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字押韵,又常用“也”字;《尝试集》第二篇、第三篇大多数诗运用了“对语体”结构,因为这种形式容易造成诗歌的说话语调,形成比较自然的节奏;《尝试集》还开拓出一些新的意象,如《老鸦》中“乌鸦”的全新意象。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尝试集》白话新诗的现代特质。  相似文献   

2.
《农业考古》2004,(2):269-271,281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词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他就取姓为陆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大约三岁的陆  相似文献   

3.
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几方战国古玺中的文字释读提出新见:释古玺中的“”(《玺汇》3537)为“笑”;将三晋文字中用作姓氏的“”字读作“潞”;并认为“司空容”玺不属三晋,其时代上限不会早于秦代。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语言和历史的角度讨论“臣”字的流变。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臣”这个基本字形曾衍生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复合字形。“臣”的本义主要和视觉、观察有 关,它的引申义则包括坚固、侧面等等。例如,“臣”字有可能是“真”、“肾”的声旁和“卧”的形旁。第二部分探讨了战国时代的文本中“臣”这一职业 的演变。《论语》中的“臣”是尽职尽责的君子,《孟子》里“臣”几乎和“君”地位相当;《荀子》里的“臣”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对君主的效忠;《韩非子》里的 “臣”则严格服从于君主。  相似文献   

5.
徐云峰 《农业考古》2002,(1):275-279
《甲骨文编·附录上》收一篆三体,编号4831 作待问字。以《佚》656为例:此篆外形似龟,但不相同。第一,龟头鼻端伸出成尖状;此篆头部俯视近圆。第二,龟之四肢几近等长伸出;此篆身躯两侧以弧线示两长肢贴身。第三,龟肢往往有爪形示意;此篆不见肢端有分歧之爪。第四,龟有短尾伸出甲外明显;此篆尾部作两足相邻平行而无尾。由于形状奇独,是为何物,历来无人译破。仅有人释为“员”字,行家以为“不确”。《甲骨文字典》第1439页亦云:“所象形不明。”而“释义”以为:“人名或神祗名。”作者寻思良久,认为此篆实为玳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禖祝》的校读,指出“马禖祝”有作为篇题的可能性;“笱”是祝辞中的关键词,读为“苟”,假如义;整理者释为“脚”的字应改释“胠”,指胁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方面对朱关田先生《颜真卿〈竹山海氏堂连句〉考辩》一文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朱先生对《竹山潘氏堂连句》的书题分析缺少依据;对“茗”、“墅”、“器”三字不合《说文》的分析也明显有误;同时指出“颉行”并非“喜颉颃”之误。从而得出了《竹山潘氏堂连句》为伪迹有唐突之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9.
蜀,蚕耶?非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蜀”字在甲骨文中写作“■”,此外还有“■”、“■”、“■”等写法共12字。在古文献中,“蜀”字作何解?许慎《说文解字》中这样写“■”“葵中蚕也”。《说文》解“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勹谓象其身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92-192,9
标点符号按照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公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执行,每个标点占用1格(破折号占2格)。外文中的标点符号按照外文的规范和习惯。外文字母、阿拉伯字母、百分号等并列时,其间用“,”,不用顿号“、”。注意破折号“——”、范围号“~”和连字符“一”的不同用法。破折号又称两字线或双连划,占2个字身位置;范围号又称一字线或全身划,占1个字身位置,连字符又称半字练或对开划,占半个字身位置。破折号可作文中的补充性说明(如注释、插入语等),或用于公式或图表的说明文字中。  相似文献   

11.
王永厚 《农业考古》2003,(1):260-263
报载 :去年马年岁尾 ,医院出现生育高峰 ,因为很多人不愿羊年生孩子 ,认为孩子属羊不吉利、命苦……此论荒谬可笑 ,是毫无根据的。据《说文》等字书解释 :“羊 ,祥也。”“羊 ,阳也。”古时 ,羊与祥相通 ,代表吉祥、善良、美好……羊也与阳相通 ,是太阳的象征 ,成语“三阳 (羊 )开泰“即寓意幸福祥和。《汉语大字典》羊部有汉字2 0 4个 ,如美、善、养、、群、羡、馐、羹等都是美好的事物 ,以羊为名的动植物及地名等更是不胜枚举。欣逢盛世 ,又值癸未 ,是新世纪第一个羊年 ,有一副对联“未时骄阳艳 ,羊岁淑景新” ,这是祈盼人民幸福、国泰…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其文艺理论思想与创作实践融合的结晶,其115首的《人间词》闪耀着作者关于“意境”理论的光辉。文章从王氏的理论入手,选取其词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意境”理论在《人间词》中的表现:一是《人间词》对意境理论的实践;二是《人间词》所表现的“意境”理论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对宋本《广韵·锺韵》锺小韵下18个字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中有不符合音变规律的读音存在,经过验证传世文献中关于“蚣”、“衳”、“忪”、“彸”、“伀”等字读音的记载,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判定它们是受到同义换读和语流音变的影响,使得这几个字读音产生变化,同时解决这几个字读音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5613-5613
标点符号按照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公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执行,每个标点占一格(破折号占两格)。外文中的标点符号按照外文的规范和习惯。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百分号等并列时,其间用“,”,不用顿号“、”。注意破折号“——”、范围号“一”和连字符“一”的不同用法。破折号又称两字线或双连划,占两个字身位置;范围号又称一字线或全身划,占一个字身位置,连字符又称半字线或对开划,占半个字身位置。破折号可作文中的补充性说明(如注释、插入语等),或用于公式或图表的说明文字中。范围号用于表示从某某到某某。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11,(1):85-85
标点符号按照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公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执行,每个标点占~格(破折号占两格)。外文中的标点符号按照外文的规范和习惯。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百分号等并列时,其问用“,”,不用顿号“、”。注意破折号“——”、范围号“--”和连字符“--”的不同用法。破折号又称两字线或双连划,占两个字身位置;范围号又称一字线或全身划,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31
标点符号按照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公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执行,每个标点占1格(破折号占2格)。外文中的标点符号按照外文的规范和习惯。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百分号等并列时,其间用“,”,不用顿号“、”。注意破折号“——”、范围号“一”和连字符“一”的不同用法。破折号又称两字线或双连划,占2个字身位置;范同号又称一字线或全身划,占1个字身位置,连字符又称半字线或对开划,占半个字身位置。破折号可作文中的补充性说明(如注释、捅入语等),  相似文献   

17.
一 茅山,一名句曲山。因山形如“己”字,故名。《太平寰字记》卷八九《润州丹徒县志》云。“一句曲山,一名茅山,在县西南三十里。”茅山延袤百里,海拔372公尺,峰峦叠峰,云雾缭绕,奇岩怪石,曲涧飞泉,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自然景观。早在秦时,就有李明真人来此炼丹,始建“炼丹院”;西汉景帝时(前156-前141年),又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弃家从陕西远道来此修炼得道,人称“三茅真君”,被尊为道教茅山派之祖师。。茅山命名也由此而来。从此,二千多年来茅山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的道教中心。…  相似文献   

18.
何芳 《农业考古》2005,588(3):102-115
假如在记述清朝祭典的《钦定大清会典》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在考订乾隆朝“常雩”的史实,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显著缺陷,那就是在繁缛的礼仪程序后面缺少基本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农业的形势及参与其间的政治与文化因素,所谓七年议准:“嗣后令孟夏择日行常雩礼”并不能详尽说明乾隆朝设常雩为大祀的史实;而《清史稿》的《礼志》部分尽管有“乾隆时,设常雩为大祀”的记述,但同样未能详尽其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在讨论中国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等观念的历史渊源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先秦典籍《管子》。经过对《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进行解读、归纳,发现《管子》中对“本”的不同表达,如“某某之本”、“以某为本”、“操本”、“务本”等,在其含义和内容方面是很有区别的。纵观《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以农为重、不排斥全面的经济调控;以治为核、不忽视王霸的思想引导;以君为要、不错过点滴的制君良机;以人为本、不限于功利的耕战之资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刚获得厚厚的一本《中国茶文化经典》,有250万字,因来不及细读,只能粗粗地翻阅一下,因此是“观感”,而不是“读后感”。这本巨著除收有历代茶著外,还有茶文、茶诗、杂著等;除正文外,还有可供参考的附录,其中包括中国古今茶书简目,历代茶著茶诗文作者小传等。粗粗统计了一下,这本经典收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资料42篇,隋唐五代时期的315篇,宋代1406篇,辽金元时期的186篇,明代584篇,清代1184篇,附录8篇,共计有3725篇。收集资料数量之多是史无前例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产茶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