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红椿(Toona ciliata Roem.)是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采用相邻格子法和中点四分法,研究平江县芦头国有林场红椿林的物种组成、群落外貌、群落垂直结构和群落各层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在1 200m2的样地里共有维管植物81种,隶属于53科70属,群落的科属组成不够集中;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垂直结构分层,各层有明显优势种;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最大,为0.217,灌木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分别为0.033和0.039,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建群树种红椿也明显增多,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也有所增加,而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很小。生活型谱矮高位芽植物在群落植物中占的比重最大为33.33%,其次是小高位芽植物。由频度级分析得出,群落仍处于发展的不稳定时期,频度级为C物种数将不断增多,从而达到稳定阶段。由于红椿林生长的地理环境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成长,且生长对光照有强烈的依赖性,林下更新困难,已成为红椿林濒危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红椿生境的恢复和重建技术研究,以利其种群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冈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7个30 m×30 m的样方,从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种群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九龙山水青冈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8科71属,其中蔷薇科为优势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所有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水青冈种群年龄结构中,Ⅳ级和V级所占比例为21.4%、78.6%,未发现幼苗、幼树分布,表明种群自然更新不良,表现为衰退型。提出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群落自然更新,建立种群动态数据库,在保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重维持群落稳定性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人工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林分群落的植物组成、结构、性质,并计算了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有40科73属76种,以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乔木层中香樟和杜英为优势树种;生活型组成则以一年生植物和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占36.84%和32.89%)。群落各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次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料、标本及长期野外调查数据,研究了广东平远龙文- 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分析了部分有特色的植物种群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区内共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1 科12 属14 种,其中国家I 级重点保护的有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2 种;II 级重点保护植物9 种;因多年未见台湾苏铁的繁殖器官,该种群将趋于衰老;闽楠(Phoebe bournei) 种群以0.3~1.3 m 高度幼苗为主,年龄结构以II 级幼苗为主,属非典型的增长种群;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种群以树高8.1~10.0 m 的个体最多,年龄结构以中树最多,缺乏幼苗,属中等衰退种群;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 种群以9.1~10.0 m 高度的个体最多,年龄结构以中树为主,属早衰种群;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 ) 种群以高度<2.0 m 的幼苗最多,属较稳定种群。针对各种群结构特点,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秦岭山地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秦岭山地5个具有代表性分布点的秦岭冷杉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调查的15个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94种隶属于46科79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3层,林下草本层优势种不明显。群落生活型谱显示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数的61.6%。(2)通过对样方中物种重要值的分析,可将5个分布点秦岭冷杉群落划分为4个群丛。(3)对秦岭冷杉种群大小级分析显示,秦岭冷杉幼苗稀少仅占总数的13.5%,成熟林植株占76.9%,整个种群呈现衰退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伯乐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地调查,对伯乐树生境特征和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伯乐树分布在该保护区701~953 m的低山区域.群落共有植物17科24属29种.其中乔木7科9属12种,灌木10科15属17种,草本植物很少,物种组成相对简单,多样性较低.坡度和海拔是引起生境差异的重要因素,海拔、坡度以及MgO含量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最大.乔木层的整体关联性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性,负关联种对居多,占总对数的51.5%,正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3.9%,无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5%;群落结构仍然处于不稳定阶段,而伯乐树与细叶青冈、山杜英呈现较好的正关联性,且细叶青冈在群落内重要值较大;而与罗浮栲呈现负关联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对现有伯乐树种群进行保护时,需要结合其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对林分进行全周期的管理,且正向关联的树种对于其幼苗更新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伯乐树为中 国 Ⅱ级保护植物,为调查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种群资源量,通过对天然伯乐树种群进行 调查与统计,在对所有个体进行龄级划分的基础上,对种群结构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 分析物种生存状况,探究伯乐树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伯乐树种群发展受限是因为人类对环境 的破坏以及幼苗、幼树阶段生长环境的限制,因此可采取适当的人为干扰手段来提高幼苗、幼树的存活率,保护幼苗、幼树 的生长环境以及对母树的保护是提高伯乐树种群自然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云南、贵州和江西自然分布的8个篦子三尖杉群落。群落共有微管属植物108科,235属,336种。篦子三尖杉在群落中是主要层的共优种或伴生种,但随着生境条件不一致,这些篦子三尖杉生长地的植物群落类型也各不相同。群落组成上以樟科和蔷薇科等为主要优势科,山胡椒属和荚蒾属等属为主要优势属,伊桐、灯台树、木姜子、八角枫、短梗大参、大叶方竹、毛竹等是主要优势种;群落外貌特征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近似,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高位芽植物(Ph.)、地上芽植物(Ch.)、地面芽植物(H.)、隐芽植物(Cr.)和一年生植物(Th.)分别占62.78%、12.67%、9.73%、12.29%和2.53%。叶级以微型叶为主(68.49%),无大型叶和巨型叶。叶质以纸质叶所占比例最大(55.89%),膜质叶最小(4.93%)。叶型以单叶为主(76.99%),全缘叶和非全缘叶近相等;从群落结构上看,8个群落的乔灌木个体在水平空间均呈集群分布状态,而群落以高于3.5 m以上的层次在群落中占优势, 平均盖度为68.71%。从目前的静态生命表看,道真县、江口县、台江县、镇远县的篦子三尖杉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而芦溪县、凯里市、屏边县和新平县的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此外,不同群落之间具有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不同,群落之间的共有种少,相似程度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福建山樱花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福建山樱花群落高矮和立木密集程度不同样地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垂直结构均较简单。以中小乔木和灌木占数量优势,以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优势科,拟赤杨、青冈、细叶青冈、山胡椒、香桂为优势树种;层间植物较少,且均为木质藤本植物;生活型组成则以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72.1%)。群落的外貌是由小型叶(69.6%)、单叶(90.7%)、草质叶(43.8%)或革质叶(39.8%)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群落乔木树种以中小径级占绝对优势,中径级和大径级的很少,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但对群落立木结构研究表明,福建山樱花种群已处于衰退模式,有即将在群落中消失的可能,需加强对其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属国家II级保护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地海拔900 m以上的阳坡地带,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次研究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研究了湖南莽山鬼子寨华南五针松群落的外貌、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科属区系地理成分以及群落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在3 000 m2的样方中,有维管植物96种,隶属于36科63属;群落外貌体现为典型的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群落乔木层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51 0和3.116 0。从年龄结构表明,华南五针松幼苗数量稀少,在以后的发展演替过程中很可能被阔叶树种取代。通过对比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杨东山十二渡水自然保护区华南五针松群落特征,莽山地区华南五针松种群的衰退程度较其他四地强烈,亟需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1 100 m2样地为研究基础,分析澳门青洲山假柿木姜子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本群落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27科42属,热带分布种占绝对优势。群落外貌主要由单叶、中型叶,全缘的常绿高位芽植物决定。优势种径级显示:群落目前保持以假柿木姜子为优势种,翻白叶树与假苹婆为增长种群的格局。这3种主要种群呈集聚分布。整个群落M agarlef指数为4.907 2,Shannon-W iener指数0.874 2,S impson指数1.164 1和P ielou均匀度指数0.302 4。多样性比较显示,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于香港黄桐群落、鼎湖山厚壳桂群落及深圳南山区鸭脚木群落,可能与该地的岛屿性、优势种显著、外来种入侵等因素有关,应加强保护维持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群落的外貌、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旨在为恢复、保护和利用这一珍稀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在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基础上,对湖北竹溪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大型红豆杉群落从其群落外貌、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群落特征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与米心水清冈(Fagus engleriana)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并且在群落中红豆杉的重要值高达43.39,占有比较明显优势;而从相对优势度来看,红豆杉占56.21%,也说明红豆杉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红豆杉种群垂直结构来看,红豆杉为群落中优势树种;从红豆杉种群径级结构来看,红豆杉各级木齐全,且种源充足,自然更新良好,属稳定种群;从群落种类组成上来看,群落中古老成分的植物特别多,如红豆杉、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槭树(Acer oliverianum、A.caudatum)、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等均为第三纪遗留下来的植物。反映了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群落的古老性和原始性,其地势险峻,人为破坏较少,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适于红豆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南京溧水区林场锥栗群落的植物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共发现有种子植物60种,隶属38科57属,其中乔木17种,灌木18种,草本25种;锥栗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自上而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锥栗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最大,优势地位突出,是该群落的第1优势种;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程度不高,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区间为1.4—1.8,Simpson指数(D)为0.67—0.83,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33—0.43。对种群结构分析表明,种群Ⅰ,Ⅱ级幼树缺少,幼苗贮备严重不足,种群不稳定,处于衰败之中,应尽快建立物种保护小区,促进幼苗更新和种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澳门松山阴香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澳门松山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外貌、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优势种的物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澳门松山阴香群落为南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阔叶林,12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87种,隶属于46科78属,其中占绝对优势是热带成分。阴香为群落优势种,重要值77.45。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多样性格局基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终年常绿,成层现象明显,且层间植物丰富。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表明,该群落处于增长状态。群落频度分布规律为A级>B级>C级>D(E)级,与Raunkiaer的L形频度定律曲线相一致。澳门松山阴香群落是澳门较少有的天然近顶级群落,建议对松山的植被进行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银瓶山森林公园游览区内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科116属153种,属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性分布类型为主;群落以红花荷为建群种,优势地位明显;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层间藤本丰富,生活型以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叶以单叶、纸质、中小型叶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67.97%。由于人为干扰因素,红花荷的种群呈衰退状态;群落各层的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不相一致的趋势,以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6.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以樟科和山茶科植物为主,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9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93.18%,细叶次之,占4.55%,;叶型以单叶占优势,为86.36%;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75.00%。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红楠的种群年龄结构呈"巨"字型,幼苗储备丰富,种群呈增加的趋势。从群落演替来看,红楠将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对鄂西北中山地带典型落叶阔叶林进行样地调查,分析了其群落特征。对群落内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群落内物种丰富,科属组成分散。11个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74科142属222种。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以温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60.81%。群落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纸质、非全缘为主,各占63.51%、80.63%、62.61%、69.37%。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总的来说,区系组成和群落外貌结构均体现了亚热带北缘中山落叶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红豆杉属植物对生境条件要求较严格,对外界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较为敏感。研究其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特征对了解群落动态和生境变化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野外采样调查,对小陇山林区红豆杉群落的种属组成、数量、生活型谱和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组成红豆杉林的植物共有64种,隶属于33科47属。乔木层的优势科为红豆杉科,灌木层的优势科为蔷薇科,草本层为莎草科;红豆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呈倒J型;红豆杉群落生活型谱表现为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2.红豆杉群落乔木层生态位宽度依次为红豆杉油松栓皮栎毛栗子侧柏青檀;红豆杉与其他种群之间重叠值小于伴生种之间的重叠值;红豆杉林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值Cih大于0.9的有16对,占57.15%,在0.7~0.8之间有9对,占32.14%,0.6~0.7之间有3对,占10.71%。人工红豆杉林油松对红豆杉的干扰程度较青檀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我国热带地区出现的稀有植物喜荫草S.tenella Bl.的种群结构及其所在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喜荫草在野外出现的频度较小,不易于被发现;但其种群结构较为稳定,更新良好。而且,喜荫草种群所在群落存在一定数量的本土特有种和保护植物,喜荫草能与它们良好的共生,它主要生长区域集中在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得到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坡垒生存现状和种群发展趋势,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坡垒野外实生种群及其伴生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面积1600 m2的样地内共发现各类维管束植物131种,隶属于53科91属。共发现坡垒12株,种群密度为1.92%。坡垒年龄结构为增长性,但其幼苗在郁闭度较高的热带雨林林下生长不占优势。伴生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样性指数大的群落坡垒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