4个水平:CK(0)、T1(2 250 kg/hm2)、T2(4 500 kg/hm2)、T3(6 750 kg/hm2),研究不同稻秆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及烟叶的作用效果。[结果]生物炭在前期增加烟叶还原糖、总糖、淀粉含量而后期则降低其含量。对于总氮及氯的影响较小,尼古丁则呈降低态势。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从而提高吸食品质。土壤生物炭能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p H值,增加速效钾含量,减少速效磷含量,碱解氮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综合土壤养分与烟叶品质结果,施用生物炭4 500 kg/hm2处理组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生物炭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的养分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33年生的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的养分特征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中N、P、K含量差异显著,其月动态也不同;福建柏人工林N、P、K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年归还量分别为 51. 275、2. 794、29. 416kg·hm-2;落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福建柏N和P年归还量明显比杉木林及其他针叶林大,这对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的N、P总归还量的月动态相似,均在 5和 12月份出现高峰, 12月份最高, 10月份最低;各组分养分归还量的月动态与总归还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甜瓜植株养分承载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分析合理施肥方式、浓度以及指数施肥对甜瓜的适用性,为设施甜瓜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白莎密薄皮甜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处理CK、指数施肥处理(E2、E4、E6、E8、E10)和平均施肥处理(C2、C4、C6、C8),分析养分承载和氮吸收利用情况。【结果】2种施肥方式各器官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随呈现相同的趋势。各器官养分含量均和地上部养分积累量分别以E4(4 g/株)、E6(6 g/株)最高全株各养分含量表现为钾>氮>磷,各养分均在指数施肥处理E4(4 g/株)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甜瓜植株的氮、磷、钾养分在根、茎、叶和果中的分配向叶片和果实倾斜。指数施肥E6(6 g/株)处理果实氮吸收量能达到107.88 kg/hm  相似文献   

18.
在陕北黄土区 3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中 ,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中N ,P ,K ,Ca ,Mg等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树叶 >树枝 >树根 >树皮 >干材 ;在油松人工林现存量中N ,P ,K ,Ca ,Mg总量分别为 319.5 2 ,32 .5 3,2 5 0 .0 2 ,2 19.11,4 3.5 4kg hm2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养分贮量分别为 6 6 8.75 ,0 .6 7,0 .2 4 ,195 .0 6kg hm2 ;油松人工林N ,P ,K ,Ca ,M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 3.81,5 .19,18.78,1.0 7,4 .81;每生产 1t有机物质需要这 5种元素约 9.4 1~ 12 .19kg (hm2 ·a) ;乔木层中营养元素积累量为 4 71.2 7~ 6 6 8.75kg hm2 ,其中干材营养元素积累量约占乔木层的 14 .9%~ 16 .7% .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中部风景林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日本中部的3个风景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7562、6023和5565kg/hm^2,养分年归还量分别为233.87、125.20t 140.23kg/hm^2,各养分中N、K和Ca的归还量大于P和Mg叶的养分归还量占养分年归还量的64.19%-79.29%。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 Mg的利用效率高,表明Mg可能是这2种风景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依据低质林改造更新抚育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采用内部集散物流分析、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低质林改造更新抚育系统养分元素流动数学模型;应用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有效性验证后,运用模型对研究区内低质林更新阶段(2008—2015年)的营养元素积累与循环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营养元素流动模型得到的土壤养分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水解N为0.87、有效P为0.77、速效K为0.88,显示了较高的模型精度。2008—2015年,更新系统通过降雨过程从系统外吸收的N、P、K,分别为320、28、120 kg/hm~(2);同时随径流流出系统的N、P、K,分别为224.0、19.6、84.0 kg/hm~(2)。林分从土壤中吸收的N、P、K,分别为26.45、4.29、11.11 kg/hm~(2);通过淋溶作用,归还到土壤中的N、P、K,分别为0.36、0.13、0.56 kg/hm~(2)。另外,幼龄林抚育措施及逐年累积的凋落物,回流至土壤中的N、P、K,分别为4.17、0.63、1.31 kg/hm~(2);土壤中累积的营养元素N、P、K,分别达到289.08、14.27、124.75 kg/hm~(2);比改造当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表明低质林改造对于林地内的养分循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