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储粮害虫图像识别中的特征提取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特征提取是储粮害虫图像识别中的重要环节,是识别系统的难点所在。针对粮虫的二值化图像提取出17个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把交叉验证训练模型的识别率作为储粮害虫特征提取评价准则的一个重要因子,运用蚁群优化算法从粮虫的17维形态学特征中自动提取出面积、周长等7个特征的最优特征子空间;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9类粮虫进行分类,识别率达到95%以上,证实了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粮虫特征提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可拓工程方法在储粮害虫分类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图像识别储粮害虫过程中,需解决多种害虫的多特征参数和混和度大的分类识别问题。该文提出应用可拓工程方法,构造储粮害虫特征数据的标准物元矩阵与节域物元矩阵,计算待测粮虫与各类害虫的关联度,以关联度的大小对储粮害虫进行分类判别,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可拓工程方法应用在储粮害虫分类识别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储粮害虫声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与传统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相比较,储粮害虫声检测技术以其简单、快速、价廉、准确等优点正日益受到重视。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储粮害虫声检测技术研究的文献以及已有工作基础上,扼要评述了储粮害虫声检测技术研究的背景和进展状况,提出了储粮害虫声检测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虫声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决现有储粮害虫声信号采集系统存在的扩展性差、智能化程度不高、性价比较低、灵活性不强、数据传输能力较弱等问题,该文分析了现有储粮害虫声信号采集系统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压缩感知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储粮害虫声信号采集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和软硬件实现方法,并将其用于采集储粮罐内赤拟谷盗成虫的爬行声。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且由于使用了压缩感知技术,在采样频率为10 KHz的情况下,可实现20个采集节点所产生的声信号原始采样数据的远程、实时、可靠无线传输。该研究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自动检测粮粒外部害虫是粮虫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储粮害虫图像的一些无量纲的特征丧失了旋转不变性,为了利用这些无量纲的特征形成适于分类的最优知识库,必须计算储粮害虫图像的倾斜角度。分析了利用Zernike矩计算图像倾斜角度的原理,借助Zernike矩旋转不变性,提出了利用Zernike矩计算无明显直线的储粮害虫图像的倾斜角度的方法。试验证明,对于无明显直线的储粮害虫图像,利用Zernike矩能够很好地进行倾斜检测,倾斜角度计算准确度高,且该方法还具有对噪声不敏感的特性,对于其他无明显直线的图像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6.
储粮害虫检测新技术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储粮害虫的检测是粮食储藏部门的研究热点。害虫种类的正确识别是粮食管理人员进行害虫综合防治的必要依据。文章扼要评述了几种储粮害虫检测的新方法:声测法、近红外光谱法、X射线法、电导法、微波雷达检测法、图像识别法和电子鼻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进行储粮害虫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温度场云图的储粮数量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保障储备粮按照计划进出仓库,同时减少储粮监管与稽核的工作量,该文提出了基于温度场云图RGB颜色特征的储粮监管方法。调用历史粮温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生成粮堆各平面温度场云图,利用温度场云图的RGB颜色特征分布计算云图的相似度,据此设定异常判定阈值,计算相邻时间粮堆各平面云图的相似度,依据阈值进行异常检测,从而实现储粮监管。同时该文通过模拟5种粮堆异常情况,进行了模拟检测试验,并与基于温度场云图LBP纹理特征的检测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温度场云图RGB颜色特征的算法平均查全率、平均查准率、运算速率均优于基于云图LBP纹理特征的算法,分别为98.6%、97.3%、320 ms/次。进行了储粮监管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应用于储粮数量的监管,也能够检测出粮堆局部发热。该研究结果为储粮数量监控方法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储粮中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的检测,该研究使用自主开发的储粮害虫电子鼻检测装置,采集了小麦中不同虫口密度梯度的赤拟谷盗挥发性气味信息,根据10个气敏传感器采集到的响应曲线,提取了各个传感器的相对变化值(Relative Change,RC)、相对积分值(Relative Integral,RI)、平均微分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原始特征矩阵(10×3),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作为特征选择方法,获得样本的特征信息,通过建立预测回归模型,实现了对小麦中赤拟谷盗虫口密度的预测。以识别准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原始的特征矩阵进行了多特征优化,优化后的特征矩阵的识别准确率由原始的82.85% 提升至97.14%,优化后的特征数量由原始的30个减少为12个,特征数量减少60%,传感器数量减少至8个。最后通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PC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3种回归方法进行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预测模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集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8和11.293。研究证明了气敏传感器阵列多特征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实现粮食虫害快检测提供一种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辐照处理在防治储粮害虫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了缓解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问题,采用电子加速器对磷化氢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赤拟谷盗成虫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0~1 000Gy电子束辐照对两品系赤拟谷盗的生物效应,并分析了二者对辐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赤拟谷盗的致死效应与辐照剂量有关,两品系赤拟谷盗的致死规律大致相同。两品系赤拟谷盗成虫对电子束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两品系赤拟谷盗成虫经200Gy剂量辐照后不能产生下一代,因此,200Gy可以作为辐照防治赤拟谷盗的参考剂量。本试验为电子束防治储粮害虫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促进辐照技术在绿色储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容的小麦害虫图像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小麦害虫图像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开发了基于内容的害虫图像检索系统。重点研究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的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相似性度量和用户相关反馈技术。提出一种重叠四分块颜色矩和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图像相似性度量方法,并引入灰色相关反馈算法实现了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应用排序评价方法、查准率与查全率对系统的检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快速准确地诊断、识别农作物害虫和害虫图像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受多变量、时变和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作物虫情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水稻虫害智能预测模型.模型首先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利用现有的多维气象数据、虫害历史数据构建网络结构,然后将遗传算法置于网络内层,模拟退火算法置于网络外层,对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进行优化训练,以使模型输出快速准确地逼进目标样本.模型被应用在重庆市永川水稻二化螟虫情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精确地预测未来虫害的发生程度.与传统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相比,预测精度和预测时间都得到较大提高,因而利用智能模型进行水稻虫害预测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椪柑果实病虫害的傅里叶频谱重分形图像识别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探讨植物病虫害互不交叉、重叠的数字典型特征值来进行病虫害计算机识别,研究了椪柑病虫害为害状图像傅里叶变换幅度谱的多重分形特征。首先,用改进型分水岭算法检测病虫害为害状边缘,并对其进行区域合并,形成病虫害为害状边界。其次,对病虫害果进行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依据病虫害为害状边界进行图像标记,提取标记区域内的傅里叶变换幅度谱图。最后,对傅里叶变换幅度谱图进行多重分形分析及多重分形谱的二次拟合,将拟合抛物线段的高度、宽度和质心坐标作为病虫害特征值,并以此为输入变量,建立 BP 神经网络椪柑病虫害识别模型来进行病虫害识别,椪柑蓟马、花潜金龟子、吸果夜蛾、侧多食跗线螨、椪柑炭疽病5类病虫害30组测试样本中吸果夜蛾识别正确率最高96.67%,侧多食跗线螨识别正确率最低86.67%,平均正确识别率为92.67%。试验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幅度谱图的多重分形谱高度、宽度和质心坐标较精确地刻画了病虫害为害状这类复杂生物体的特征,该方法可进行椪柑病虫害自动识别,并可推广到其他植物的病虫害机器识别中。  相似文献   

13.
自动监测装置用温室粉虱和蓟马成虫图像分割识别算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监测温室黄瓜作物虫害种类、数量变化情况以预测虫害发展趋势,该文以粉虱和蓟马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Prewitt、Canny边缘检测算子分割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温室粉虱和蓟马诱虫板的图像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HSI(Hue-Saturation-Intensity)颜色空间的I分量与L*a*b*颜色空间的b分量二值图像中害虫目标与背景的高对比性,再分别相应地利用Prewitt算子和Canny算子进行单头害虫边缘分割,再经过形态学处理,最后融合这两幅二值图像完成单头害虫区域的提取。然后提取害虫的5个形态特征(面积、相对面积、周长、复杂度、占空比)及9个颜色特征(Hue-Saturation-Value颜色空间、HSI颜色空间、L*a*b*颜色空间各分量的一阶矩),并对这14个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将特征值作为SVM的输入向量,进行温室粉虱和蓟马的诱虫板图像识别。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向量组合的BP(back propagation)与SVM的害虫识别率、4种不同SVM核函数的害虫识别率,发现颜色特征向量是粉虱和蓟马识别的主成分,且SVM的识别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线性核函数的SVM分类性能最好且稳定。结果表明: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5%,粉虱和蓟马成虫的识别率分别是96.0%和91.0%,能够实现温室害虫的诱虫板图像识别。该研究可以为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提供支持,为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稻区水稻螟虫发生量与多种气候因素相关,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系统。神经网络能有效地描述非线性模型多输入和不确定的特性。传统的BP网络在训练时易陷入局部极小点从而导致训练时间长、收敛速度慢,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简称L-M算法)能克服其缺点。在MATLAB中应用L-M算法对辽宁盘锦田间稻区进行水稻螟虫发生量的仿真预测,试验结果表明L-M优化算法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明显提高,为稻区防控虫害和精确喷药提供参考,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金字塔池化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作物害虫识别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减少因作物害虫姿态多样性和尺度多样性导致其识别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该文将空间金字塔池化与改进的YOLOv3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金字塔池化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农作物害虫种类识别算法,首先对测试图像上的害虫进行检测定位,然后对检测定位出的害虫进行种类识别。通过改进YOLOv3的网络结构,采用上采样与卷积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反卷积,使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图片中体型较小的作物害虫样本;通过对采集到的实际场景下20类害虫进行识别测试,识别精度均值可达到88.07%。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识别算法能够有效地对作物害虫进行检测和种类识别。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柑橘虫害实时检测系统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柑橘虫害的快速、准确识别,帮助果农及时掌握果园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分布情况,该研究结合嵌入式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虫害实时检测系统。优选MoblieNet作为虫害图像特征提取网络,区域候选网络生成害虫的初步位置候选框,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Faster R-CNN)实现候选框的分类和定位。检测系统根据目标图像中虫害数量计算危害程度,按照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个等级判定柑橘虫害的严重程度,形成虫害识别与级别定量化测评软件。最后引入北斗模块获取采样点位置信息,进一步处理成可视化的虫害热力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柑橘红蜘蛛和蚜虫的快速准确检测,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1.0%和89.0%,单帧图像平均处理速度低至286ms。该系统实现了柑橘虫害的精准识别与定位,可为农药喷洒作业提供精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深度置信网络的大棚冬枣病虫害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导致冬枣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很难建立正确的病虫害预测模型.由于典型的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各层之间缺乏有监督训练,使得网络误差逐层向上传递,降低了预测模型的预测率.针对这些问题,引入冬枣病虫害的先验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环境信息和改进DBN的冬枣病虫害预测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无监督训练和有监督微调从冬枣生长的环境信息序列中获取可表征冬枣病虫害发生的深层特征的隐层参数,并形成新的特征集,然后在预测模型的顶层通过一个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进行病虫害预测.从2014—2017年的4 a时间内,利用农业物联网传感器采集30个大棚冬枣常见的2种虫害和3种病害发生的环境信息序列6000多条,由此验证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平均预测正确率高达84.05%.与基于强模糊支持向量机、改进型NN和BPNN的3种病虫害预测模型进行了试验比较,预测正确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极大提高了大棚冬枣病虫害的预测正确率.该研究可为大棚冬枣病虫害预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改进标准BP算法随机选取初始权重的不足,并构建了3-12-1的三层遗传BP神经网络,进行了3次牛肉肌肉与脂肪像素的分类试验,研究用BP网络对牛肉肌肉与脂肪两类像素点进行识别的可行性。以像素点的RGB值作为BP网络输入向量,每次训练集样本数62,测试集样本数43。测试的最终结果为:训练集的样本识别率分别为100%、100%、98.3871%;对应测试集的样本识别率分别为97.6744%、97.6744%、100%。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集以及测试样本集的肌肉和脂肪的识别率均在97%以上,但由于牛肉图像像素值在颜色空间中比较分散,有利于聚类的规律性不明显,因而是否可用BP网络来完成肌肉与脂肪的识别,还需要在网络拓扑结构、训练样本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改进灰度共生矩阵和粒子群算法的稻飞虱分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稻飞虱远程实时识别采集图像质量不高而无法使用颜色特征的问题,应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纹理特征值对稻飞虱分类进行了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拍摄装置采集稻飞虱图像,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后得到去掉背景的稻飞虱灰度图像;对灰度图像采用改进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纹理特征值,再用反向传播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参数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分别进行训练和测试,以此检验纹理特征值的识别效果和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效果。试验用Matlab验证算法,对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共300个样本进行了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参数选择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识别率总体达到了95%,比直接用BP神经网络的识别率高,而且经过Matlab测试,训练时间只用了0.5683s,说明粒子群算法更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