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羊抗IBD,ND二联高免血清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羊抗IBD,ND二联高兔血清抗体效价,IBD为AGP1:1024-4096,ND为HI1:1280-5120;实验室治疗有效率,IBD为96%,ND为90%;实验室预防保护率,IBD为98%,ND为94%。双抗血清在-15-20℃保存一年,其IBD效介为1:64,ND为1:320,现地治疗早期IBD病鸡3627只,ND病鸡4689只,治愈率分别为96.2%和90.4%治疗IBD,ND混感鸡169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产卵前最佳免疫日期内胸肌接种中等毒力NDI系苗,皮下接种IBD灭活油乳剂疫苗,收集免疫后2.5-5个月卵,低温环境冻结,卵黄液中NDHI综合滴度平均值接近10g64,IBDAGP综合滴度平均值接近10g32卵为双联高滴度抗体卵。拌料喂服该卵黄液的ND,IBD非免疫试验组,攻击ND,IBD强毒株,保护率100%。对照组致死率100%。中间试验用该卵液治疗ND和IBD阳性的AA商品代仔鸡163  相似文献   

3.
应用鸡胚培养、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分离与鉴定了来自河南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鸡群He1、He2、和He3三株IBDV毒株。鸡胚传代试验表明,He1和He2株连续传代到第4代出现规律性死亡和IBD病变,而He3株在第1代时鸡胚即全部死亡,且出现IBD典型鸡胚病变。He1、He2和He3毒株对易感鸡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病死率分别为20%、10%和40%,多数为弱毒株。免疫保护试验证明,用常规的IBDV血清I型病毒株B2疫苗对He1、He2和He3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与对照组相比保护率分别为0%、0%和10%。未死亡扑杀的免疫试验鸡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表明I型毒株疫苗对IBD基本上无免疫保护作用。所分离的毒株可能是IBDV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试验对采自三种不同鸭群的380份血清进行IBD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农村散养鸭100%,农场圈养鸭29.9%,市场贩运鸭95.4%,总阳性率为95.5%,抗体效价为12~104。这一结果不仅表明在我国IBDV传染已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而且揭示了鸭在IBD病原生态和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我站对各市送来的35个种禽场,6267份禽血清运行ND,IBD,MG,SP四种疫病抗体检测,结果:NDHI-T检测5998份血清,阳性率为90.16%,合格率为75.89%,幅度为0~100%,说明种鸡场ND免疫水平比较高,但悬殊甚大。IBDAGD检测6267份血清,阳性率为87.94%,证明我省种鸡场生产的鸡苗IBD的母源抗体是相当高的,大多数小鸡可以避免IBD  相似文献   

6.
用IBD和ND油乳剂免疫原,经3次免疫鹅后,可获得IBD琼扩(AGP)抗体效价为1:64,ND血抑制(HI)抗体效价为1:2048的双联高免鹅血清.鹅在第3次免疫后15天,血清中抗体效价开始达到高峰.并至少可维持10天以上。经临床应用表明,抗IBD-ND双联高免鹅血清对IBD单纯性感染病鸡群的治愈率平均为95.1%,对IBD、ND混合感染病鸡群的治愈率平均为88.2%。  相似文献   

7.
将IBD病鸡粪便及饲料经PEG浓缩处理后用RTPCR与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进行IBDV检测。在RTPCR试验中,粪便和饲料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8/8);在夹心ELISA试验中,粪便的阳性检出率为100%(8/8),而在饲料中末检出IBDV(8/8%。试验结果证明,RTPCR是IBDV流行病学特别是传播途径研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试验对采处三种不同鸭群的380份血清进行了IBD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农村散鸭100%,农场圈养鸭29.9%,市场贩运鸭95.4%,总阳性率为95.5%,抗体效价为1^2~10^4,这一结果不仅表明在我国IBDV传染已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而且揭示了鸭在IBD病原生态和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良琼指扩散试验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加3%PEG的改良AGDT检测鸡IBDV,检出率最高,对临诊疑似IBD的16个病例检测结果证明,有改良AGDT检出率为62.5%,而用常规AGDT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3.7%,前者比后者检出率提高18.8%,同时,在检出的阳性病例中,用改良AGDT法检出IBDV抗源的滴度比常规法高出1~2个倍比滴度。  相似文献   

10.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对麻雀,鸭,鹅进行了IBDV血清学调查,麻雀的阳性率为7.4%,鸭的阳性率为95.5%,鹅的阳性率为9.4%。表明IBDV传播已非常广泛,提示麻雀,鸭,鹅特别是鸭在IBDV生态和传播中可能 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IBD中药制剂治疗IBD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60羽32日龄SPF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羽,I组为抗IBD中药制剂治疗组,Ⅱ组为IBD卵黄囊抗体治疗组,Ⅲ组鸡口服抗IBD中药制剂2ml/羽,Ⅱ组鸡肌肉注射IBD黄囊抗体1ml/羽(抗体效价1∶128)Ⅲ组鸡注射生理盐水1ml/羽。然后然后观察鸡的病情变化、死亡情况和死鸡病理变化。结果表明,I缄治愈率为90%(18/20),Ⅱ组治愈率为75%(15/20),Ⅲ组仅存活20%(4/20),I正  相似文献   

12.
将8头健康猪进行IBD强化免疫接种常规采集免疫猪血清,用琼扩试验测定血清IBD抗体效价为1:64-1:128。抗血清对自然发生IBD的病鸡,皮下注射0.5ml/只,其总存活率达95-100%,但发病后期的病鸡治疗存活率一般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兽用干扰素诱生剂对人工感染IBDV和ILTV的雏鸡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预防组无一发病;治疗组对IBD、ILT的治愈率分别为969%和958%,明显高于同类药物对照组和感染不投药对照组。提示该药对IBD和ILT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IBD和ND控制要诀我们知道,IBD会造成鸡的免疫抑制。多年来IBD的发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一直不断,甚至造成大流行,损失惨重。由于IBD一直无法获得有效控制,因此经常发生IBD的鸡场或地区,鸡的育成率或生产性能普遍不佳,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其实IBD...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利用自然发生法氏囊(IBD)病鸡的法氏囊、脾脏和肾脏等制成IBD灭活油乳剂苗,经二次免疫皖西白鹅后,可获得琼扩(AGP)抗体效价为1:64的鹅抗鸡IBD高免血清。鹅体在第二次免疫后15天,抗体效价可达高峰,并至少可维持10天以上。用鹅源抗血清对自然发生IBD的病鸡群进行肌注1.0ml/只,其有效治愈率为95%,对人工感染30日龄雏鸡的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将8头健康猪进行IBD强化免疫接种,常规采集免疫猪血清,用琼扩试验测定血清IBD抗体效价为1:64~1:128。抗血清对自然发生IBD的病鸡,皮下注射0.5ml/只,其总存活率达95~100%,但发病后期的病鸡治疗存活率一般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IBDV-D78株种毒,由细胞培养研制的IBD弱毒疫苗,经安全试验和免疫试验,证明适合本地流行毒株,试验免疫保护率100%,对照鸡均发病。  相似文献   

18.
对有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母源抗体的一日龄雏鸡接种IBD油乳剂苗,4周龄时用IBD强毒攻击,至少有85%获得保护,7周龄时攻毒,保护率至少有95%,实验还证明:油乳剂疫苗与活的弱毒疫苗并用,无任何优越性,单用油乳剂苗便能激发同样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IBDV-D_(78)株种毒,由细胞培养研制的IBD弱毒疫苗,经安全试验和免疫试验,证明适合本地流行毒株,试验免疫保护率100%,对照鸡均发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现已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而IBD的免疫预防效果不太理想,经常有免疫群暴发IBD的报道。用生物制剂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如何提高IBD的治疗效果,减少经济损失,为此进行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