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肉鸡猝死综合症是目前肉仔鸡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从0.5%~4%,不等。以肌肉丰满、外观健康的肉用仔鸡突然死亡为特征。1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公鸡的发病率约为母鸡的3倍,在1周龄即可发生,以3周龄前后和8周龄前后高发,但死亡多发于生长期的后2-3周(即6-8周龄),并常见于体重过大的鸡。2临床症状鸡突然伸颈喘气或呼叫,疯狂地乱拍翅膀和踢动双脚,常腾空跃起,最后倒地而死。死鸡多数表现为脚朝天、颈部伸直,少数伏卧。3剖检变化肺呈弥漫性充血,暗红色并肿大,右肺比左肺明显,少数病鸡的肺仅呈略带黑…  相似文献   

2.
猝死综合症(Sudden death syndrome,SDS)在肉鸡生产中又称“两脚朝天”(flip-overs),已成为生产中较常见的疾病。其死亡率在0.5~5%,死亡高峰期在2~4周龄左右。患SDS的鸡常两脚朝天、背部着地、脖颈歪曲,故曰“两脚朝天”。有关SDS的病情报道甚多,但病理学研究不多。病理学研究指出:SDS系因心血管损伤(尽管不完全如此)所致。对鸡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表明:脂代谢、血浆和组织中某些矿物质浓度变化都可能与SDS有关。有人指出,SDS系因心脏损伤产生,导致肺水肿、呼吸困难,最后产生休克。在澳大利亚肉用种鸡和开产新母鸡中有一种与SDS类似的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值得注意的一种新病──肉鸡猝死综合症鲍金柱(山东省滨州农业学校256624)该病是目前肉仔鸡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从0.5~4%不等。以肌肉丰满,外观健康的肉用仔鸡突然死亡为特征。一、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公鸡的发病率约为母鸡的3倍,在1周龄...  相似文献   

4.
本病症又称暴死症或急性死亡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冬两季发病略高。肉鸡发病有两个高峰期,即3周龄左右和8周龄左右。体重越大,发病越高。公鸡的发病率比母鸡高,约高  相似文献   

5.
产蛋鸡突然死亡,除了患急性禽霍乱外,较多见的是鸡出血性脂肪肝综合症,这种病对蛋鸡饲养业危害很大。本病多发于高产蛋鸡群,特别是37~60周龄的产蛋高峰期鸡群。春秋季节死亡率高于冬季。发病母鸡外观肥壮,营养良好,未发现症状就突然死亡,剖检可见体内脂肪大量沉积,肝脏肿大,颜色呈黄褐  相似文献   

6.
<正>1开产前后母鸡养至18周龄时要测称体重,与该品种标准体重对比,决定其后期的饲料营养水平,控制其开产期。同时把育成母鸡转移到产蛋鸡舍或成年鸡笼。母鸡转群时应注意转群前1星期对育成鸡进行新城疫Ⅰ系及鸡减蛋综合症等疫苗防疫注射,并在开产前2星期晚上完成转群工作,尽量把鸡感受到的应激降低至最低限度,不要在酷暑或异常天气进行转群;光照和饲料、饲喂方法等管理工作要前后协调一致,不与转群同时进行;产蛋鸡饲养员要了解熟  相似文献   

7.
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是指刚刚开始下蛋的母鸡在生产初产蛋(一般情况下是指母鸡下的第一个蛋)过程中,鸡蛋娩出困难,造成母鸡因难产而死亡。这种病具有个别发病的特点,虽然无传染性,但是病鸡呈急性死亡,很难及时发现病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蛋鸡开产后所产的蛋量多少、鸡蛋大小和产蛋率上升的速度取决于产蛋母鸡的体重、接受的光照、饲料营养和父母代遗传的产蛋性能。产蛋鸡群在初产的前三周期间出现鸡蛋娩出困难,导致最后衰竭死亡的病例。此病症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病鸡的死亡率非常高,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初产母鸡难产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仅供从业者和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蛋疲劳综合症又称产蛋鸡猝死症,是近几年来我国蛋鸡生产中最突出的条件病之一。 发病鸡大多是进笼不久的新开产母鸡和高产鸡,夏季易发,故又称“新开产母鸡”和“夏季病”,本病主要特征是笼养产蛋鸡清晨4点左右突然死亡或瘫痪。  相似文献   

9.
肉鸡腹水症是当今国内外肉鸡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与减蛋综合症、痛风并列为肉鸡养殖业的三大新病,最常发于肉仔鸡,尤其是某些较大型的肉鸡,多在3~5日龄发生,死亡高峰常见于3~4周龄。一般情况下公鸡比母鸡的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多发,死亡率也显著增高。所以,防治腹水症是促进肉鸡养殖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症和鸡高原海拔病,是以病鸡心、肝等实质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明显的腹腔积水、右心室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心肺功能衰竭、肝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的综合症。主要发生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幼龄鸡群中,多见于3~6周龄,特别是速生型肉鸡,且公鸡发病率高于母鸡。在发病季节上,多见于寒冷的冬季和气温较低的春秋季节。它不仅使肉鸡的屠宰率及屠宰品质下降,也易造成鸡的死亡,严重者死亡率可达60%,和猝死症、腿病构成了严重危害肉鸡饲养业的三大疾病。本文对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及综合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腿弱和猝死综合症(SDS)已成为肉用仔鸡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一些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已得到控制。这两种疾病引起安大略州肉用仔鸡约半数“正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占饲养鸡的2.5~5%。由于脐炎、脱水、饿雏和先天性缺陷引起的早期或淘汰鸡死亡率,约占鸡群平均总“正常”死亡率的25%。如果不包括这些损失,那末,由于腿弱和SDS引起的损失可能显著增  相似文献   

12.
肉鸡腹水症(Ascites syndrome in Broilers,ASB)是一些高海拔(1500m以上)地区幼龄肉鸡最常见的病,因此也称之为"高海拔病"。肉鸡腹水综合症是主要发生于幼龄肉用仔鸡的一种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养鸡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腹水综合症最常发生于生长期的肉用仔鸡,特别是一些快大型的肉鸡品种,3日龄即可发病,2~3周龄的鸡敏感性高于大龄鸡,症状突出表现在4周龄以后,死亡高峰见于4~7周龄快速生长期。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该病发生突然,发病率高,死亡率2—30%不等,病鸡的法氏囊和肝肾有特征性的病变,死亡主要集中地发生于很短的几天内及鸡群迅速康复。近年来,IBD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现综述如下: 1、发病日龄有所推迟。IBD主要感染3—6周龄的雏鸡。近几年来,大日龄的鸡亦有发病并占一定的比  相似文献   

14.
鸡白痢主要危害三周龄以下的雏鸡,可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呈败血症经过;在成年鸡多侵害生殖系统,为慢性或隐性感染。我区大武口鸡场今年元月下旬用刚出壳的雄雏及死亡鸡胚生喂鸡群后,在全场产蛋鸡群中突然发生一种发病率高,病情重笃,死亡率亦高,以拉黄白色稀粪,产蛋锐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多发生于4周龄以后的鸡,发病突然,传播快。发病率可达0.1%—0.4%,很多鸡场同时并发大肠杆菌病,最终病鸡衰竭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突然死亡综合症(SDS)也称为“超急性病”或“突发性心脏病”。它已成为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死亡增加的原因。感染群内(SDS)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3-15.6%。关于本病的病理学研究不多。Cassidy等人取(SDS)死亡的45只肉用仔鸡剖检发现:心脏中有血块,并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判断该血凝块是生前还是死后发生。心房、心室都有血凝块,而且任何年龄的鸡血凝块都相似。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血凝块,未能证实为血栓。因此,这种血凝块是死后形成。除此外,对病鸡的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17.
肉用仔鸡腹水症是以浆液性液体过多地聚积在腹腔为特征,常称“大肚病”.本病是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给养鸡业造成一定损失.1发病情况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寒冷季节多发.腹水综合症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症状的出现往往在病的中后期.在肉鸡群中,多在3~4周龄发现病鸡,发病率约5%左右,发病后2~3天即可出现临床症状,4~5天后开始死亡,死亡率10%一20%,持续时间7~14天.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缩头喀睡,独居一隅;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增加,个别鸡拉白色稀粪;可视粘膜苍白。向冠发组;腹围明显增大,发展为“…  相似文献   

18.
两组肉用型种母鸡,每天采用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5.4勒克斯),饲养到4周龄时,将一组种母鸡放在一栋弱光照的鸡舍饲养。每天提供8小时光照(鸡身水平处的光照强度为5.4勒克斯),饲养到18周龄,然后改用每天10小时光照,饲养到20周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约200~400勒克司)饲养到22周龄,改用14小时光照饲养到24周龄;每天15小时光照饲养到40周龄,16小时光照饲养到49周龄,17小时光照饲养到59同龄,18小时光照饲养到实验末期—72周龄。另一组种母鸡,饲养在一栋强光照的鸡舍内,每天的光照时间从23小时(约200~400勒克司)逐渐减少到15小时,一直到鸡24周龄。接着,将这一组鸡的光照强度改成和弱光照鸡舍一样。种母鸡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称重,并喂以定量的饲料,以保持种鸡达到推荐体重要求。在这个饲养周期内发现:饲养在弱光照鸡舍内的种母鸡与饲养在强光照的鸡舍内种母鸡相比较,前者饲料消耗量大大减少,累积日产蛋量在头5个周期内较高,每28天为一个周期。种蛋孵化率也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好,但产蛋期鸡的死亡率偏高些。  相似文献   

19.
鸡的粟粒性结核较为常见,为一种消耗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危害也较大,给发展养禽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一九八一年三月,我室受检死亡的成年母鸡一只,据了解,该鸡死前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极度消瘦,产蛋停止,以致突然死亡。此外该鸡在死前不久,同群喂养的鸡中也发生类似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综合症是因鸡的脂肪代谢紊乱而引起的肝脏内脂肪沉积过多、脂肪变性。其主要危害是:蛋鸡产蛋率大幅度下降,死亡率增加。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54—80周龄的产蛋鸡,公鸡、幼雏较少发生。笼养鸡比平养鸡发生多、且急速。病初多数鸡体况良好,体况极佳的鸡可能无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产蛋率无明显降低。因此,直到产蛋率逐步下降10—40%或鸡群达不到产蛋高峰时才被察觉,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