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8~15d,成年牛多为急性经过,病初体温可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病牛食欲减退,反刍停止,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颤,精神沉郁,产奶量急剧下降。一般发病后3~4d出现血红蛋白尿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尿色由浅红至深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出现黄疸及水肿,消化  相似文献   

2.
1临床症状 病牛症状一般呈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急性病例多不见典型症状,仅见体温升高至40℃~41℃,病程0.5~1d,有些晚上突然死在栏舍.  相似文献   

3.
1临床症状 病牛症状一般呈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急性病例多不见典型症状,仅见体温升高至40℃。41℃,病程0.5~1d,有些晚上突然死在栏舍。亚急性病例初期精神差,食欲减退,体温大多数为39℃.40℃,有短干咳,流涎,严重的流泡沫样鼻汁,鼻翼颤动明显,后期呼吸困难,严重者呼吸时张口伸舌,头颈前伸,  相似文献   

4.
1病因1.1高产牛场,饲料条件好,品种多,精料充足时可引发本病。1.2饲料品种单纯,粗饲料缺乏,日粮以加喂精料来补充粗饲料的不足时可引发本病。1.3混群饲养,未按不同生理阶段进行调整时可引发本病。2症状2.1急性型随分娩而发病,病牛食欲废绝,少乳或无乳,可视黏膜发绀、黄染,体温初升高到39.5℃~40℃,步态强拘,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微弱。拉稀者,粪便呈黄色,具恶臭,病牛于2~3d死亡或卧地不起。2.2亚急性型多于分娩后3d发病,主要表现为酮病。病牛食欲降低或废绝,乳产量骤减,粪少而干,尿pH6.0,具酮味,酮体反应阳性。病牛消瘦,伴乳房炎、胎衣不…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症状 1.典型症状.初期症状发生后数小时(多数在1~2小时),病牛即瘫痪卧地,四肢屈于胸腹之下,头颈失去平衡弯向胸侧,即使将头拉直,松开后仍恢复原状;不久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病牛眼睑反射微弱或消失,瞳孔散大,对光线照射和疼痛刺激无反应,后期病牛昏睡,体表及四肢发凉,呼吸深而缓慢,心音减弱速度增快,体温下降至35~36℃;有的病牛还会发生喉头和舌麻痹,舌伸出口外不能自行缩回以及吞咽障碍、肛门松弛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牛(羊)付结核病是由付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在我省六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与发病。严重威胁着我省养牛业的发展,已引起各畜牧场及兽医站的重视。本病主要临床症状是持续性下痢,患病初期可能不出现下痢症状,但有30~50%的病牛能排菌,开放期病牛排菌尤为严重,因此及时检出排菌病牛,对防制本病传播蔓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临床治疗中遇到顽固性下痢病牛久治不愈者应作粪便中付结核菌检  相似文献   

7.
<正>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病牛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对畜牧业有一定的影响。本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与饲养密度增加,饲养管理的变化,以及出售方式的变化有关。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少数病牛可达10天,症状也很特殊而明显。病犬主要表现为皮肤有强烈痒觉,身体的各部位均有发生,在初期一般出现症状后不久,即出现痒觉异常。若病牛能舔到病患部  相似文献   

8.
1临床症状本病为牛分枝杆菌引起,是人畜共患病,其发病慢,自然潜伏期为3~6周,长者达数月至数年。本病为二类动物疫病。发病初期牛症状不明显,随病情发展,病牛出现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等症状,同时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病牛可表现出肺结核、淋巴结核、乳房结核、肠道结核和生殖器官结核等病变。1.1肺结核患牛疲劳,消瘦,顽固干咳,清晨  相似文献   

9.
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牛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较多。病原通过病牛或隐性感染牛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再经直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造成其他牛感染。病牛尿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也可经消化道或生殖道引起其他牛感染。新疫区的本病多由引进病牛、牛群密集及饲养管理不良所致。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至40.5~42℃,高热稽留,其精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症状   (一)一般性临床症状  体温突然升到41~42℃,经过1~5天,才降至正常。有的经过5~7天,发热才有可能减缓。病初精神抑制尤其双肘部肌抖动明显,体表及末梢发凉(发热恶寒),呼吸急速,每分钟多达90~100次,个别病例每分钟呼吸次数高达130次。病初心季亢进(深数脉)并与呼吸、体温同步增加(暂时)。病初便秘,粪干而黑,表面有黏液及血丝,少数病牛有膀胱麻痹症状,排尿困难。重病牛出现神经症状,兴奋不安;个别病牛出现酸中毒,双眼流泪,一般病牛,经过1~3天(常超过3天),临床症状消失,有的持续到15天后仍有症状; 个别病牛反复发热,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一)流行特点该病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易感性较小。发病年龄主要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肥壮牛似比瘦牛更易患此病。猪、羊、骆驼有时也可感染。传染源主要是病畜,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土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二)临床症状气肿疽潜伏期一般为3~5 d,最短1~2 d,最长7~9 d。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0℃~42℃,早期出现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精神不振。相继在腿上部、臀部、腰、荐部、肩、颈部及胸部等肌肉丰满部出现炎性、气性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俗称牛流感。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以高热、呼吸道炎症、流泪、泡沫性流涎、四肢交替跛行,甚至卧地不起等症状为特征。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季节性。一般5~6年发生1次,多发于夏末初秋季节,呈地方性流疗。常发病突然,传播迅速,短期内在较大范围里有较多牛发病,但多取良性经过。 临床症状:无明显潜伏期,常突然发烧,体温高达40~42℃,持续2~3d。病牛精神萎顿,肌肉震颤,皮温不整,被毛竖立,鼻镜干燥。食欲大减或废  相似文献   

13.
1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8月下旬,我县一养殖小区新引进的乳牛出现高热、流涕、结膜潮红等症状,几天之内先后有多头牛出现同一症状,发病率达30%,由于防治不及时,有病牛死亡现象。随后全县多处报告有相似病例出现。该病主要发生于壮年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流行速度较快。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接诊44头病牛,治愈42头。治愈率95.5%,死亡2头,死亡率4.5%。2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极度萎顿,被毛竖立,不食,反刍停止,哺乳母牛发病泌乳量急剧下降,高热至40℃~42℃,眼睑肿胀,眼结膜出血潮红、惧光、流泪。鼻镜干燥,鼻流…  相似文献   

14.
病初该病呈现前胃弛缓症状,反刍减少,饮欲食欲减退。中期病牛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舌苔发黄,口色白,口腔有黏稠带臭味的唾液,病牛常空嚼磨牙,反复发生瘤胃臌胀,排算盘珠样黑色干小粪球,有时排少量胶胨样黑褐色粪便,吃草,反刍停止。病牛后期表现为鼻镜干裂,四肢绵软无力,腹痛不安,排便困难。当继发瓣胃小叶炎症及坏死时,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全身症状明显,最终因败血症死亡。本病通过触诊瓣胃区并结合瓣胃穿刺即可确诊。病初可采用中医疗法。根据牛的体重大小,取食盐100~150g溶于5kg水中,一次灌服;另取生姜100~150g,…  相似文献   

15.
1临床症状病牛以流涎、跛行,出现呼吸症状为主,常突然高热到40℃以上,高热一般维持2~3d,其精神不振,皮毛逆立,两眼半睁,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流泪,呼吸急促,发出哼哼声,流鼻液,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粪干或腹泻。四肢关节肿痛,呆立不动。孕牛可流产,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泌乳。本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常呈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6.
1临床症状 犬瘟热自然感染时,彩狐、银黑狐、北极狐及水貂的潜伏期为9~30天,有时长达3个月,此后,在一些病例中出现本病特征性临床症状,也有些病例症状不明显。彩狐、银黑狐和北极狐开始时体温升高至40~41℃,持续2~3天。45日龄的仔狐,有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或以下,以后体温的波动取决于疾病经过的严重性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血病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症状 本病多发于产后8-17d的奶牛.病牛初期反复出现消化机能紊乱,其食欲及反刍减少,厌食精料,喜食干草及被污染的垫草,瘤胃蠕动微弱且次数减少,粪干、量少,逐渐消瘦,个别牛伴瘤胃臌胀,心跳达每分钟1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1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与食入毒量有关,黄牛一般喂甘薯后3~6d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最短的为8h,最长的为20d。人工发病试验的潜伏期短,经过停食而饥饿的牛,喂给黑斑病甘薯皮5~10kg,4~5h后就发病,若喂后使役,则2h就可发病,若用草料拌同量的黑斑病甘薯皮喂给,则于16~24h后发病。发病初期,病牛精神沉闷,被毛逆立,无光泽,垂尾静立,不喜俯卧。体温上升至39.2~40.0℃,脉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蚊蝇叮咬病牛时将病毒吸入,这种带毒的蚊蝇再叮其它牛时,即可将病毒注其它牛体内。牛流行热发病快,患病后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口流水样黏液,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急促,达80次/min以上,肺部听诊,肺泡音高亢;后肢微肿并有痛感,不愿行走,喜卧、不赶不起,起后站立不稳,强行驱赶步态不稳,后肢上提困难,擦地行走;便秘,排粪呈黑褐色,并夹有黏液,尿量减少,孕牛流产。病牛经及时综合治疗,2~3d可恢复采食。治疗本病无特效药,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注意观察牛群,发现病牛及时…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防制     
狂犬病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典型症状为“恐水”,故又称“恐水病”。本病极为凶险,病死率几乎为100%。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兽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d,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含有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