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一龄苗种培育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其成活率的高低、规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草鱼商品鱼养殖的效益。本试验针对过去草鱼一龄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低、养成规格小的问题,在试验中采取二级培育的方法,同时在夏花至鱼种阶段投喂草鱼鱼种全价配合饲料,草鱼一龄鱼种成活率达到73.6%,平均规格达到156g,池塘亩产达到1099.28kg,亩利润2572.2元,投入产出比1:1.34,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克利  朱博 《河北渔业》2007,(9):49-50,52
"一龄草鱼难养"是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共识,这是因为一龄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为探索草鱼鱼种的健康养殖模式,我场于2005年进行了在主养草鱼鱼种的池塘里套养鲤鱼鱼种的养殖试验,鲤鱼套养数量为25%,远远超过传统的10%.经过一年精心养殖,667 m2产草鱼鱼种605 kg,鲤鱼鱼种401 kg,草鱼成活率达84%,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初步探索出了培育草鱼鱼种和鲤鱼鱼种的健康养殖模式.试验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减少了草鱼的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 1 基本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3.
草鱼鱼种水库网箱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作为我国特有的养殖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几年草鱼价格保持在12~14元/kg,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在水库湖泊网箱养殖的草鱼,因其用药少,口感好,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草鱼1龄鱼种的培育是制约草鱼养殖的一个瓶颈,非常多的养殖者在网箱培育1龄育种时几乎全军覆没,养得好的成活率也仅仅在30%~40%,一龄鱼种的供应不足制约了网箱养殖草鱼的发展,池塘培育的1龄鱼种到网箱养殖虽然可行,但是价格高,伤亡率高.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养殖经验,得出1龄草鱼种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和环节,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薛艳丽 《齐鲁渔业》2005,22(5):26-26
1龄草鱼种常规培育成活率低(一般只有30%左右),规格小,数量严重不足,成为当前鱼种生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们采取强化培育技术,改善池塘环境,提早放养,科学投饵,加强管理,结果使1龄草鱼种成活率达80%以上,出池规格达100-150g,每667m^2培育池产量达500kg以上,其中主养鱼1龄草鱼种达300kg。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1龄草鱼鱼病多,发病率高,不少地区成活率仅20%~30%,但并不是说草鱼在1龄阶段成活率必然很低。1龄草鱼发病率高,其本质是没有科学地掌握培育方法。要提高1龄草鱼的成活率,必须了解草鱼在1龄阶段的生物学特点,分析其死亡原因,从养殖技术上提供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饵料条件。  相似文献   

6.
草鱼鱼种培育存在着单产不高、病害多、成活率低、规格偏小等问题,成为草鱼成品健康养殖的主要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鱼养殖的发展。2018年笔者在将乐县高唐镇开展池塘草鱼种培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及消毒试验池塘在将乐县高唐镇高唐村廖坑,试验选择2#池塘,池塘面积为8.7亩,有效水深2.5米。  相似文献   

7.
<正>1龄草鱼鱼种培育是草鱼成鱼养殖的关键阶段,各地的培育方式各异,但以池塘单养为主。2006年到2009年期间,笔者在江苏省吴江水产养殖公司省级四大家鱼良种工程中心,尝试了在成鱼池中设置网箱培育1龄草鱼鱼种的试验,经过160天的培育,草鱼鱼种成活率达80%~90%,鱼种全长为14~22厘米,体重在40~122克。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Ⅰ龄鱼种培育是指把夏花鱼种养到冬季或翌年春季出塘的生产过程。当前江黄颡鱼Ⅰ龄鱼种培育的主要问题是规格小,群体大小参差不齐,给翌年食用鱼养殖高产带来了困难。因此在鱼种培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为食用鱼养殖服务的指导思想.目标是培养大规格鱼种和提高成活率。为此必须改革Ⅰ龄鱼种的培育方法,现将“综合强化法”培育江黄颡Ⅰ龄鱼种的10个技术关键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养殖草鱼的方法是沿用传统的养殖周期进行的。从鱼苗育成食用鱼要经冬片、仔口和伦头(过池)三个鱼种培育阶段。加之,人们喜欢食2—2.5公斤的大草鱼,这样,草鱼在池塘中要培育4年才能上市,长的养殖周期增加了鱼类维持生命需要的消耗,提高了饲料系数,而且鱼种并塘越冬的损耗率大,成活率也低,长期以来,一龄草鱼的成活率一般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利用芜萍培育草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绿色水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草鱼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最喜食的水产品,也成了我地主要水产养殖对象。但多年来传统方式培育草鱼种成活率低,规格小,成本高,除外界理化因素外,草鱼种贪食,致使精饲料在其体内大量堆积不易消化,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草鱼种的成活率、成本和规格。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1993,(6):18-18
将夏花鱼种(寸子)培养成规格在13—17cm以上、体重达到50g的鱼种即为大规格鱼种。大规格草鱼种培育因病害频繁而影响其成活率、个体规格和产量,所以要获得草鱼种培育高产和大规格须掌握其技术要领。现介绍以草鱼为主的大规格一龄鱼种高产培育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金童 《内陆水产》1998,23(11):12-13
草鱼是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为节粮型养殖品种,但在其养殖过程中容易患病,特别是在培育成大规格鱼种过程中成活率很低,难以满足成鱼养殖的需要,严重地制约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探讨大规格草鱼鱼种的培育技术,1994年在本场的池塘中进行培育高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29塘,东西向,长方形,面积2101m2,水深1.8m,水质肥,池底淤泥20-30cm,塘堤为浆砌石,排注水用抽水机进行,水源为邕江河水。1.2鱼苗来源与放养池塘带水10cm彻底清塘,第2d即注入经密网过滤的新鲜河水,经试水…  相似文献   

13.
马亚梅 《水产养殖》2011,32(3):26-27
1龄鱼种常规成活率低(不少地区成活率仅在30%左右),发病率高,规格小,数量不足。了解1龄鱼种的生物学特点,掌握科学实用的养殖技术,改进培育办法,合理混养,成为提高1龄鱼种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一龄草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较低,一般仅达40%左右,而且规格也偏小,多为体长10cm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什么一龄草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如此之低?如何提高一龄草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笔者根据生  相似文献   

15.
汪锇铭 《内陆水产》1999,24(10):16-17
为提高培养鱼池的养殖效益,缩短对草鱼的饲养周期,探索出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养殖技术,1998年我们利用1口3000m2精养鱼池进行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试验,生产出了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成活率高的大规格草鱼种32827尾,每667m27295尾,平均尾重132g,每667m2获纯收人5021.67元。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池培养鱼池位于我县白水镇新屋塘村,系利用稻田改建而成。他埂高22m,全部用水泥硬化,不渗不漏,呈长方形,长定各为68m和44.2m,养殖水面3000m2,池深2.5m,水深1.2-1.5m,土质为砂质壤上。水源来自…  相似文献   

16.
草鱼是淡水鱼养殖的优良品种,但是由于草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等原因,难以被广大渔民所接受。博兴县从2001年开始,在沿黄河几个淡水条件较好的乡镇开展了池塘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技术推广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承包等形式,圆满完成了计划指标。经验收鉴定,推广面积5020亩,亩产632千克,平均尾重79克。投入产出比为1:1.78。关键技术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春片苗种培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片培育的目的是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培育大规格鱼种。在生产上大规格春片鱼种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大规格鱼种生长快,可缩短养殖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格鱼种的养殖周期要比小规格鱼种缩短1年左右;二是节省2龄鱼种池,为扩大成鱼池面积创造条件。规格大的春片草、青、团头鲂可直接套养在成鱼池中培育2龄鱼种。故可以适当淘汰2龄鱼种池。增加成鱼池面积;三是鱼种成活率高,为鱼种自给提供了可靠保证。大规格鱼种抗病力和抗寒力高。在养殖和越冬过程中死亡率低。为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阳谷县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东与东阿县、东平县相接,阳谷、东平等地养殖草鱼的较多,大规格草鱼种缺口较大。为此,我站于2004—2005年在阿城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了池塘培育大规格草鱼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市地处南四湖畔,养殖水面大,饲草资源丰富,群众喜欢养殖优质高产品种——草鱼。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草鱼种易患病,培育成活率低,饵料系数高,生长较慢,造成数量不足和规格偏小。随着养殖周期的缩短和三网养鱼的发展,急需培育数量多规格大的草鱼种,为此,我局承担了区科技局下达的“大豆蛋白活性肽培育大规格草鱼种试验”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工试养的河川沙塘鳢苗种规格过小(全长1 cm左右),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高,苗种成活率和养成产量不稳定,这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培育优质、充足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稳定养殖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是河川沙塘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一步培育法”,即将水花苗种直接培育成大规格苗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苗种规格参差不齐、个体间自相残杀现象严重以及培育成活率低。为此,该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以期筛选出更为高效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