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课題的设计以对虾放流增殖为重点,同时进行鱼、虾、蟹、贝类综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下列五项子课題:对虾人工放流技术与增殖效果的研究、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寻氏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和青蟹高产养殖  相似文献   

2.
黄德裕  黄苏霞 《福建水产》1986,(3):F002-F002
福建省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课题的设计以对虾放流增殖为重点,同时进行鱼、虾、蟹、贝类综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下列五项子课题:对虾人工放流技术与增殖效果的研究、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寻氏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和青蟹高产养殖枝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技术开发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兴起。以海湾水域为单元,进行海洋生物的增殖研究,是改变海洋生物资源种群结构和改变沿岸渔业的重要措施。六十年代中期,日本国对濑户内海的鱼、虾、蟹增殖研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国黄渤海北部的对虾增殖亦取得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我国发展沿岸海域增养殖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东吾洋位于东经119°54′55″—120°3′53″,北纬26°41′30″—26°47′10″。属福建省三都澳内的一个缺口形港湾,隶属于霞浦县。沿岸有三个乡镇,28个自然村,12000多户,53000人口,其中渔业劳力1.3万多人,渔农结合劳力2.8万多人,是霞浦县发展海水养殖的生产区,养殖种类主要有:海带、紫菜、牡蛎、缢蛏、花蛤和对虾,养殖产量1980—1985年波动在1—1.3万吨之间,平均综合亩产57kg,是福建养殖产量较高的海湾。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专题系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司下达的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编号:75—06—04—17),包括有5个子专题:一是中国对虾人工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二是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三是凸壳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四是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五是锯缘青蟹高产养殖技术研究。为了顺利完成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的研究任务,在福建省水产厅的领导下,由省渔业区划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渔业区划办公室,省水产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闽东水产研究所;宁德地区水产局和霞浦县水产局等单位专业科技人员成立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课题组,根据研究的内容,分为5个子专题分头实施。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对虾人工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的项目内容及主要经济指标。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1988年单独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并归划海水鱼人工育苗扩大试验专题(编号:75—06—04—13)。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根据(1988)农(渔)科经字第179号文件通知精神,于1988年中止研究。凸壳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锯缘青蟹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2年,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4.
编委简介     
《水产学报》2002,26(6):497-497
唐启升 ,男 ,1 943年出生 ,辽宁大连人。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和远洋渔业等方面有较系统研究 ,并取得显著成效。唐启升院士在科学研究方面成功地揭示了鲱鱼洄游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填补了黄海区鲱鱼研究的空白。主持国家攻关项目“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研究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远洋渔业资源与开发研究方面 …  相似文献   

5.
1986年江苏省水产局、湖北省水产局、安徽省农牧渔业局分别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滆湖水产增养殖技术研究”、“保安湖渔业开发技术”、“花园湖渔业开发技术”等专  相似文献   

6.
一等奖 项目名称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研究完成人员邓景耀电启刊陈介康朱金声姜言伟J堵峨雷零森荡绪集田湘赵振良{为夕己日l]刘冲玄牟绍敦姚允民韩别台丰几淡水养殖鱼类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病源、发病机理和免疫预防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黄渤海区渔政局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听大连水产养殖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增殖站夭津市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浙江省湖州水产局陆承平陈月英钱冬陈怀青沈锦玉涂小林沈智…  相似文献   

7.
目前黄渤海区自然渔业资源呈现衰退现象,为此,搞好渔业生产科学管理、加强繁殖保护和合理利用乃是当务之急,同时积极开展增养殖,也是刻不容缓的措施。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发展水产增殖具有一定的条件。为了开展渤海增殖工作,首先应弄清渤海海洋水文环境的基本状况和变化规律,本文即依据本所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渤海莱州湾、渤海中部及辽东湾南部海区每月一次的水文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基本观测站为35个,4~10月间测站加密,并在渤海湾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2011,(5):F0004-F0004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在完成河北省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技术研究,承担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黄渤海生物资源调查与养护技术研究”的课题“渤海湾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示范”和农业部种质资源养护项目,  相似文献   

9.
由江苏省水产局主持,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武进县、宜兴市水产指导站和常州、无锡两市多种经营管理局等9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滆湖水产增养殖技术研究》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目前,已通过专家鉴定。该课题已摸索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1977,(5):29-33
1976年5月26日—6月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日本京都召开了世界水产增养殖会议。有48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308名代表,155名观察员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共分7个会议(12部分)和5个专题会议,讨论了世界水产增养殖的现状和将来的任务等问题,还通过了宣言和建议。会议虽未就水产增养殖的具体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交换,但其内容深入到水产增养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泗洪县临淮乡水产养殖场和盱眙县洪山乡水产开发公司共同承担江苏省科委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螃蟹增养殖技术研究”最近通过技术鉴定。江苏省芦苇滩地面积较大,小型湖泊数量众多,具有发展河蟹增养殖生产的有利条件。上述单位经过三年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有关蟹苗运输、培育Ⅲ期幼蟹、芦苇滩养殖商品蟹以及小型湖泊放流幼蟹的河蟹增养殖技术。天然蟹苗经32小时长途运输,成活  相似文献   

12.
《渔业科技产业》2007,(2):F0004-F0004
广东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于2000年9月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挂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它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及河口鱼类增养殖实验室”、“水生经济运动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农业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广州)”、“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渔业科技产业》2006,(3):F0004
广东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于2000年9月经广东省科学科技厅批准成立。挂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它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及河口鱼类增养殖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农业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广州)”、“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5月 3 1日 ,受辽宁省科技厅委托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主持并邀请有关专家 ,对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完成的“虾夷扇贝引种及规模化增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研究的技术创新点在于为我国成功地引进了虾夷扇贝 ,并使之成为优良的增养殖种类 ;虾夷扇贝原产地苗种全部来源于自然苗 ,该项目探索研究成功的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及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 ;研究制定的虾夷扇贝人工育苗、苗种中间培育、人工养殖与增殖等技术规程 ,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规模化增养殖技术研究与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09,(9):70-71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3年起承担的“948”项目——“大鳞鳃的引进”历经科研人员6年的培育和研究,在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盐碱水域增养殖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总结1992年“三北”地区水产技术协作组开展工作的情况和问题,研究1993年的技术、经济协作工作,“三北”地区水产技术协作组(1992)年会于3月12日至14日在沈阳辽宁大厦召开。农业部水产司增养殖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  相似文献   

17.
三都湾是鱼虾越冬与繁殖生长的良好渔场,包括东吾洋、官井洋可供鱼虾放流增养殖的水域面积有60多万亩。八十年代初期,我省水产科技人员在东吾洋开展对虾标志放流增殖试验和官井洋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成科学研究。都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东吾洋被列为“七五”期间国家水产综合技术开发重点。三都湾也作为我省重点港湾鱼虾放流增殖的重大课题,由省、地、  相似文献   

18.
国外简讯     
日·本·成·立·养·殖·研·究·所由于200海里经济海域等原因,日本极大地寄希望于增养殖技术。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取消原淡水区水产研究所和东海区水产研究所的增殖部以及原国立珍珠研究所,同时成立养殖研究所。该所的淡水部分已经建成并开始活动,海水部分也已动工兴建,予定于1982年完工。养殖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有关增养殖生产技术基础研究的单位,共设五个研究部。(1)营养代谢部下设营养、代谢、饲料三个研究室。从事有关营养要求、摄饵、消化吸收机理、物质及能量代谢以及饲料添加物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毛蚶肉嫩味鲜 ,2 0世纪 70年代为渤海湾主产 ,产量达 2 0多万吨 ,且个大、体肥、肉赤、膏满、无沙 ,在全国享有盛誉。 1977年后资源锐减 ,现已形不成渔场。当前 ,人工增养殖毛蚶 ,是恢复浅海资源的极好措施 ,既有利于环境保护 ,属生态渔业 ,又有市场潜力 (价格由 70年代的每公斤不到一毛钱上涨到现在的十五六元 )。地处渤海之滨的丰南区水产部门抓住机遇 ,及时提出大面积开发浅海增养殖毛蚶的设想 ,经过 2年的摸索 ,已突破了毛蚶生产性育苗和增养殖技术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期刊登有关的几篇文章 ,希望能引起沿海渔区干部群众的重视 ,引导更多的渔民转产转业 ,把毛蚶增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0.
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承担、胶南县渔技站协作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胶州湾滩涂菲律宾蛤仔增养殖技术研究”于1988年11月25日在胶南县通过验收评议。会议由山东省水产局主持,水科院黄海所、中科院海洋所、青岛海洋大学及青岛市水产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