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研究锡林郭勒盟温性草甸草原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茎叶性状在羊放牧干扰下的响应机制和相关关系。【方法】设置四个不同放牧强度(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处理,测定锡林郭勒盟温性草甸草原羊草个体生长特征性状,量化分析羊草茎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其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温性草甸草原羊草重要值下降,植株出现矮小化,其株高、单株重、叶片数、叶宽和总叶面积减少;羊草地上生物量与株高、茎干重、叶干重和总叶面积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数无显著相关。轻度和中度放牧对羊草叶长有促进作用,而重度放牧对叶长有抑制作用。轻度放牧增加羊草比叶面积,中度放牧与禁牧比叶面积相差较小,但重度放牧时比叶面积显著减少。【结论】Corner法则同样适用于草原植物,轻度、中度放牧下叶性状较为敏感,并出现补偿现象,重度放牧下个体生长特征性状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对照样地4个放牧梯度,经过5年连续野外实验,研究在不同草地类型中放牧对羊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下降;在草甸草原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强度下最低,对照样地和重度放牧样地的羊草地上生物量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典型草原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在对照样地中最高,中度放牧的羊草地上生物量与降水的负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在荒漠草原中,放牧和年度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羊草地上生物量在2005年表现出显著差异,轻度放牧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羊草地上生物量在轻度放牧样地中与降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旺季(8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比禁牧分别降低了7.47%、41.96%和51.75%;草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无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坤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3,31(3):649-656
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客观的表达植物应对放牧的适应性,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避牧策略和进一步阐明合理放牧的重要性,本研究依托15年的长期放牧平台,探讨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两大优势物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的15个功能性状变化以及其之间联系。结果表明:短花针茅的叶长和株高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由于植物的补偿性生长轻度放牧增加了无芒隐子草的株高和株丛径,但是中度和重度放牧对无芒隐子草功能性状均产生了消极的作用(P<0.05);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地上生物量与株高、丛幅径以及茎叶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由此可见,荒漠草原两种优势种对放牧干扰有着不同的响应机制,这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放牧是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目前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及权衡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放牧梯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并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通过对群落特征和4种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生物量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放牧梯度下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生物量权衡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荒漠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盖度、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呈降低趋势;4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均表现出向地下权衡,且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权衡值变大;4种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冷蒿和银灰旋花根冠比均与群落盖度和凋落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理解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内蒙古克氏针茅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各个层次中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分析随放牧强度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为L〉CK〉M〉H。对植物地下生物量进行逐层分析发现,轻度放牧可以增加地下生物量,但是中度和重度放牧均使其减少。各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下生物量都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但是放牧会影响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同时中度和重度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趋向于表层化的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于兰州大学玛曲高山草原站设3个不同放牧强度样地,采集样地的土壤和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在温室建立盆栽试验,研究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条件下,AM真菌对垂穗披碱草生长和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放牧处理下接种AM真菌土(AM)侵染率显著高于轻度放牧土壤(P0.05),重度放牧条件下自然土(NS)和AM处理的侵染率比轻度和中度放牧分别高32.48%、2.39%和69.2%、21.17%;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条件下AM处理的发病率比SS处理分别低22.1%,57.26%和20.46%,AM真菌有效抑制垂穗披碱草白粉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且对抗病相关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随放牧强度的增强AM真菌处理的SOD酶和PPO酶活性增高,POD酶活性在中度放牧强度下最高;中度放牧土壤的植物根系全磷含量最高;AM真菌不同程度提高植物根系全磷含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因此,在玛曲高山草原,适当增加放牧强度可提高AM真菌侵染率。AM真菌通过促进植物生长,调节抗病相关酶活性,有效降低了垂穗披碱草白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盐池四墩子天然草地上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长芒草种群地上净初级生长量及根系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适度放牧条件下,长芒草种群具有补偿、超补偿性生长,而在重度放牧条件下,长芒草种群表现为欠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9.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赵坤  朱毅  王忠武 《草地学报》2019,27(6):1459-1466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特征对长期放牧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8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植物物种组成、高度、盖度、密度及生产力进行观测,并对功能群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重要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在重度放牧区分属不同功能群的植物均有不同程度消失,不同功能群植物株高、盖度、生产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对照区功能群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重度放牧区,对照区和轻度放牧区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中度和重度放牧区;不同放牧处理下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减少了荒漠草原功能群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从而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进而影响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晋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设置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4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短期放牧强度下羊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放牧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多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高度与盖度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在中度放牧最高,重度放牧时最低;植物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变化,中度放牧时最高,分别为757.04 g·m-2和398.37 g·m-2,植物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草地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短期放牧下中度放牧的植物群落多度、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最高,轻度放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下生物量最高,重度放牧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较低,因此适度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放牧梯度下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植物不同器官(茎、叶、花或果)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的繁殖分配随牧压梯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中牧条件下,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繁殖分配与优势种羊草等较耐牧植物变化趋势一致,均较轻牧下显著增加,而优良禾草、豆科牧草等均显著减少;重牧条件下,植物群落的繁殖分配与优良禾草、豆科牧草等以及退化标志植物变化趋势一致,均较中牧下显著减少,而较耐牧植物羊草等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放牧作为最主要的生物干扰因子之一,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的生态进程。在自然放牧条件下,通过不同放牧强度的比较试验,对高寒草甸土壤营养成分及地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放牧强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加大,地上总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在封育样地最高,在重牧样地最低,而封育、轻牧、中牧样地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禾草和莎草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盖度在中牧条件下最高。与轻牧、中牧和封育样地相比,重牧样地的杂草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盖度;5月份土壤含水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7月份、9月份则相反;封育、轻牧、重牧样地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中牧样地(P<0.05);在整个生长季节,重牧样地的pH值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封育?轻牧?中牧3个样地pH值没有显著差异;在整个生长季节,封育、轻牧、中牧、重牧4个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其中封育、轻牧、中牧3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显著高于重牧样地(P<0.05);土壤的全氮含量在各放牧样地里并没有显著变化,而土壤氨态氮、硝态氮则在植物整个生长季节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大而增加;在整个生长季节里全磷含量最大值都出现在中牧样地里,速效磷含量表现出了和全磷一致的结果。因此,适度放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养分以及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当高寒草甸由于退化导致生物量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重后果时,围栏可以作为有效的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基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2013年和2014年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的变化,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群落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从不放牧的238.14 g·m-2减少至重度放牧的79.60 g·m-2;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由不放牧的35.93%增加至重度放牧的97.66%。群落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中度放牧时最小(2013年733.25 g·m-2、2014年682.99 g·m-2);轻度放牧下,群落地下生物量在0~10 cm土层分布比例最大,2013年为61.86%,2014年为64.43%。综上可得出,放牧会引起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发生变化,轻度或中度放牧利用该区域草地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以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其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对放牧响应不同,放牧有利于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钙和磷的吸收,高山嵩草重度放牧下钙与磷含量显著高于适度放牧与对照(零放牧)(P<0.05),且适度放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紫花针茅钙含量依次为重度放牧>适度放牧>对照,磷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家畜的啃食促进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放牧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时放牧增加了高山嵩草草甸优势植物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加速了牧草-土壤氮循环,促进了牧草对土壤氮的吸收,进而增加了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改善了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草原退化群落优势种糙隐子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植株茎秆、叶片、根系等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等功能性状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糙隐子草茎叶功能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使糙隐子草的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20.24%和21.09%,使糙隐子草的叶长较对照显著降低23.50%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全年放牧和春季休牧下草地植被在盖度、重要值,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多样性等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体牧下草地主要植物种盖度较高,其中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效果最好。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适牧处理下短花针茅的重要值较低,但是无芒隐子草重要值高于春季体牧+夏季重牧+秋季重牧处理,碱韭重要值低于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重牧处理,银灰旋花则相反。春季休牧处理下植被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处理(P〈0.05),其中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适牧处理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