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优998(原名天丰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作母本,广恢998作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进入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国家区试,单产居第一位,2005年列入国家重点推荐超级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新两优6号     
新两优6号是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5010460)。一、产量表现新两优6号具有很好的高产性、稳产性。2003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3%,居参  相似文献   

3.
皖稻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7S与紫恢10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平均产量8.45 t/hm2;200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3 t/hm2 .1999年白湖农场120 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产量9.1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9. 44% .200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抗病杂交籼稻新品种——Ⅱ优1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品种,200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2002年破格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适宜江苏籼稻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优质两系杂交中稻培两优53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两优537是湖北省、衣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自育优质中籼稻鄂中5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试,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7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育成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轻简化栽培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以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盐169S为母本、五山丝苗为父本,通过杂交配组育成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丝苗1号。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矮秆多穗,全生育期128.8 d、株高114.7 cm、有效穗数273.8万/hm2、每穗总粒数187.4粒、结实率85.9%、千粒质量23.5 g。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9.77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64%;稻米品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优质米标准;2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8、4.7。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247),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苏两优295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育优质两系不育系29S与籼型恢复系苏恢795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0和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产量分别为8 435.5和8 683.6kg·hm~(-2),分别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98%和5.52%,201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产量为9 384.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48%。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区推广种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盐两优161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盐161S与盐恢888配组,于2008年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盐161S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占63S为母本,用自育优质中籼稻中间材料盐22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选择,于2006年育成的籼型光温敏不育系,2013年通过江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鉴定,介绍了盐两优1618及其盐161S的选育情况以及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
皖稻16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常规品种七秀占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2019-2020年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安徽省中籼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安徽省中籼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展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至今,本文分析2019-2020年阶段试验结果。结果表明,N两优8424、五乡优丝占、源美丝苗等3个品种产量及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安徽省中籼稻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安徽省中籼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安徽省中籼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展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至今,本文作者分析了2020-2021年阶段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桥两优569、桥两优369、科香优269、9两优香油占和金竹丝苗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安徽省中籼稻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谷优16系福建省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用三系不育系谷丰A与新恢1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晚籼新组合。2007年、2008年参加龙岩市晚稻区试,表现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紫两优2号是定远双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于2004年以不育系紫5S为母本,以CHR0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08012)。  相似文献   

14.
籼油占是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用特籼占25///三源93//小直12/三源649杂交育成的感温型优质高产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中等,饭饮爽口,优质,高产,两年区试,一年全省生产试验均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适宜广东省粤北外各地早、晚造种植。2006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正> “国丰1号”是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所合资组建的“国丰杂交水稻育种中心”育成的三系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审,200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一、主要特征特性 1.丰产性好 “国丰1号”2000~2001年度参加安徽省中籼优质米新品种区试,每穗180~20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9克,平均亩产586.8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  相似文献   

16.
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喜两优106,是由两系不育系喜06S×XR106配组而成,在安徽省做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9.7d,2019年通过安徽省审定,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特别是抗倒性强和米质优深受广大农户的青睐。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发挥该品种的最大增效潜能。  相似文献   

17.
Y两优098是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用"两系"不育系Y58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G098配组育成的籼型抗稻瘟病两系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属于感温型高产、优质抗病品种。2017-2018年参加广东省品种审定区试试验,产量为464.20~500.70 kg/亩,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2019年通过审定。笔者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齐两优918是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育两用不育系033S与优质抗倒恢复系R918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和201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217t/hm2和8.975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06%和5.81%,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并具有抗倒性强的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2012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文详细介绍了齐两优9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2018-2019年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我省中籼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我省中籼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司于2018年开展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本文分析2018-2019年阶段试验结果。结果表明,F两优305、安两优153等2个品种产量及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我省中籼稻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推广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两优6326.介绍两优632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两优6326系宣城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淡香型恢复系"中籼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两优6326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配套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有助于成果转化.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逾45万hm2.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稻区作优质一季稻种植,有利于优化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