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语表达是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以二战的战败为分界线,日本的敬语表达方式从战前的"绝对敬语"转变成为战后的"相对敬语"。本文通过具体的会话实例分析现代敬语表达的"相对性"这一特征。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现代"相对敬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听话人为中心",即说话人基于对自己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界定来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2.
敬语在日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像日本这样使用敬语的国家很少。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日本,不会讲敬语就等于不会讲话。可见,敬语在语言交际中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日语敬语的分类、敬语的使用原则、敬语的影响等体现出敬语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用于敬意表达的敬语可谓是日语最大的特色之一。在极其注重"上下、亲疏、内外"关系的日本社会,用好敬语则可以成为顺畅交流的利器。但是,由于受到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影响,亦或是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对于外国人而言,敬语掌握极为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常见敬语误用表达,提出减少敬语误用的相应对策,提高学习者敬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虽小,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却很复杂。日本是有名的礼仪之邦,这种礼仪增加了外国人学日语的难度,因为其敬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实时变化,很难判断日本人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过,敬语的表达方式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从其规律就可看出日本人的人际关系。所以,了解、掌握日语敬语的表达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语语法课是比较枯燥,较难讲解的课,语法课里最难讲的部分是日语敬语。因为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日本又是有名的礼仪之邦,这些人际关系和繁文缛节增加了外国人学习运用日语敬语的难度,教授日语敬语也变得很不容易,所以研究日语敬语的教授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川端康成的小说《千只鹤》为中心,简述日语敬语的历史变迁,阐明现代社会日语敬语的变化趋势,搜集这一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敬语使用例,分析主要人物在作品中的角色定位,探究她们使用敬语的心理状态,从而理清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社会关系,明确日本女性对日语敬语的使用与其社会地位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日语语法很难,其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更难。汉语里一个"给"字就解决的问题,在日语里却有无数个对应的词,表达出不同的人际关系。使用不当,授受关系马上改变,很容易引起误会。所以研究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学好语言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固然重要,把握好日本的文化,思维方式同样重要。日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文主要就拒绝时使用的前言、接尾词、暧昧词,分析了日语的语言特点。即通过委婉、间接、暧昧的表达,使人免受或少受难看,继续保持与对方的和谐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语言特点背后的日本人的"过剩配虑"的心理以及岛国、单一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日语的暧昧表达有多种表现形式,委婉含蓄的语言文化,营造了日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了日本特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接续词在日语口语表达与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日语接续词对日语学习者以及从事日语教育的工作者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表示顺接关系的日语接续词「そこで」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独白和对话当中的意思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现代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众多,而且有着多种变化,不易准确使用。这与数量较少且稳定的汉语人称代词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日语学习者普遍的印象。因此,本文就日语与汉语的人称代词的区别进行初步的探究。笔者将从尊敬程度、性别、转用表现三个方面,阐述日语和汉语的人称代词的区别、特征、背景以及各自的优缺点。1尊敬的程度的变化日语的人称代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尊敬程度有减低的趋势,这也是汉语中没有的现象。可以说是因为过度的使用表示尊敬的人称代  相似文献   

12.
掌握日语的留学生在和日本人交流的时候,多是以日本人使用的日语为基准,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使用的日语。然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用日语交谈的时候,就没有了一定的标准,受到不同文化圈思维定势的影响,各自呈现出一定的特征。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调查论证,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所使用的文字由平假名、片假名、汉字以及罗马字四种构成。而其中的汉字与汉语的汉字有着根深蒂固的渊源关系,因而如果了解了日语汉字,那么将对中国人的日语学习者产生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让初学者在日语学习中少走弯路,笔者将自己学习后所领悟到的日语汉字的一些规律从四个方面(日语汉字的读音、字形、汉字意义及音形义)进行总结,以使初学者学会按照日语汉字的文化背景和民俗内涵,充分利用日语的语言习惯进行思考,更加高效的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14.
衔接是语篇的显著特征之一,衔接关系是篇章性的体现,也是篇章连贯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中词汇衔接对构成篇章的文本性有决定性作用。文章探讨日语词汇联想关系如何形成衔接。我们从相同词性与不同词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论是现代日语还是现代汉语,被动句都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在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中的"被"其词性是介词。如果要表达"~被~,~"必须用"被(介词)+动词"的结构。此文就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做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外语教学"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环节的其中一环,是对"听、说、读、译"的一个综合考察环节。如何有效地提高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日语写作教学改革的现状及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探讨将"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日语写作课堂教学对提高日语写作效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认识在专业日语写作教学中导入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言文化与日语授受表达汉日对比二个方面考察日语授受表达存在的意义及其在敬意表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受到儒家文化及自身小国意识的影响,在日语会话中出现了相当多礼貌原则的应用,但是在面对中国人的各种教科书中,会话是怎样编写的呢?本文就基础日语学习阶段中出现的「してもいいですか」这一句型的应答方式来具体分析会话中是否应用了礼貌原则,是否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9.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基础课程模块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从学生入门日语开始就肩负着从基础阶段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技能培养的重要任务,基础日语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乎着日语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指导下,结合基础日语课堂实际实践案例,对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较难体现学习效果的一项。本文根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验,针对日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提高日语写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