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自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病害暴发,不仅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广大虾农的生产积极性。改革旧模式,开辟新途径,是对虾养殖业重新崛起的必由之路。为寻求对虾养殖高产高效新途径,搞好对虾养殖“二次创业”,我们依据近几年本地区探索的多种对虾养殖模式经验,就胶东半岛地区对虾健康防病养殖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2000年进行的南养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对虾平均亩产达到1040公斤/亩,最高达到1482公斤/亩,平均成活率为82.3%,铒料系数1.57,亩利润3.72万元。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日照市安东卫盐场以盐为主,一水多用,发展对虾养殖业。1985年认真总结1984年养殖成功的经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对虾养殖面积,改进对虾饵料配方。当年养对虾410亩,平均亩产对虾80公斤,其中29亩高产池平均亩产112公斤,全年总产量达35000公斤,总产值达40多万元,产量、产值都比1984年翻了三番,获得利润10万余元,扭转了盐场连年亏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广水产养殖大面积高产技术,辽宁省于1987年组织了对虾养殖和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竞赛。前者的目标是:万亩连片虾池平均亩产115公斤以上,千亩连片虾池平均亩产200公斤以上,百亩连片虾池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后者的竞赛目标是:  相似文献   

5.
刘颇  张纪乐 《海洋渔业》1994,16(2):82-83
<正> 为探索对虾养殖高产技术,实现养虾高产量、大规格、高效益。日照市自1989年进行罗茨鼓风机充气养虾试验,当年在17亩虾池中,收获对虾3900公斤,平均亩产230公斤,平均规格达13厘米以上。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1992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市应用充气虾池由1991年的1处40亩迅速增加到59处1800亩,充气虾池平均亩产对虾250公斤,亩效益达3600元,与非充气虾池相比,亩增产量1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现就该市充气养虾生产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围塘塑料大棚对虾精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对虾围塘精养高产的养殖产量相当高,比如南方“高位池”对虾养殖单茬亩产可达1t,一年二茬养殖或一年三茬养殖的亩产可达2t-3t,但是,全国围塘对虾养殖仍以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为主,年最高对虾平均产量也只有150kg/亩。其主要原因为:池  相似文献   

7.
唐海县人工养殖对虾自1985年开始。1986、1987年连续两年获得大面积高产。1986年,全县养虾2.2万亩,平均亩产120公斤,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名列第二;对虾规格12厘米以上的占90%,居全国第一位。1987年,全县养虾34,908亩,平均亩产198.5公斤,在全国县级养虾单位中居首位;对虾规格12厘米以上的占95%,再居全国第一;上交国家利润2500多万元,也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高位高密度养殖斑节对虾,1989年在湛江市长洪对虾育苗场获得成功,平均亩产84O公斤,亩产值2.3万元。1994年徐闻县南门沟养殖基地养殖32亩,亩产300公斤,亩产值1.5万元;95年虾池面积扩建到98亩,放养92亩,亩产364公斤,亩产值2.6万元,  相似文献   

9.
位于渤海西岸的河北省黄骅县排河镇,开发沿海滩涂人工养殖对虾成绩卓著。近几年来,人工养殖的734亩对虾年年高产,平均亩产(达12厘米以上的)对虾200公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400公斤,居国内领先地位。养虾年产值均在250万元左右,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25%,平均每个养虾户年均纯收入在2800元左右。由于养虾产量高,收入大,这个镇人均生活水平几年来均超过1500元,成为全县富裕乡镇之一。总结他们养虾高产的经验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东方属鱼类是近海和河口区温水性底层鱼类 ,广泛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海域。江浙一带俗称河。长江下游地区又有海河和江河之分。海河泛指海产东方属中的红鳍东方、菊黄东方等品种 ;江河主要指长江特有种暗纹东方。90年代我所曾进行过出口外销型的红鳍东方和假睛东方海水池塘养殖和人工苗种繁殖试验研究 ,并获得成功。1993年河小试亩产达410.2公斤。1994年河与对虾混养 ,还起到了“生物防病”和延缓对虾发病的作用 ,河亩产117.0公斤 ,对虾亩产129.1公斤。在对虾流行病暴发的情况下 ,获…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1991年全市养殖的中国对虾由于各地注重科学养虾,加强多方面管理,又能放足虾苗数量,并在放养前多数虾塘作了池塘清淤和清塘,如今普获丰收。据统计全市起捕的对虾(成虾)总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7.7%,平均亩产达77公斤,比上年增18.5%。其中涌现了不少高产单位和个人,宁海大佳何乡养虾单位平均亩产超140公斤,奉化市一位姓施的养殖专业户亩产突破400公斤,均名列全市大面积单位和个人单产之冠。  相似文献   

12.
<正> 自对虾暴发病毒性虾病以后,各地对对虾养殖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我们也在借鉴国内外多种对虾防病养殖经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4~9月份,在丰南市滨海镇新苑小区进行了地下卤水全封闭内循环精养中国对虾试验,获得了平均单产284.6kg/667m~2,最高单产达374kg/667m~2,平均盈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探索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我们在引进广东等地区高位池对虾高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在温岭市绿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平均亩产939kg,亩净利润9017元.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依靠先进的养殖技术,大力兴办海水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养殖的2.74万亩中国对虾扭亏增盈,近千亩实施充气技术措施养殖的中国对虾获平均亩产200公斤、亩均效益1500元的较好成绩;开发养殖的3000余市海湾扇贝亩产平均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虾近年来受白斑病毒病(WSSV)等危害非常严重,养殖成功率低。现国内日本对虾养殖主要与贝类、梭子蟹、鱼类等混养,大都为粗放粗养方式。为探索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病害监测点长白养殖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连续多年获得高产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展了日本对虾防病高产技术研究。通过改变旧有养殖模式,采取一系列综合防病措施,使日本对虾养殖平均单茬亩产达到316千克,亩产最高塘达到367千克的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结果试验池8只,每只300米2,2005年5月30日放养虾苗,苗…  相似文献   

16.
陈亚琴 《河北渔业》2007,(2):22-23,55
中国对虾自1993年全国暴发性虾病发生至今,一直处在低谷中。为重振中国对虾养殖业,开拓新的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我们通过三年池塘深水养殖中国对虾高产模式研究,探索出新的高产养殖技术,将促进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俗称草虾、花虾、虎虾,属热带性大型虾类,我国主要产于海南、广东和广西沿岸,浙江、福建也有少量分布。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离水耐干性强,便于活运,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人工育苗和养殖斑节对虾都有较长的历史,发展很快。我国台湾省于1968年首次人工育苗成功,二十几年来发展迅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东、福建经过多年试验,1992年进行大规模的人工苗种和养殖生产,草虾养殖业正在积极的开发发展中。1992年4—8月,受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的委托,在我所鼓浪屿实验场2.5亩的池塘中,用华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马牌对虾饲料,进行养殖斑节对虾验证试验。经过116天的试养,收获斑节对虾580公斤,平均亩产232公斤,成活率为74.2%,个体规格为每公斤64尾,饲料系数1.98。该项试验结果,已于1992年8月17日通过专家验收确认。  相似文献   

18.
王荣奎 《淡水渔业》1996,26(5):38-39
稻田养殖罗氏沼虾高产技术王荣奎(江苏省邳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1995年我市徐塘乡在510亩稻田养殖罗氏沼虾试验,获得了成功。经过江苏省水产局专家组验收,亩产水稻445公斤,亩产沼虾25.1公斤,亩产鱼种42.5公斤,亩均产值2988.43元,亩获利2...  相似文献   

19.
天津警备区汉沽养殖场,在全国性对虾暴发病流行的情况下,自1995年连续养殖中国对虾获得成功。采取综合防病技术措施,设置沉淀池,严格水质管理,彻底清淤消毒,鱼虾混养,投喂药饵,采取半封闭养殖方式,养殖中后期少量换水,并定期对池水消毒。95年精养池对虾亩产在32.1kg。鱼31.5kg,亩利润1058元;粗养池对虾亩产达9.4kg,亩8.9kg,亩利润291.45元。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温岭县上马乡—18亩面积的虾塘,改革养虾技术,实行以虾为主,综合利用,立体养殖获得成功,一季中国对虾产量2854公斤,平均亩产158.56公斤。二季长毛对虾产量1440公斤,平均亩产80公斤,塘内中边滩面套养缢蛏4亩,产量5100公斤,该虾塘养殖技术改革的成功,为振兴我县对虾养殖业树立了典范,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