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详细阐明我国近年在诱变源、辐射诱变机理、辐射效应、诱变材料、辐射剂量与变异率的关系等方面研究概况.最后提出今后辐射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是目前辐射诱变育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辐射源。综述了60Co-γ射线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包括诱变后的表型、辐射材料、辐射剂量、育种成果、突变体机理研究等,探讨了60Co-γ射线在果树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60Co-γ辐射技术与杂交育种、植物组织培养、鉴定技术、功能基因组学结合提升育种和分子机制研究效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金鱼草为试材,采用太空诱变和质子辐射的方式,研究了辐射对金鱼草表观性状和分子水平的变化,以生物学统计的方法对金鱼草发芽率、株高等数据进行分析。用RAPD和Qpcrd方法对金鱼草基因组DNA和花青素调控基因Del和Rosea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诱变方式使红色金鱼草发芽率显著降低,黄色金鱼草发芽率基本不变;对株高影响不显著;叶片由对照的矩圆状变为太空诱变后的长椭圆形和质子辐射的披针状;RAPD结果显示太空诱变后产生的多态性比率大于质子辐射,黄色金鱼草的多态性比率稍高于红色金鱼草;qPCR结果显示Del基因和Rosea基因在红色金鱼草中的表达量太空诱变和质子辐射后都高于对照,且太空诱变对红色金鱼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质子辐射,Del基因和Rosea基因在辐射后黄色鱼草中的表达量都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因素和诱变材料的选用、主要食用菌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诱变剂量及突变株筛选与鉴定等方面综述了食用菌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食用菌诱变育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观赏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观赏园艺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观赏植物的种类和商品特性要求越来越高,常规育种需创造分离群体,经表型性状筛选,实现育种目标需时间较长,育种成本高,在观赏园艺植物育种中应用有限。辐射诱变育种是利用y射线等射线诱发植物基因和染色体畸变,获得有价值的新突变体,从而育成优良品种。该方法育种成本低,突变率高,突变率一般可达千分之几,比自然突变率高100~1000倍引起花卉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多方面的变异,可在较短时间内育出新品种因此辐射诱变育种为观赏园艺植物的种植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就辐射诱变育种在观赏园艺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观赏植物育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龙协白五号大白菜新品种选育鹿英杰,李光池,林宝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哈尔滨)辐射诱变与杂交优势利用相结合已成为大白菜新品种选育的一条新途径,龙协白五号是继龙出二牛心、龙协白三号以后利用辐射诱变途径育成的又一个优质抗病的二牛心型新品种.该品...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辐射剂量为0、50、100、150、200、250 Gy 的60Co-γ 射线处理菜豆品种A18-1 的成熟干种子,根据辐射剂量和种子的相对出苗率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研究60Co-γ 射线对菜豆的辐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辐射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126 Gy。用辐射剂量为126 Gy 的60Co-γ 射线处理A18-1 的干种子,对M2 进行田间表型筛选,共筛选到279 株突变株,占M2 诱变群体总数的1.83%。构建了包括叶、茎、花和育性、荚、生长习性和株型、黄化、熟期等性状变异类型的突变体,可为今后菜豆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孔滢  白锦荣  尚宏忠  王乃彦 《园艺学报》2013,40(9):1837-1845
 重离子束辐射是一种新兴的辐射诱变技术。与传统的γ 射线、X 射线等相比,重离子束具有高传能线密度,能够产生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具有诱变率更高、诱变范围更大的特点。常用的离子源主要有C、N、Ne 等,不同植物材料的不同部位和发育阶段对重离子束的敏感度效果不一。通过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辐射材料处理、多次辐射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目前已对菊花、香石竹、美女樱和夏堇等20 多种植物开展了重离子束辐射育种研究,获得了新种质和新品种,部分新品种在市场推广后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重离子束辐射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栽培菌株"庆20"作为诱变材料,分别利用0.4、0.6、0.8kGy 3种辐射剂量,剂量率为10Gy·min~(-1)的~(60)Co-γ射线对香菇菌株进行物理诱变,以不辐射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对香菇菌株诱变率和致死率的影响,将诱变菌株与对照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和SSR分子鉴定,并对突变菌株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利用能力进行筛选,以期筛选出能更好的利用秸秆作为栽培基质的香菇栽培菌株。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0.4kGy时,所有菌株致死率为0,0.6kGy时致死率为46.7%,0.8kGy时致死率达到100%。经过拮抗试验和SSR分子标记的筛选,得到6株符合要求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以“冠军”和“鲁芦笋七号”2个品种芦笋种子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100、200、300、400、500、600 Gy)对芦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不同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指标对不同辐射处理的响应,以期为芦笋辐射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萌发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剂量为100 Gy时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当剂量达到400 Gy时,胚根、胚芽生长受到强烈抑制;种子成苗率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辐射剂量对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也与品种有关,“冠军”幼苗生长与辐射剂量增加呈负相关,“鲁芦笋七号”幼苗的生长与辐射剂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冠军”和“鲁芦笋七号”对应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389 Gy和362 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