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福建省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9年福建省各市茶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商及空间基尼系数测算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南平、宁德地区的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和以南平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出现了茶产业集群现象,但总体集聚程度不高,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市安溪县和南平市武夷山地区,而宁德地区尚未形成茶产业集群,但已具备了产生集群的基本条件。研究建议纵向整合资源,延伸茶产业链,打造茶产业集群品牌效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推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夏兵  吴骁 《中国茶叶》2019,(6):58-61
印度、斯里兰卡两国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和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多,通过对印度和斯里兰卡茶产业的实地考察,介绍了两国茶产业概况,浅析印、斯两国茶产业的绿色生态效应、集群带动效应、市场国际化效应等各方面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从质量安全、品牌宣传、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在茶业界,产业融合不仅促进了传统茶产业创新优化,而且也推动形成一个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茶文化产业集群,这个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茶文化产业集群包括茶馆业、茶包装业、茶传媒业、茶旅游业、茶培训业、茶设计业、茶文化产品以及茶文化活动。本文对各种茶文化产业进行了分类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闽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市场前景广阔。促进闽北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闽北茶叶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顺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要,顺利地实现闽北地区茶产业转型升级。一、茶产业集群的相关概述1.产业集群含义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波特于1990年在其所著《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于指产业在某种特定区域内因地理临近、相互关联且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业作为一项产业在中国发展得非常稳健。1997年中国茶产业的产值为70亿元,茶叶产量61.3万t,到2007年已上升到600亿元以上,产量114万t。其增幅如此之大的原因,一是茶产业链的延伸,从1997年起中国茶饮料和茶叶中有效成分提取的迅速发展,使得茶产业获得明显增值;二是茶学和医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使得茶叶的健康效应越来越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消费者所接受;三是茶文化的崛起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四是名优茶在全国范围的持续发展使得茶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福建省茶产业中的中小加工企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界定了中小企业集群与茶叶加工企业集群的含义,概述了茶叶加工企业集群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福建茶叶生产状况与茶产业中展现企业集群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福建省茶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集群升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茶产业从粗放到精细、高效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机械化,茶业机械化克服了限制茶产业规模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促进了茶产业创新和发展,延伸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产业效能,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机产业之于茶产业,如"发动机之于汽车",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机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安溪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1.安溪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1)加工机械企业现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培育基于汉中龙头企业的茶产业集群,推广茶叶深加工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技术服务和质检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等策略,有利于增强汉中茶叶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茶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地理产物,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适合茶叶的种植和生长,目前来看中国的茶产业发展还是很迅速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和地位。茶产业在具有地域性、多元性、文化性、经济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同时也是属于融合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一项综合性特色的产业;虽然我国茶产业比较有发展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发展混乱、没有具体的生产系统等。在我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茶产业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我国茶产业向特色产业、园区科技生产、系统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闽南茶产业兴起于唐朝时期,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而到了民国时期开始逐渐衰落。时至今日,闽南茶产业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优秀做法得到了其他茶产业的认可和借鉴。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环境法律问题成为了产业发展不可规避的一个课题。本文基于当前闽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尝试从环境法律的角度出发,对闽南茶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环境法律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研究,希望对闽南茶产业经营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宗懋  孙晓玲  金珊 《茶叶科学》2011,31(5):463-472
在引列了1910~2009年世界茶产业的发展和1950~2010年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茶产业和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和科技创新成果较多的年代相应地出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文中列出了一批对世界茶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引列了我国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的七个差...  相似文献   

12.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明确了基础研究在推进我国茶叶生产技术进步、产品品质提升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最后,从茶园生产与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产品创新、茶叶贸易流通与消费等领域,展望了我国茶叶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张天柱 《园艺与种苗》2020,(1):47-49,59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及设施农业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战略发展,河北省邢台市立足本地优越的设施产业立地条件和良好的工业能源基础,打造我国首个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创新了“设施农业嘉年华+设施生产集群+设施农用工业集群”模式,联结设施农业的一产和三产功能,以休闲旅游引爆产品销售,带动产品生产,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魏妮茜  项国鹏 《茶叶科学》2021,41(5):731-742
基于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果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均持续提升,但两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茶产业发展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平衡问题突出,旅游产业区域协同效应显著。长三角各省域内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性特征较为显著,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但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缓慢,整体上促进长三角茶旅产业系统的良性互动和高质量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最后,提出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开相  胡贤春  费永俊 《茶叶通讯》2011,38(3):26-28,31
湖北恩施州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更是历史名茶宜红的重要产区,为了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实地走访、结合营销理论,运用战略分析模式SWOT法,对恩施州的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产业规模化,打造品牌;政策开放化,联合作战;技术先进化,加快改良;文化深入化,加强竞争;...  相似文献   

16.
伍岗  浦绍柳  张艳梅 《茶叶》2009,35(2):106-109
分析了勐海县茶产业现状,指出勐海县茶叶生产、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勐海县茶叶发展的思路、目标及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茶产业结构,稳定边疆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茶海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浩  王国书  杨军 《茶叶》2009,35(3):162-165
在全面调查中国西部茶海茶产业的现状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与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方玲  吕立哲  金开关  赵丰华  郑杰 《茶叶》2011,37(3):133-136
茶产业是信阳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对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阳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产业聚集。本文根据GEM模型从基础、主体、市场三个方面对信阳茶产业竞争力做出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传成  张玉富  郑斌 《茶叶》2012,38(1):1-5
拍卖是国际主流的茶叶交易方式。作为产茶大国的中国,急需建立茶叶拍卖交易制度来应对由于交易方式落后带来的定价权丢失、出口价与茶叶价值、茶叶安全问题层出、茶叶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等行业发展问题。作为产茶大省的浙江理应在转变茶叶交易方式上有突破性的作为。本文从浙江茶叶产业基础雄厚、浙江茶叶专业市场基础坚实且区位优势显著、对茶叶拍卖市场研究多年,茶叶拍卖交易已经起步、浙江在新经济浪潮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先发效应、浙江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浙江杭州是全国茶叶科教经济文化中心的角度论证,认为浙江杭州是设立国家级茶叶拍卖交易中心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