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调查发现 ,红地球葡萄幼树生长势旺盛 ,连续结果 4~ 5年后 ,树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 :有的园片 ,当 6 6 6 .7m2 (亩 )产超过 30 0 0 kg后 ,则出现连续 2~ 3年产量很低 ,严重影响了果农的栽培效益。为了延长树体的盛果年限 ,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笔者针对红地球葡萄树的特点采取了下述防止早衰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限产增质 ,严格控制挂果量红地球葡萄属欧亚种 ,叶片较薄而小。调查和实践表明 (表 1) ,每结 5 0 0 g果实需 5 0~6 0片成熟叶。据此叶果比计算 ,无论采用何种架式 ,在盛果期内 ,每 6 6 6 .7m2 (亩 )应限产在 …  相似文献   

2.
红地球葡萄在陕西经过8年的栽培,已取得了成功经验。现将红地球葡萄无公害高产栽培五大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V”形架栽培技术行距3m,株距1.2~1.4m,树体主干高1.2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涿鹿县1992年从美国引进大粒、鲜食、晚熟品种“红地球”葡萄(又名红提、晚红),到1998年全县红地球葡萄发展到400公顷,60万株,已有50%的面积进入结果期,每亩产量1500~2000千克,总产350多万千克,贮鲜量20多万千克,1996年到1998年连续3年采收期平均售价15~20元/千克,贮藏后(春节前后)售价30~40元/千克,销往北京、香港等地,经济效益十分可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涿鹿县地处东径114°56′~115°36′,北纬39°40′~40°29′,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降水398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89小时。该县栽培龙眼葡萄5.2万亩。1992年为改善品种结构从美国引进大粒鲜食葡萄新品种红地球葡萄,试栽成功后迅速发展,到1996年通过龙眼葡萄改接发展红地球葡萄0.5万亩。几年的栽培表明,红地球  相似文献   

5.
葡萄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巨峰葡萄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每5kg葡萄可放2/3~1张保鲜纸;红地球葡萄常温贮藏不放保鲜纸,低温贮藏可放1/2张保鲜纸。  相似文献   

6.
以瑞必尔×红双味,京秀x红地球杂交组合及瑞必尔、红地球、醉人香实生种子为试材,通过3种不同处理的田间杂交授粉方法以提高田间葡萄杂交授粉率及对葡萄实生种子进行3种不同的处理以提高葡萄种子的萌发能力.结果表明:以处理Ⅳ即从去雄后第2 d起连续3次授粉处理的葡萄杂交组合坐果率最高,瑞必尔×红双味,京秀×红地球杂交组合分别达到了55.8%和44.8%.3种种子处理方法中以处理Ⅱ温室营养钵播种法成苗率最高,瑞必尔、醉人香、红地球实生种子的成苗率分别达到了35%、30%和30%.  相似文献   

7.
吕湛 《河北果树》1999,(1):24-24,28
红地球葡萄是近年来从美国加州引进的大穗大粒优良鲜食葡萄品种。要想达到优质品要求,除加强栽培技术管理外,必须对葡萄果穗进行技术处理。1管理原则红地球葡萄前期生长较弱,1~2a生幼树不应要求产量,发现果穗时要加以控制或全部去除,以促进树体的发育,为今后优...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地区红地球葡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高海拔的西北黄土高原,2001年起我们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品种红地球,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适宜的栽培技术;现在红地球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发展到342 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套袋对红地球葡萄浆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地球葡萄是粒大、色艳、肉厚、含糖高、风味好的优良晚熟品种.但在温暖湿润的豫南地区存在果实病害严重、品质较差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红地球葡萄在我区的发展.为此,于1999~2000年进行了套袋试验,从而为红地球葡萄优质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果粒鲜食葡萄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际市场上,对鲜食葡萄果粒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见表1)。鲜食葡萄增大果粒技术如下:表1部分鲜食葡萄的果粒(直径)分级标准m m品种红地球森田尼无核瑞必尔黑大粒绯红皇帝一级>28.0>19.0>24.0>24.0>24.0>22.0二级25.0~27.917.5~18.922.0~23.922.0~23.922.0~23.919.0~21.9三级23.0~24.916.0~17.420.0~21.920.0~21.919.0~21.917.0~18.91合理负载,确定适宜的留果量树体的适宜留果量一般根据树龄来划分,即在幼树期(5年生以内),以树体生长为主要目的,必须在保证生长的前提下适量结果,将产量控制在一定…  相似文献   

11.
红地球葡萄越冬后,翌年往往返青率很低,1999年河北涿鹿县二堡示范园采用绿苗"五一"前后定植6.5hm2,2000年返青率仅56.7%;2000年山西文水县刘胡兰镇定植20hm2,2001年返青率为87.3%.严重地挫伤了农民发展红地球的积极性,影响了葡萄的发展.因此,提高葡萄植株越冬返青率,不仅是早期丰产的关键,也是促进葡萄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红地球葡萄越冬后返青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是目前晚熟鲜食葡萄中综合性状较好的一个品种,也是现在我国葡萄产区主要推广栽培的品种之一。但在栽培中常出现栽后2~3年春季返青率低甚至不返青的现象,表现为突然死亡或萌芽延迟,生长迟缓,连4~5年盛果期大树往往也不能幸免。通过近几年的观察试验和总结,笔者试就有关影响返青的因素及对策做以初步探讨,供各地借鉴。 1 发生原因 1.1 苗木质量 红地球葡萄繁育主要采取扦插育苗法和嫁接育苗法两种方式。扦插苗有利于保持亲本特性,但抗性不如嫁接苗。1999年冬在河北涿鹿地区通过对4个3年生葡萄园调查,红地球葡萄扦插苗返青率为  相似文献   

13.
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几年 ,红地球葡萄在我国大面积推广 ,现在栽培面积约为 4万 hm2 ,已成为我国葡萄产区的主栽品种之一。为探讨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全面提高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品质 ,我们于 1 999~ 2 0 0 2年进行了此项试验示范 ,现报道如下。1 试验示范园概况及示范结果试验示范园设在辽宁省兴城市望海乡余粮村。年平均气温 9.1℃ ,8月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 2 3 .3℃ ,1月气温最低 ,月平均气温-5.5℃ ,≥ 1 0℃年有效积温 3 497.2℃ ,年降水量 599.8mm,年日照时数 2 80 0小时 ,年无霜期 1 68天。园地为粗沙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 0 .45%。 1…  相似文献   

14.
<正>1红地球葡萄栽培基本情况截止2016年12月底,伊宁县红地球葡萄栽培面积3 206 hm~2,其中结果面积2 980 hm~2,年产量54 000 t。2近年来红地球葡萄果实受冻情况伊宁县红地球葡萄接连发生秋早霜冻,2014年10月3日,最低温度-3℃,连续2 d,葡萄果实和穗轴、果柄受冻;2015年9月30日,最低温度-2℃,连续数天,又是葡萄果实、穗轴、果柄受冻。每逢此时间,红地球葡  相似文献   

15.
汪学成 《落叶果树》2014,46(6):62-63
甘肃省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北纬39°03′50″~39°59′40″,境内海拔1260 ~ 3400m,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57天,降水量105.8mm,蒸发量1966.7mm,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是设施红地球葡萄栽培的适宜区.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采取“项目推动、政府带动、科技支撑”等措施,动员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产业,至2012年,全县红地球葡萄日光温室达1783座,大多是延后栽培,年产葡萄200万kg,实现经济收入2500万元,已成为全县特色林果产业之一.但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缺铁性黄化病普遍发生,影响了设施红地球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对缺铁性黄化病进行了调查与防治研究,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红地球葡萄从1993年引入河北省涿鹿县以来,由于其口感好、色泽艳、果粒大、耐贮藏,收益明显高于当地的其它主栽品种,因此其栽培面积在近十几年迅速扩大,同时带来的病害问题给红地球种植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其中最为突出的病害是套袋后与贮藏期间的葡萄灰霉病。为此,我们连续5年对葡萄灰霉病在红地球葡萄上的发生为害与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内红地球葡萄多采用小棚架独龙干整形。平凉市林科所“葡萄良种引进栽培试验”课题组在0 .4hm2示范园内,对主栽品种红地球(株行距1 .2m×2 .2m ;架高2m)全部采用单臂篱架自然扇形定量修剪技术。从1 998~2 0 0 3年,经过6a(年)的实践,证明定量修剪技术简便、易行、省工,便于标  相似文献   

18.
红地球葡萄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由于其大粒、大穗、鲜红色、耐贮运,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形成"红地球热"。到2009年底,栽培面积已达5万hm2左右,产量40~45万t,由于红地球葡萄货价期较长、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其它鲜食品种(8.0~10.0元/kg),因此,目前各地仍在继续扩大栽培面积,估计到2010年,全国栽培面积可达到5.5~6.0万hm2,  相似文献   

19.
红地球葡萄冬季修剪是实现丰产、稳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树体管理措施,具有调整树体和枝梢负载能力,调节结果部位和结果枝合理布局,改善葡萄适应性和对不利环境抵抗力等作用。对红地球葡萄宜采用何种冬季修剪方式,目前尚缺少具体而系统的量化研究。本试验通过研究红地球葡萄在不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南方地区避雨栽培技术的实施,美人指、红地球和无核白鸡心等一些欧亚种葡萄品种在南方地区得以大面积栽植和发展[1~3],并形成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但是,不同冬季修剪方式对欧亚种葡萄品种生长和结果影响的报道甚少.本试验就红地球葡萄的冬季修剪反应作一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