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工程。构建稳定原蚕生产基地对蚕种场来说十分重要。2000年以来,我们场在南通地区建立了几个相对稳定的原蚕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利于蚕农的原则,建立“种场—地方政府—蚕农”合作制种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了搞好原蚕生产,提高蚕种质量,降低种场和蚕农的生产风险,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操作办法。本着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明确了“种场—地方政府—蚕农”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马奇华 《广西蚕业》2005,42(1):34-37
依靠农村原蚕基地生产种茧的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益好、发展空间大、生产弹性强等诸多优点,极受蚕种场的欢迎。目前,广西蚕种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一代杂交种。因而,原蚕基地的生产条件和蚕农的技术水平对蚕种场的蚕种生产影响很大,决定盆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原蚕基地技术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对周边农民影响很大,亦起到技术示范作用。因此,抓原蚕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稳定蚕种生产和保证蚕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构建稳定的原蚕生产基地十分重要,而“种场+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构建稳定的原蚕基地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既稳定了我区的蚕桑生产和原蚕基地的发展,又实现了蚕农增收,种场增效的双赢局面,对我区今后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蚕区种场的巩固、发展与蚕种质量关系嵊县蚕种场戴虔民原蚕区种场是我国繁育一代杂交种的基地,其稳定巩固,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嵊县蚕种场是个老场,四十多年来,为广大蚕农提供700多万张蚕种,卵质充实,孵化齐一,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客观上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主...  相似文献   

5.
廖文英 《蚕学通讯》2006,26(3):42-43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种场与农村合作育种在蚕种生产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在我场已占到了80?左右。由于农村生产条件较差和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措施不力等原因,致使原蚕生产中时有蚕病发生,给蚕农和单位带来不少损失,同时也挫伤了农民养蚕致富的积极性。为此,结合我场种茧育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原蚕点防病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蚕种场与乡、村密切合作,做好管理工作1.1做好技术培训组织蚕农认真学习和贯彻养蚕防病卫生制度。养蚕前对蚕农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防病意识。使其自觉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浒关蚕种场沿江原蚕区稳定发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林 《江苏蚕业》2007,29(2):38-39
<正>浒关蚕种场开辟了原蚕区生产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数累计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张。当前,该场的杂交种生产仍主要集中在原蚕区,而且主要分布在南通、太仓沿江一带,生产成绩稳定,质量可靠,效益可观,场方和蚕农都有进一步加强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浅谈原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建设 《蚕桑通报》2012,43(1):41-43
原蚕基地建设在广西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依靠农村原有丝茧育基础进行种茧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当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采取原蚕基地饲养原蚕、蚕种场与蚕农签订合同收购种茧回场部制种这个模式已十分普遍,可以说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但由于农村蚕区环境条件复杂,原蚕户分散,蚕室、蚕具、桑园、饲养环境、农户养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致使蚕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9.
原蚕户是蚕种场的基础,原蚕户的积极性高低制约着蚕种场的巩固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蚕桑生产兴衰成败的问题。因此,蚕种场应把原蚕区的管理及原蚕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翁源县蚕种场自一九八六年秋建场投产以来,积极推广芙蓉×湘晖优良品种,深受广大蚕农欢迎,为翁源蚕桑生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布局的调整,适土经营规模的落实,使我县的蚕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已由原来的年发种五、六万张增  相似文献   

10.
当前,原蚕区作为蚕种场蚕种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生产份额逐年提高,而场内生产一代杂交种面临成本增加和季节工严重匮乏的双重压力,原蚕区生产成绩的好坏已经直接关系到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稳定原蚕基地是每一个生产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由20世纪70年代原绍兴蚕种场改制而来,蚕种生产蚕室、种茧保护、制种设备及技术力量等资源充足。由于地处绍兴市城郊,经济发达,劳动力紧缺,维持专业场方式生产蚕种,将严重亏损,而绍兴本地范围又几乎没有蚕桑,难以建立就近的原蚕区。为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施设备,发挥公司技术优势,近几年来,积极拓展原蚕区,先后在新昌、武义等地开辟5个新原蚕点,饲养原种蚁量3500 g。公司于2012年确定在武义县建立新基地,并创建“公司+农户”的蚕种繁育新模式。利用山区环境清洁、劳力充裕的优势,农民负责养好蚕,公司负责技术培训,派员驻点,保底收购种茧价,提高与稳定新拓展的原蚕区。公司通过“回场”制种,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取得公司与蚕农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德清蚕种场是一个就地制种的原蚕区种场,蚕种场的内部管理包含了原蚕区蚕农及场部职工两个部分,自1992年以来,在这两个方面的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农村原蚕区消毒防病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种场与农村合作制种在蚕种生产中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在我所已占到了70%左右。由于农村生产条件较差和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措施不力等原因,致使原蚕生产中时有蚕病发生,给蚕农和单位带来不少损失,同时也挫伤了农民养蚕致富的积极性。为此,结合我所种茧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原蚕是目前绝大多数蚕种场的普种生产形式,因此原蚕生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决定蚕种场制种生产的成败。作为云门蚕种场重要原蚕生产基地的合川区原蚕基地既有相当大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蚕种场的经营者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进不足,做到扬长避短才能实现蚕种生产质优量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郑章云 《蚕学通讯》2005,25(4):58-58,60
近年来,随着民工大量外出,原蚕基地养蚕骤减,给蚕种场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从1996年开始,我场在发展与稳定原蚕基地上下功夫,形成四个较稳定的原蚕基地,每年原蚕蚁量变化不大.现将我们的做法以示公众,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菊 《四川蚕业》2011,39(2):39-39,55
<正>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蚕种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课题,其好坏直接影响种场的兴衰成败。而作为"蚕种生产第一车间"的农村原蚕基地在防微控微方面又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种场因原蚕区微毒侵染而造成蚕种超毒烧种甚至停产停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原蚕区防微工作必须在  相似文献   

17.
<正>原蚕桑园的冬季管理是提高蚕种质量和种茧防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树势、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延长桑园的盛投产期、防治桑树病害和降低虫口基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蚕基地桑园冬管质量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翌年的生产成败。现结合南充蚕种场原蚕基地的实际情况,简述原蚕春伐桑园的冬季管理。1认真组织落实原蚕桑园封园,降低来年虫口基数种场原蚕部门在当年晚秋蚕售茧后,及时组织蚕农在无雨天气用20%杀灭菊酯乳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浒关蚕种场开辟了原蚕区生产,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搞原蚕区生产的这条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累计已生产蚕种1000多万张,对这段历史,我们记忆犹新。当前,我场的杂交种生产仍主要集中在原蚕区,而且主要分布在南通、太仓沿长江一带,生产成绩稳定,质量可靠,效益可观,场方和蚕农都有进一步加强发展的愿望,这是来之不易的,亦是有缘可寻的。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太仓创建现代农村蚕种规模化生产示范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仓蚕种生产基地是在1995年春我省蚕区由于蚕种微毒超标,大面积爆发微粒子病,导致全省蚕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农村蚕种生产几乎摧毁殆尽的严峻形势下,为确保苏州蚕桑生产安全,苏州市政府及时作出决策,在太仓重点蚕区划片开辟的。基地位于太仓市浮桥镇老闸区为主的连片5个村,所在地海拔高程5—6m,土壤为夹沙土为主,PH值合适,土质肥沃,通透性好,蚕农生产技术水平高。12年来基地在市、县两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各蚕种场共同努力下,为我省蚕区生产优质蚕种205万张,产值6860万元,蚕农直接经济收入1843万元。  相似文献   

20.
文峰原蚕基地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是我省原蚕基地建设的先进典型之一。主要经验是:建立了一批高产稳产桑园,实行冬季短梢,夏季伐条的剪伐型式:重施夏肥,桑叶产量高、质量好;全年3季都养原蚕,不养普蚕,形成了原蚕安全生产带较好地控制了微粒子病发生。这个基地亩桑制种量高,蚕农养蚕单产、质量、效益都比较好,规模经济已基本形成,他们的经验值得各地蚕种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