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水稻主栽和候选品种抗黑条矮缩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36份1980~2000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57份2001~2008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228份2009年江苏省预试、区试粳稻材料,210份珍汕97B/明恢63家系材料及365份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稳定粳稻品系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参试的896份水稻品种(系)中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其中中感以上的品种占81.1%,抗性品种仅占1.8%.不同年份育成的粳稻品种抗性存在差异,近10年育成的抗性强于10年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近期育成的稳定粳稻品系中,中抗和中感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4个群体.在2009年江苏省中试粳稻材料中,中熟中粳类型的发病轻于其他类型.对连云港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推广种植有一定关系.[结论]获得光身粳等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源,可供抗黑条矮缩病育种和抗性机制研究及抗性基因发掘上使用.建议今后江苏省水稻育种中同时兼顾抗条纹叶枯和黑条矮缩病选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灰色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省呈加重趋势.尤其是部分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发病严重.成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后水稻安全生产的又一隐患。分析近年来江苏省水稻黑条矮缩病加重发生的原因.提出治理对策.对控制病害流行危害、保障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36份1980~2000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57份2001~2008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228份2009年江苏省预试、区试粳稻材料,210份珍汕97B/明恢63家系材料及365份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稳定粳稻品系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参试的896份水稻品种(系)中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其中中感以上的品种占81.1%,抗性品种仅占1.8%。不同年份育成的粳稻品种抗性存在差异, 近10年育成的抗性强于10年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近期育成的稳定粳稻品系中,中抗和中感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4个群体。在2009年江苏省中试粳稻材料中,中熟中粳类型的发病轻于其他类型。对连云港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推广种植有一定关系。【结论】获得光身粳等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源,可供抗黑条矮缩病育种和抗性机制研究及抗性基因发掘上使用。建议今后江苏省水稻育种中同时兼顾抗条纹叶枯和黑条矮缩病选育。  相似文献   

4.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4,(12):34-35
一、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2006年以来在江苏省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部分地区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一旦感染上该病毒,尚无直接有效的方法防治。近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呈加重趋势,尤其是部分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发病更为严重。在灰飞虱发生量连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后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探索高效的综合控制技术,本文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治虫防病"是控制该病发生与流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1,(12):36-37
一、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近年来在江苏省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部分地区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条纹叶枯病,成为威胁江苏省水稻生产安全的又一大重大  相似文献   

7.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1,(12):36-37
一、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近年来在江苏省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部分地区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条纹叶枯病,成为威胁江苏省水稻生产安全的又一大重大  相似文献   

8.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种质资源,利用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爆发且带黑条矮缩病病毒率高,进行田间自然鉴定来自不同生态区域的水稻品种(系)108份,筛选出高抗黑条矮缩病材料2份,抗黑条矮缩病材料9份,中抗黑条矮缩病材料14份.  相似文献   

9.
水稻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机插秧栽培辅以适期迟播+秧田无纺布覆盖+适期移栽的控病方法可以在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杀虫剂)的情况下实现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综合治理,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县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病毒病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虫媒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的发生发展呈大发生趋势,而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生,面积都比较大,给防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对于水稻病毒病的解决措施存在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危害我县水稻的苗期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针对水稻病毒病的专业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县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稻病毒病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虫媒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的发生发展呈大发生趋势,而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生,面积都比较大,给防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对于水稻病毒病的解决措施存在局限性。本文主要从危害我县水稻的苗期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针对水稻病毒病的专业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水稻灰飞虱活动猖獗,虫口数量剧增,大量灰飞虱不仅刺吸秧苗汁液。而且传播条纹叶枯病病毒和黑条矮缩病毒,造成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爆发流行,导致水稻大幅减产。因而秧田期控制灰飞虱虫口数量成为水稻苗期预防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关键。为此。我们选用“天斩”系列农药在秧苗期进行杀虫效果试验。以期找出适宜的药剂及其施药方式,为水稻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自选水稻新品系0891进行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具有一定抗性,与推广品种淮稻9号相近,达到中抗水平。在秧田期进行适当用药防治灰飞虱,即可有效控制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均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严重发生时可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上海市于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以来,目前发生仍趋高位,水稻黑条矮缩病2008年在上海市局部地区有发生。根据今年3月下旬全市抽查931块田内越冬代灰飞虱发生量和带毒率结果分析。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仍呈偏重发生趋势,黑条矮缩病将开始上升。为此,要求各区县必须认真做好水稻病毒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是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控,以绿色防空技术为主,配合进行药物防治,,减少产量损失,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抗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包含不育系、中籼稻恢复系、粳稻恢复系和常规粳稻等不同类型在内的175份水稻种质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自然诱发鉴定,同时调查粳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感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呈相互独立的遗传关系;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可分为抗/高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等5种类型,三系早籼稻不育系基本为感或高感型,绝大多数的中籼稻恢复系为抗病型,通过籼粳杂交培育的粳稻恢复系基本为感或中感型,而常规粳稻中分布有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的不同基因型.筛选抗性种质,加以创新和改良,可有效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育种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介体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是由媒介灰飞虱吸毒获毒带毒感染发病而难以控制的病毒病.它以成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后水稻安全生产的又一隐患.对水稻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如果不能开展有效防治,将会带来水稻严重减产。一、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1、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持续控制技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持续控制是在病害流行区通过应急预防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后,通过以生态调节为基础,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兼行"治虱防矮"措施,使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株发病率持续下降并保持在3%以下水平;或在轻病区(晚稻平均株发病率小于3%),或初见发病区控制其不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病毒病是一类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包括植原体及类似病原,全世界已知的水稻病毒病有16种。各种病毒病有其相应的地区分布,我国稻区分布的已知水稻病毒病有11种,即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黄萎病、簇矮病、草状矮化病、橙叶病、东格鲁病、锯齿叶矮缩病和疣矮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市。我县历史上曾以黄矮病、普矮病和簇矮病3种水稻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2005—2008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锯齿叶矮缩病危害为主:2009—2011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黑条矮缩病为主。  相似文献   

20.
里下河地区水稻抗病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是全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近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混合大流行,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防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矛盾。因此,种植抗病品种是解决上述矛盾最有效的措施。鉴于目前还没有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