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下花生单粒精播最适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花10号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幼龄果园间作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单粒精播密度与双粒穴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密度为18.0万穴/hm~2和21.0万穴/hm~2时,单株生产力高,单株结果数多,饱满度较高,单位面积结果数多,因而产量最高。由试验数据结合趋势图得出,单粒精播最适密度为20.40万穴/hm~2,产量为2 899.35 kg/hm~2,较双粒穴播对照节种32.0%、增产7.38%。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加工咸酥花生的优质品种,引进10个花生品种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加工属性的试验鉴定,以主栽品种泉花7号作对照,鉴定结果,龙花128和福花3号在产量、抗病性和加工属性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今后加工咸酥花生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高产田夏播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珠豆商花5号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设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穴/hm~2共5个双粒播种密度和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30.00万穴/hm~2共5个单粒播种密度,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夏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讨高产田夏花生适宜的种植方式与密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单粒播花生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显著多于双粒播,单株生产力显著高于双粒播;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籽仁品质影响不显著;单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22.50万~30.00万穴/hm~2,双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18.75万~22.50万穴/hm~2,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单双粒播种分别在27.14万、20.68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分别达5 349.08,5 282.47 kg/hm~2,且单粒播产量高于双粒播,适用于高水肥田。  相似文献   

5.
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花生起垄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了5个种植密度(15.0万、16.5万、18.0万、19.5万、21.0万穴/hm~2)处理,研究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1.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为5 225.8 kg/hm~2,其次为19.5万穴/hm~2的处理,产量为5 192.8 kg/hm~2;种植密度超过一定密度(19.5万穴/hm~2)后,增产效果不显著。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籽仁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针对豫南地区主栽花生品种远杂9102,起垄种植的适宜密度为19.5万~21.0万穴/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花生新品种"龙花163"进行了不同密度、穴播粒数、施肥方式(1因素3水平+4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产量结果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并用LDS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栽培方式为穴距15cm(即13.33万穴/hm2),穴播3粒种,1次性全层施肥方式(即N:P:K各含15%750kg/hm2)。  相似文献   

7.
麦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垄作的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平作高2.3、1.1 cm,两种种植方式的主茎高、侧枝长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主茎高、侧枝长没有显著差异;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垄作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平作多0.7、0.6条;垄作单株果数比平作多1.1个、公斤果数少52.1个,两种种植方式单株果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公斤果数随种植密度加大而呈增加趋势;垄作百果重、出米率分别比平作多31.3 g、高4.4个百分点,两种种植方式百果重、出米率随种植密度加大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间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垄作平均荚果产量5 929.1kg/hm~2,比平作增产19.54%,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间荚果产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均是T2(21.0万穴/hm~2)、T3(22.5万穴/hm~2)密度处理产量居前2位,比对照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本地区花生麦后夏直播垄作覆膜、平作覆膜种植的最适宜密度范围是(21.0~22.5)万穴/hm~2,单粒精播最佳密度也为(21.0~22.5)万穴/hm~2,最佳种植方式是垄作覆膜栽培。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与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密度下,不同品种单穴结果数之间差异较大,以穴播2粒单穴结果数最多的是花育33号,为24.6个。同一品种不同的穴播粒数单穴结果数不同,除花育33号外,单穴播种3粒的结果数均高于单穴播种2粒的。不同品种单穴播种粒数相同,单穴果重也不同,单穴播种2粒的总果重最高的是花育33号,为49.4 g。其中以花育33号穴播2粒效益最高,为28 992元/hm2。生产中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特性和单株生产力的高低,确定适宜的穴播粒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台湾加工专用型花生品种台南选9号春、秋两季的播种期、穴播粒数、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N为代表)4个栽培因子的研究,明确了台南选9号春、秋季的最佳栽培技术为:春季以播期3月底至4月初,株距12cm,穴播2-3粒种,施纯N60kg/hm2为最适宜;秋季以播期8月初,株距12cm,穴播3粒种,施纯N45kg/hm2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露地花生种植中开展每穴不同播种粒数试验,结果表明:当穴播种花生粒数为2、3粒时产量最高,鲜花生产量760 Kg以上;当穴播种4粒时产量次之,约为660.65 Kg;当穴播种1粒时产量最低,约为633.08 Kg。因此,该地区在起垄覆膜的栽培方式下,每穴播种2~3粒时为最适播种粒数。  相似文献   

11.
"龙花163"是新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宜咸酥花生加工的专用品种,为了进一步鉴定其加工属性,采用咸酥花生湿烤加工工艺,分别对龙花163和泉花10号(ck)进行试验,鉴定结果,该品种比对照烘干缩短2h,烘烤缩短1h,出仁率多4.5%,纯质率多2.6%。  相似文献   

12.
四种因素对花生“台南13”春播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春播花生"台南13"进行了播种期、穴播粒数、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4月4日,每穴播3粒种,种植密度16 67万穴/hm2,施纯氮45kg/hm2为最优组合;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和穴播粒数,播种期的影响最小。另外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花育28号为供试材料,在每公顷15万穴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穴播粒数处理:每穴1粒(T1)、单粒双粒交替种植(T2)、每穴2粒(T3),构建了3种不同密度群体,研究了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长随穴播粒数的增加而增加;T3的LAI前期上升快,峰值过后降速快,各生育时期LAI表现为T2>T3>T1;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在各个时期均表现为T3>T2>T1;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表现为T3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铁引花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粒穴播,系统研究了密度对花生植株特性及产量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茎长、单株生产力等植株性状随密度(7.5~37.5万穴/hm~2)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分枝数、叶片数呈减少趋势。当密度为15万穴/hm~2时,花生植株的各性状、叶面积系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和荚果产量等经济系数较其他密度处理显著提高。本研究认为,单粒精播模式下花生的适宜密度为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5.
从收集引进的花生品种中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作为亲本,利用系谱法杂交选育出14个花生新品系,以龙花128为对照,开展比较试验及加工属性鉴定。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品质及加工属性考察,14个花生新品系中龙花182、龙花1821、龙花184、龙花186和龙花194等5个品系田间长势良好,荚果产量均比对照增产3%以上,籽仁产量增产2%以上,双仁果率78%,蛋白质含量28%,含油量≤49%,油亚比≥1.1,出仁率82g·hg-1,纯质率89g·hg-1,综合表现优异;其中龙花182的荚果产量及籽仁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其双仁果率81.4%,蛋白质含量29.1%,含油量48.6%,油亚比1.1,出仁率82.6g·hg-1,纯质率94.2g·hg-1,各项指标均符合加工咸酥花生的标准,可进一步开展品种登记加以推广利用;其余4个品系可作为后备品系继续参加试验。  相似文献   

16.
黄芩地膜育苗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田间试验观察了黄芩地膜育苗不同密度的效果,结果表明,株行距10 cm伊10 cm 的最佳穴播粒数是20~30粒/穴;株行距12 cm伊12 cm 的最佳穴播粒数是30~40粒/穴;株行距15 cm伊15 cm 的最佳穴播粒数是50~60粒/穴。黄芪地膜育苗穴数应控制在45.0万~69.0万穴/hm2范围内比较适宜;株数适宜范围为1950万~2700万株/hm2,最适宜范围为2100万~25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出单粒精播条件下花生最适种植密度,为新疆绿洲农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优质大花生"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机收花生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9个不同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荚果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农艺性状指标对花生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同.其中,主茎高、侧枝长、果数、仁数等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荚果宽、仁长、仁宽等性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出仁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则为先增加后减少,但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在7.5万~18.0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种植密度大于18.0万穴/hm2时产量开始下降.[结论]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花育25号"单粒精播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0万穴/hm2.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密植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并阐明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耐密性,以远杂9102、远杂6号、豫花23号、DF12、商花4号和商花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1.125×10~5~3.600×10~5株(穴)/hm~2不同处理,对花生单粒密植、双粒密植及密植情况下配置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花生品种密植均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双粒播种的商花4号、商花6号、远杂9102、豫花23号种植密度达到2.25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DF12和远杂6号则在密度达到2.70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6个品种在1.800×10~5穴/hm~2密度以下时,双粒播种的产量高于单粒播种的产量,但在2.700×10~5穴/hm~2时,除豫花23号以外,其他5个品种单粒播种产量高于双粒播种的产量。在达到一定密度情况下,单、双粒播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大花生品种商花6号在密植的情况下(2.250×10~5穴/hm~2),单粒等行种植产量最高;小花生品种远杂9102在密植的情况下(2.700×10~5穴/hm~2),单粒宽窄行种植产量最高。密植情况下,单株结果数减少,但饱果率、出仁率明显增加,商品性变好,花生株高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陇亚10号为试验材料,对不保灌区穴播栽培胡麻进行不同行距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分茎数、工艺长度、主茎分枝等性状随播种行距的降低逐渐递减;株果数、株粒数、果粒数、株粒重等经济性状随播种行距的降低呈先增后减趋势,以行距14 cm最高。目前,胡麻种植行距13.5~14.0 cm,即每幅9~10行,穴数50.25万~55.80万穴/hm~2,茎数600万个/hm~2左右时,就可保证高产群体所需。  相似文献   

20.
高纬度生态区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6,(5):28-3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吉花4号和普通型花生品种吉花19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成苗情况、植株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确定两者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两花生品种的主茎高和侧枝长表现相对稳定,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荚果产量相应降低,饱果率、果重、荚果产量和产值则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在密度18.00万穴/hm~2时,两花生品种荚果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7.73%和8.0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节种20%;在密度15.75万穴/hm~2和18.00万穴/hm~2时总效益最大,较对照分别增收11.13%和11.71%。本试验利用密度-产量回归方程得到珍珠豆型吉花4号最高产量是4 744.18 kg/hm~2,相应密度为18.69万穴/hm~2;普通型吉花19最高产量是5 982.02 kg/hm~2,相应密度为19.19万穴/hm~2,较吉花4号高产、高效、耐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