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稻渔综合种养是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重要模式。为进一步了解稻渔综合种养的研究状况,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水产动物的生长及品质、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水体理化性状、稻田病虫草害、稻田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环境各方面对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明确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并针对稻渔综合生态种养新型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为全面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科技支撑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田综合种养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从行政推进、技术跟进、产业促进3个方面对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阐述了江都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及稻蟹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应用现状及推广经验和做法,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具体情况,对镇内代表性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小强农业、坞坵米业合作社、国春农业合作社、中泾村种养基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向普通消费者随机发放了调研问卷。调研结果表明,古里镇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缺乏规划、技术不标准、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市场认知度低。为进一步促推进古里镇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需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出台奖补政策、扩大产品宣传、加强稻田综合种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造生态品牌。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意义,介绍了南京市江宁区稻田综合种养情况及其关键技术,对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效益、市场发展潜力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举措,以期通过推广稻田综合重要新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是当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而稻虾轮作是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主推模式。现以稻虾轮作为例,对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详细论述,旨在提升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具有建湖特色的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发展速度较快,四川省崇州市和江油市农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条件,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和种养效益有机结合,探索出了若干种较适合当地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同时综合种养也起到了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减肥减药、促进优质种养产品生产的效果。在调研四川省崇州市和江油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特点,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正为宣传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吉林省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7月18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梅河口市举办了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各地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情况,交流水稻综合种养经验,观摩梅河口市稻田养鸭技术模式,以期全面推动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吉林省近年来主推的一项绿色高质高效的种养结合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全省已发展到40多万亩的规模,主要有稻田养鸭和  相似文献   

11.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就是在保证水稻的产量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促使稻谷能够以优良的质量取得优良的价格,并将养殖运用于稻田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收入的增加。稻田养殖小龙虾,就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技术模式之一。相比较于单纯的水稻种植而言,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使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增加。稻田养殖小龙虾,还是稻田养鸭、养鱼这3种较为普遍的应用技术中,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一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经济效益,但也增加了农户的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所以在进行稻田养殖小龙虾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选择最适合的种养模式。本文针对水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为种养户提供有效的种植、养殖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其稳产提质、改善环境、绿色增效等特点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养殖动物和环境的影响,对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汇总,以期为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于生态学理论,对稻田内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适当稀种水稻,搭配饲养小龙虾等水生动物,利于构建稻渔良性循环、资源节约的农业生产模式。文章结合青阳县农业发展实际,对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为例进行了技术要点的总结,并结合青阳县明峰家庭农场稻虾综合种养效益进行分析,为该技术在青阳县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稻田种养模式对推进农业和渔业循环、高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推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高种养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振兴乡村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介绍了广西近两年创新发展的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十大模式,并分析其取得的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稻渔综合种养是为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发展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了稻田浅水生态环境,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通过种养结合,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既产出水稻又产出水产品,对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水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就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在靖州县寨牙乡江口村和新厂镇和平村,依据现代粮油生产"稻—鱼""稻—鸭"种养技术和操作规范,进行了稻田综合生态种养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生态种养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和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靖州县发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靖州县发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市各类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调研发现,江苏省常熟市稻田综合种养仍处在探索试验阶段,虽然模式多,但规模小、生产效益差异大,且存在综合种养效益低、种养技术不够规范、品牌优势不突出、产品销路不畅、综合种养技术掌握不全面等问题。为进一步在常熟市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需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学规划、加快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推广、强化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宣传培训、培育著名品牌、完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以丘北县高原特色稻田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数据为基础,认真分析总结项目实施的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今天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稻田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工程是一种稻、鱼、鸭共生,互惠互利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生产环境,而且周期短、见效快,能够有效提农田综合效益。文章以丘北县高原特色稻田种养生态循环示范工程项目为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技术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之中,稻田综合种养就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国家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也重点指出了要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因此,要对稻田种养的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科学的把握,促进稻田种养的推广和健康发展。1田间工程建设1.1稻田的选址水质和水源是稻田选址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稻田种养成效的重要因素。稻田水质水源的选择必须符合渔业发展的水  相似文献   

20.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稻田综合种养是实现水稻农药减量、绿色高效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主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作用和机理,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农药减量效应,并针对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应加强种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