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为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索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和发展适水种植,河北省 自2017年开始在地下水超采区试点示范推广旱作雨养种植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实施旱作雨养项目的基本情况,提供了旱作雨养技术措施和主栽作物种植管理建议,推介了有关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是耗水大户,而我国许多地域的淡水资源匮乏。旱作雨养种植成为农业适应性发展的有效举措。雨养种植是指在缺乏农业灌溉用水的区域或地上水不足而对深层地下水限制开采的区域,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进行旱作农业种植。其目标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协调土壤水肥供给,较充分地利用光、热、水等资源,获得较高收益。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我省将重点在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的衡水、邢台、邯郸、沧州市,组织实施10万亩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项目,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水浇地变为旱作雨养农田,引导农民种植抗旱雨养作物,实施抗旱保墒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变灌溉高产种植为适水高效种植。此试点项目是我省探索实施的农业节水新措施之一,实施区域为深层地下水超采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邯郸市农业节水发展、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以邯郸市种植业为研究对象,在对邯郸市水资源概况、种植业结构发展与农业需水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粮食安全为前提,根据邯郸市人口数量、粮食安全指标和相关粮食生产数据,推算出了地区农业可调整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当前邯郸市种植结构以高耗水低效益的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而以谷子为代表的旱作雨养作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未来邯郸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可以向旱作雨养农业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国     
《新农业》2018,(8)
正河北省实施10万亩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项目,今年,河北省将重点在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的衡水、邢台、邯郸、沧州市,组织实施10万亩旱作雨养种植试点项目,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水浇地变为旱作雨养农田,引导农民种植抗旱雨养作物,实施抗旱保墒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变灌溉高产种植为适水高效种植。4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城市评定会议宣布,上海市崇明区获得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承办资格,主题为"花开·中国  相似文献   

6.
旱作雨养区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全膜覆盖等技术种植的西瓜,沙甜可口,商品性好,比露地种植的西瓜提前10~15 d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前景非常好。此文着重介绍了在北方年降雨量约400 mm的旱作雨养区,采用全膜覆盖穴栽技术,通过选地轮作、选择优良品种、提前育苗、整地、施肥、覆膜、点水移栽、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出了适合北方雨养旱区的西瓜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旱地胡麻微垄全膜集水种植技术管理措施。操作规程解决了旱作区胡麻地膜全覆盖技术问题,适宜年降雨量在250~500mm范围内的旱作雨养农业区推广应用。2播前准备2.1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  相似文献   

8.
探索旱作条件下牧草种植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合旱作区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种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入选品种为扁穗冰草与红豆草。  相似文献   

9.
旱作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机械最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这项技术是改变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之为“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它还包括各项种植方式的选择、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旱作农业机械的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相配套,来合理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旱作农业是地表水短缺、地下水不足的高原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本文阐述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总结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旱作雨养稳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旱作雨养稳产栽培技术规程》(DB 13/T 02—2019)规定了冬小麦旱作雨养稳产栽培技术的适用范围、基础条件和关键栽培技术。其适用于衡水地区。  相似文献   

12.
旱作山地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果树的种植,为了创造预期的果树种植效益,则必须积极改善果树种植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旱作山地环境下,果树从品种选择到树枝修剪等多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7,(5):94-96
为探索环渤海雨养旱作区最佳的冬小麦旱作覆膜种植方式,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4个处理(A1~A4),3次重复,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产量因素、群体数量及地上部干物重的影响。结果表明:A2种植模式下小麦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对照,达到5 262.30 kg·hm~(-2)。A2种植方式有利于促进小麦分蘖,利于小麦构建适宜群体,提高成穗率,同时还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旧城镇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从以玉米为主的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角度出发,对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的优点和种植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该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技术规程,对区域旱作立体多熟种植具有较好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旱作农业又叫"雨养农业",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就是用机械工程措施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取得较高的农业产出。这项技术是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农区的一项重大增产技术措施,它以工程措施为先导,良种、化肥、农药、科学栽培等综合措施相配套,合理调节利用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简要介绍了怒江干热河谷区旱作"雨养"咖啡园建园定植、壮苗培育、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旱作雨养区,长期进行播期半膜覆盖种植,仍然解决不了水分亏欠的矛盾,为此,在降雨量400.00 mm左右的原州区开城镇深沟村,以马铃薯晋薯七号为栽培作物,进行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研究,分别测定0.00~20.00 cm土层地温和0.00~100.00 cm土壤含水量,以探索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在中国已经主粮化,种植面积较广。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可积极推广旱作覆膜种植技术,提高种植质量。该文基于山西省大同市马铃薯种植实际情况,分析旱作马铃薯种植综合效益,重点从地块选择、施肥与覆膜处理、品种选取与处理、播种与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旱作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以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升当地马铃薯种植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组成,对周边土壤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小,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主流趋势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在目前的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结合旱作春小麦种植的实际需要,探索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自2006年起玉米生产开始由灌溉栽培转向雨养旱作生产,随之带来利用自然降水播种导致播种时期的不确定性,品种选择不当将导致严重减产,品质大幅下降.一旦错过安全播种时期,玉米不能正常成熟,将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改变农民对雨养玉米品种和播期选择的盲目状态,确保稳产、高产,切实促进农民增收,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于2008年对此进行了专项试验和研究.选择了5个北京地区主栽品种进行了播种期与产量互作的列区试验,最终找出了以上品种的临界安全播种日期、最适播种期,明确了京郊平原地区雨养旱作玉米的主推品种,此试验对现实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