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产动物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发现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在水质较  相似文献   

2.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或肤霉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能够危害各种鱼类和鱼卵,对鱼卵的损失最大。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病一般在晚冬、早春季节最容易流行,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有病症时,菌丝体已经侵入动物伤口,向外生长。有的时候因为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溃烂处侵入,吸取皮肤里的营养成分,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逐渐长出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使得伤口皮肤组织坏死、溃烂,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游动失常、食欲减退、身体衰弱而死。  相似文献   

3.
草鱼锚头蚤病是常见的草鱼流行性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较大,流行时间较长,水温为12~33℃均可以繁殖,产卵频率较高,18℃时每3~4d产1对卵囊。锚头蚤属于桡足亚纲剑水蚤目锚头鱼蚤科锚头蚤属。草鱼锚头蚤个体大,肉眼即可看到。  相似文献   

4.
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爱民 《广东饲料》2002,11(6):23-25
饲料酶在畜禽上研究较深,应用很广,在水产饲料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现就国内外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综述。1水产动物消化生理特点及主要内源消化酶1.1水产动物消化生理特点水产动物绝大部分为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终生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与畜禽消化生理不同。1.1.1水产动物体温随水温或气温变化而变化。一般在10℃以下就停止生长,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2℃。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生长期为5~10月,约150天时间,在这150天中应用酶,酶在较低温度(15~22℃)环境条件下作用时间达60…  相似文献   

5.
冬春季水温低,鱼类的病害相对较少,但有些疾病极易在冬春季发生,应注意预防和对症治疗. 一、水霉病 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的鱼病.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春成鱼池放养的鱼种最易发生.当鱼体受伤后,水中自由活动的水霉菌孢子侵入伤口,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鱼体寄生水霉后,由于菌丝吸取鱼皮肤组织内的营养,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瘦弱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水产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其每一项指标都影响到生长速度。1水温鱼类生长速度一般规律是随着水温上升而速度加快,在25~28℃生长最快,但当水温〉30℃时生长速度反而减慢。处于一样的大气候条件下,有的塘口速度快,有些慢。如早春、气温较低,水层浅,水温提温快,生长速度快;水层深的塘口,高温期应是水层深长势快于水层浅的。如果池塘水层一样深,还和换水次数以及换水方法有关,如果在夜间换水和换水次数较多,池塘水温低1~2℃,所以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
九、水霉病 1.病原体: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附着在蟹体损伤处的部分为内菌丝,纤细且分校多,深入蟹壳及肌肉并吸收营养;在蟹体外部的部分为外菌丝,较粗状,分枝少,可长达3厘米,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物。生长适温5℃~26℃。  相似文献   

8.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和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并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和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牯  相似文献   

9.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水霉病 1.病原体: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附着在蟹体损伤处的部分为内菌丝,纤细且分枝多,深入蟹壳及肌肉并吸收营养;在蟹体外部的部分为外菌丝,较粗状,分枝少,可长达3厘米,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物.生长适温5℃~26℃.  相似文献   

10.
饲料的生物性污染中以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最大,目前已明确能造成人和动物毒害的有300多种,主要有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镰刀菌可分泌多种毒素,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烟曲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其产生的毒素在全球危害最大。它们是谷类饲料和青贮料中最普遍存在的霉菌毒素。可以降低家畜的耗料量,导致生长下降,免疫抑制,繁殖障碍等。以拒食和繁殖障碍为标准,通常认为猪是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最敏感的动物。镰刀菌在谷物上适宜繁殖的温度为16℃~24℃,相对湿度为85%;如在土壤中,则分别为12℃~24℃和40%~60%,故凡适合此菌生长…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05,(4):29-29
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相似文献   

12.
第五讲其它疾病1真菌性疾病某些真菌类微生物能寄生于猪的消化系统,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这类真菌具有耐热的特性,能在37℃的环境中生长。已发现的有猪的毛霉病、假丝酵母病和藻菌病。1.1毛霉病猪的毛霉病是由毛霉科毛霉目真菌中的根霉,犁头霉、毛霉菌属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养殖要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即不要一次灌满水,应该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利于提高水温,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一般10~15 d加水1次。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一般的水产养殖动物已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此时应及早开食,投喂新鲜质优的饲料,保障其能提早开食,促进体质的恢复。饲料中添加水产用多维等,可增强抗病力,促进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4.
霉饲料中毒就是动物采食了发霉的饲料而引起中毒性的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症状为特征.各类猪都可发生,仔猪及妊娠母猪较敏感. 霉饲料中毒在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我院在临床中收治200例猪霉饲料中毒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190例,疗效95%. 1 病因 自然界中含有很多霉菌,常寄生于含淀粉的饲料上,如果温度(28℃)和湿度(80%-100%)适宜,就会大量生长繁殖.有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有毒物质.  相似文献   

15.
正1真菌性疾病1.1水霉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早春和晚冬流行最严重。霉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从鱼卵到各龄鱼都有感染的可能。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随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防治方法 :(1)在拉网、转运、操作时尽量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口胭脂鱼水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口胭脂鱼产于美洲,是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它有适温广、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 在我国养殖过程中,在早春和晚冬时,美国大口胭脂鱼易得水霉病。因为该鱼卵孵化的水温在16~23℃,由于水温较低,胚胎发育时间较长,脱膜后的卵膜不易分  相似文献   

17.
武继勇 《广东饲料》2009,18(5):45-46
1球虫病多发的原因 1.1温度、湿度合适 鸡感染球虫后,球虫在肉鸡消化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次裂殖生殖,所产生的裂殖子进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球虫卵囊本无感染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8℃~35℃,最适为22℃~30℃;湿度60%~75%;充足氧气等)完成孢子生殖,就形成了具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这种卵囊一旦被鸡大量食入,就会造成球虫病发作。而夏秋季节,温度、湿度合适,正有利于球虫的繁殖。所以,夏秋季是肉鸡球虫的多发季节。  相似文献   

18.
草坪草腐霉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高羊茅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高尔夫球场内11份早熟禾的腐霉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为瓜果腐霉.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是35℃,在25~35℃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H值为7.5,在pH值为6~9时生长较好;通过rDNA-ITS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也表明,菌株是瓜果腐霉,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到,与该菌株遗传距离最近的腐霉是AF452151;对高羊茅品种美洲虎4号(Jaguar 4G)的致病性试验测定表明,该菌株为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两栖性人畜共患病(Amphixenses)人和动物都是病原的储存宿主。这类病在动物之间和人类之间都可以流行,人和动物又可互相感染。其特点是病原的宿主谱很广,传播媒介多,例如钩端螺旋体病,多种动物都能感染,病原排出于污水中,很容易传染给人。又如人和动物粪便中的日本血吸虫卵,污染了环境水源后,可以变成毛蚴、感染钉螺,钉螺又逸出尾蚴,可以感染动物或人,互为疫源。  相似文献   

20.
由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鱼鳃腐烂的疾病,叫细菌性烂鳃病,此病严重危害着渔业生产。本病多在春天发生,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带菌鱼,以及被病原细菌污染的水或池塘淤泥。在本病流行季节,病鱼不断在水中散布病原菌,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便可发病,特别容易感染的是鱼鳃受伤(如受机械损伤、被寄生虫寄生等)的鱼。本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从鱼苗种到成鱼都可受害。此外,鲤鱼、鲫鱼、鲢鱼、编鱼、团头朝、金鱼等也能受害。一般地说,水温在15℃以上时,本病开始发生,在水温15℃~30C之间,水温越高越容易发生和流行,使自致死时间也越短、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