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只危害Vitis属葡萄。本研究运用CLIMEX和ArcGIS软件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适生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葡萄根瘤蚜在我国适生范围广泛,且高度适生区的范围大。鉴于葡萄根瘤蚜在我国再次复发,建议加强检疫措施,严防该虫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2.
烟台葡萄根瘤蚜溯源及其检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根瘤蚜 Viteus vitifolii(Fitch)是国际性的重要检疫对象。它原产于美国。1858~1862年传入欧洲,1860年传到法国。1880年又传至苏联。现遍及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30余个国家。我国烟台葡萄根瘤蚜究系何时传入?采取何种检疫措施?以往未曾报道,现查考并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的毁灭性害虫,对我国北方葡萄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结合北方气候变化和葡萄栽培措施,从葡萄根瘤蚜的发生史、分布现状、生活史、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防治现状等方面综合分析该虫在北方葡萄产区形成灾变的可能性,并简要提出了控制为害蔓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葡萄根瘤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Fitch.)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危害历史、为害症状、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根瘤蚜的为害机制、国外防治根瘤蚜的研究思路和主要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葡萄根瘤蚜综合防治技术需改进和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发现葡萄根瘤蚜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的葡萄种植园内发现有葡萄根瘤蚜(Viteua vitifolii(Fitch))为害,据调查发现,果园内为害面积已超过1.33hm^2并有进一步蔓延趋势。葡萄根瘤蚜属我国对外检疫名录中的二类危险性害虫,葡苟根瘤蚜的形态可分为根瘤型和叶瘿型。我们发现的属于根瘤型的无翅蚜(见封面)。主要生活在葡萄根部。虫体呈卵圆形,长0.8mm(与资料记载,略显小),  相似文献   

6.
葡萄根瘤蚜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出入侵有害生物——葡萄根瘤蚜的风险管理对策,使其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第11号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从有害生物分布、潜在为害性、受害寄主重要性、移植可能性和管理难易程度等5个方面对葡萄根瘤蚜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根瘤蚜的综合风险值为2.0,是对中国具有高危险性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葡萄根瘤蚜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参考Karen Herbert等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与TaqMan-MGB荧光探针,构建以标准阳性质粒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并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葡萄根瘤蚜的实时荧光PCR绝对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对受葡萄根瘤蚜为害的葡萄根际土壤进行初步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625拷贝/μL,3次重复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提取0.25g含有10头葡萄根瘤蚜若虫土壤的DNA,并将其梯度稀释,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将DNA稀释103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结果.对受害葡萄根际土壤检测结果为阳性.葡萄根瘤蚜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操作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  ЛИ 赵志敏 《植物检疫》1989,3(6):454-456
全苏葡萄根瘤蚜防治科研站经多年试验研究证实。应用六氯丁二烯防治根瘤蚜效果最佳。熏蒸杀虫剂六氯丁二烯具有持久的防效,可3~5年为一个周期施用一次。每个循环的两季之间,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和葡萄植株的树龄,一公顷用药400~750g加2~3倍细土施入地内熏蒸。葡萄根瘤蚜为植物检疫对象,主要靠在发生初期及时进行葡萄园处理,消灭在为害之前。在防治中要确定各葡萄种植区最佳重复熏蒸期限,必须查清它们的种群  相似文献   

9.
郑侃 《植物检疫》1993,7(3):170-172
葡萄根瘤蚜 Viteus vitifoliae(Fitch)可随带根的葡萄苗木传播。是一种毁灭性的检疫性害虫。我市从1983年开始,先后从山东省的烟台、崂山、辽宁省的大连、营口以及北京,江苏和省内其他县(市)大量引种葡萄苗木。目前投产面积已达260余公顷,年产葡萄400多万 kg。且我市每年还培育  相似文献   

10.
葡萄根瘤蚜Viteus vitifoliae是一种类似蚜虫的害虫,原产美国东部和南部,寄生于野生葡萄属植物中,那里的葡萄品种不一,所以对其抗性亦有不同。上个世纪,根瘤蚜随接穗传到欧洲和加州,由于加州及欧洲系的酿酒葡萄品种Vitis vinifera易受该虫的危害,这些葡萄园已遭  相似文献   

11.
葡萄根瘤蚜为害症状及其防治陕西农科院植保所韩学俭葡萄根瘤蚜,属同翅目,瘤蚜科,又名葡萄根蚜虫。此虫原产北美东部,已传布世界各国。因其为世界著名的葡萄毁灭性害虫,故被列为国际和国内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此虫只为害Vins属葡萄。1为害症状成、若虫均以刺吸式...  相似文献   

12.
葡萄根瘤蚜既是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又是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以田间采集的带有葡萄根瘤蚜的葡萄根为样本,采用不同稀释倍数的80%敌敌畏等4种农药浸泡5 min、10 min和15min。试验结果表明:80%敌敌畏900倍液处理、10%吡虫啉800倍液、20%啶虫脒800倍液、480 g/L毒死蜱2000倍液处理5~10 min即可达到100%的杀灭效果,可推荐作为葡萄根瘤蚜的检疫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6,20(1):43-44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葡萄栽培面积约15.4万hm^2。年产量200万t左右,以鲜食葡萄为主,适宜酿酒的不足40万t,原料缺口达40%,为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相关部门决定更新葡萄品种种植结构,引进国外葡萄特别是法国葡萄品种。1998年,我国部分省市从法国引进葡萄种苗,总数达数百万株。经全国多个口岸进境,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多年来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危害长山核桃的瘿瘤蚜有4种,即警根瘤蚜、长山核桃根瘤蚜、美国南方长山核桃根瘤蚜和长山核桃栎叶根瘤蚜。以危害部位,虫瘿形状,性蚜体征和生物学特性将它们加以区分。其中警根瘤蚜已随苗木传入我国,在南京地区1a发生4代。早春阻止干母上行是比较理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Stoe.  MB 沈百炎 《植物检疫》1992,6(6):447-449
现在已知为害长山核桃的根瘤蚜有4种,即长山核桃根瘤蚜Phylloxerans devastatrix Pergande、警根瘤蚜 P.notabilis Pergande、南方长山核桃根瘤蚜P.russellae Stoetzel和长山核桃栎叶根瘤蚜的P.texana Stoetzel。本文记述了各种根瘤蚜地理分布、虫瘿形成、生物学发育  相似文献   

16.
输引害虫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称为“传统生物防治”,可以渊源至1873年,为了防治从北美传入欧洲的葡萄根瘤蚜,将北美的根瘤蚜粉螨输引至法国。输引瓢虫防治介壳虫、粉虱、蚜虫等害虫,非但历史悠久,而且应用广泛。为此,按其效果进行全面的历史回顾。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15种瓢虫输引完全或大体成功地防治19种害虫;有4种瓢虫输引部分成功地防治4种害虫。据Gordon(1985)报导,自1888年后,共有179种瓢虫被输引至北美,其中有25种确定已经定居,约占14%。 从澳洲瓢虫等所建立的功勋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7.
早在合成有机杀虫剂问世之前,植物抗虫性以及害虫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线虫、病原菌等)作为防治害虫的方法已应用很久了。1791年,就有发现小麦品种能抗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的报道;而后,美国利用抗虫小麦品种成功地防治了黑森瘿蚊:法国则利用抗虫砧木防治了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itifoliae),拯救了即将倒闭的酿酒工业。我国是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最  相似文献   

18.
套袋梨果梨黄粉蚜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usuienis)属同翅目,根瘤蚜科,是梨产区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9.
葡萄晚疫病     
Pana.  CG 《植物检疫》1989,3(6):443-444
一、地理分布希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苏联和南非均有分布,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奥地利、瑞士、突尼斯、加那利群岛(Canary)和阿根廷也有可能分布。有迹象表明。该病仍在向新地区蔓延。二、病害简史葡萄晚疫病,亦即葡萄细菌性枯萎或坏死病,1879年首次在意大利报道,1895年法国也有报道(当时将病原定为葡萄芽胞杆菌Bacillus vitivorus),但早至1854  相似文献   

20.
一、苏联植物检疫发展简史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检疫立法仅限于防止某些昆虫,主要是葡萄根瘤蚜、棉铃虫与马铃薯甲虫等传入国内的法令。但就是这一些法令,也因国内没有检疫机构设施而不起多大作用。仅靠采取一些个别的、不及时的检疫措施是不能防止危险病虫害从国外传入俄国,也不能阻止其在国内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