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7年6月13日,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战略论坛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翁启勇、副院长汤浩,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各设区市农科院所、院水稻所与生物所的同行专家学者30多人参会。论坛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福建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郑家团,分别做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概况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   总被引:130,自引:18,他引:130  
(一)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等的育成和应用,都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属于水稻育种上的一项突破。生产实践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杂交水稻一般比普通良种增产20%左右。近年来,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产量则占稻谷总产的三分之一左右(见表1)。由此可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特别是在人为控制下,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螺旋形上升的。我…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6,(1):1-5
中国水稻生产正处于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发展杂交稻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高档优质杂交稻是目前解决中国水稻产业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并介绍了作者在高档优质杂交稻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建议国家加大对高档优质杂交稻研究,特别是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育种工作者重视高产广适与高档优质相结合,鼓励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系统查询广西25年来水稻育种成就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广西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生的原因,探讨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一、超高产育种计划近年来,日本水稻单产徘徊在5吨/公顷(糙米)左右,进展不大。尽管如此,从人们食用消费量看稻米仍然供过于求。为了保持供需平衡,日本政府继1983年实行“水田利用再编对策”,限制水田种植面积后,1987年又开始实施以水旱轮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与小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中国 ,水稻更是第一重要的粮食作物 ,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 4 4 %。可见 ,水稻在粮食作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内外学者就如何提高水稻产量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特别是由于主要产稻国的工业化进程正蚕食耕地 ,耕地逐渐减少 ,人口增加却不可逆转 ,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 ,如何求得水稻高产更高产 ,已成为水稻育种的热点。1 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1 1 地方品种的征集与整理阶段在 50年代初期 ,我国农业部制定了“农作物良种普及五年计划” ,在全国范围…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在步入21世纪的进程中.面临着资源和人口的巨大压力,是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典型缩影。因此,粮食的安全供给受利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解决粮食的诸多措施中,从育种角度入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切实可行。辽宁省近10年水稻单产增加了10%,其中育种与栽培的贡献各约占50%。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与国情相适应的超高产育种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为水稻的进一步高产,进而实现超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概念198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组织全国主要国立育种机构.率先拟定…  相似文献   

9.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关于“农业:走向2000年”研究的基础上,这个文件提供水稻发展的总目标和未来20年间的战略。本文评论稻米需求和国际贸易前景并讨论达到这些生产指标所需要的战略。对主要生产系统,即灌溉稻区、靠雨水灌溉低洼稻区、深水稻区、望天稻区分别考虑进一步增产的来源。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与特殊经济地区及各种发展中地区社会状况有关的问题。最后,在本文还涉及到国际的需要,包括扩展、运输、市场和输入交付方式以及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10.
事物的发展无止境。杂交水稻经历了从第1代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第2代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攻关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将沿着第4代C_4型杂交水稻和以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第5代杂交水稻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并介绍了从1949年到现在辽宁省品种演进过程及水稻品种演进的启示。对辽宁省水稻育种科研条件和水稻育种方法及技术手段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品种资源研究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够深入,应用基础研究较少、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品种遗传基础单一,育种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大课题攻关网络,设立品种资源研究专项资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改进传统育种方法,加强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新质源的研究和利用,加强杂交稻新组合和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等工作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科研育种现状,明确了水稻发展所具有的科技优势、自然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优势等,提出了明确水稻生产发展思路、加快粳稻科研育种进程、发展水稻深加工等辽宁省水稻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阿克苏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提出水稻在当地的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育种目标,认为只有采用系统选择、有性杂交等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不断培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更好地为垦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科研育种现状,明确了水稻发展所具有的科技优势、自然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优势等,提出了明确水稻生产发展思路、加快粳稻科研育种进程、发展水稻深加工等辽宁省水稻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施永基 《中国稻米》1995,(3):F004-F004
盐稻4号:原名91-3,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籼稻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结构协调,耐肥抗倒,穗大粒重,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熟期适中(稍早于汕优63),米质较优。抗白叶桔病,高抗稻瘟病,纹枯病轻。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94公斤,比对照扬辐籼2号增产8.2% 达极显著水准,居各参试品种首位。199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公斤,比扬辐籼2号增产2.1%。适宜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稻科技发展战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分析了现代水稻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国际趋势与特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稻的需求,回顾了我国水稻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历史与成效,着眼于现代水稻科技发展方向和水稻行业的需求,提出了我国水稻科技发展战略和重点课题。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过去已有的经验都无例外地证明了优良品种对发展花生生产的巨大贡献。美国从40年代中期到现在已进行过三次品种更新,80年代种植面积占60%以上的佛州蔓生比50年代种植的狄克蔓生增产将近一倍,比60年代种植的早熟蔓生增产20%以上。河北省60年代初期以适应性强、早熟高产的伏花生取代当地的农家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 沈阳市从1906年开始种植水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建国初期水稻面积只有8.3万亩,亩产仅344斤,1978年水田面积达到131.3万亩,亩产723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稻生产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新局面,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总产同步增长,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面积增到148.4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4%,  相似文献   

20.
一、晚稻适于用短秧龄,要选育秧龄弹性强的品种。典型的晚稻品种要求一定的短光照才能抽穗,这难于适应我省复杂的生态环境,现晚稻品种除了闽南沿海平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外,其它稻区大部分种植杂交水稻。究其原因,常规晚稻都是些感光性的品种,对抽穗要求一定的短光照,生产上采用早熟的晚稻品种,虽然能安全齐穗,但产量稳而不高,如用中熟品种又感到生育期长些,超越了安全齐穗期,有一定的风险。 1968年我省大力推广双季稻,把原来种植单季稻的地方改为种植双季连作稻,短短几年间山区双季稻面积由200多万亩,一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