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舒启成 《耕作与栽培》1996,(2):25-26,4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子浅析舒启成(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农技站)我镇通过对水稻旱育稀植不同播种量、移栽叶龄,栽插密度和不同N肥运筹方式的对比试验和大区示范,获得亩均增产8.55%、亩净增纯收益97.75元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试验示范中不...  相似文献   

2.
玉米/辣椒旱地宽厢宽带不同带距、不同种植密度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带距667m2纯收益以4m开厢最高,为4442.1元/667m2,其次是3.33m开厢4359.1元/667m2,2.67m开厢最低4132.5元/667m2。采用4m开厢,种植规格玉米为0.5m×0.167m、辣椒为0.7m×0.208m,每667m2玉米密度2000株、产量405.3kg,辣椒3200株,产量717.5kg,纯收益最高达4657.9元,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油菜秸秆还田的土壤改良效果和对后季作物的产量影响,客观评价秸秆还田的综合效益,2016年在习水县开展油菜秸秆还田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改善产量构成因子,增加有效穗,穗大粒多粒重,促进水稻增产;油菜秸秆还田比CK增产14.29%,新增纯收益135.5元/667m~2;油菜秸秆还田+腐熟剂比CK增产21.16%,新增纯收益213.8元/667m~2;油菜秸秆还田+腐熟剂比油菜秸秆还田增产6.02%,新增纯收益78.3元/667m~2,秸秆还田+腐熟剂增产效果最明显。稻田施用油菜秸秆,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增加全氮、有效磷,促进钾的释放,降低土壤pH、容重,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西山区自2011年1月实施“西山区加工型百叶玫瑰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3年来累计完成示范面积2963亩,实现综合总产值819万元,比种植传统粮食作物新增总产值514.7万元,新增纯收益392.7万元。  相似文献   

5.
利用日光温室冬季反季节生产鲜食玉米,试验揭示温室日低温是影响鲜食玉米本田生育期的决定因子,探明温室温度保持恒稳,鲜食玉米本田生育天数不会因播期不同而改变,设施反季节栽培应选用花期短、灌浆速率快的品种,采取育苗移栽定植,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鲜食玉米商品穗产量可稳定超过6000kg/hm2,纯收益达到75000元/hm2。本试验创新了京郊设施农业生产模式,配套技术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为京郊设施农业多元化高效生产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复种、套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适宜在我省大部分地区栽培。我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菜农利用胡萝卜生育期短的特点,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早春胡萝卜复种秋白菜,洋葱套作胡萝卜,大蒜、早马铃薯复种秋胡萝卜3种栽培模式(每年种植面积在1.2万~1.5万亩),使胡萝卜亩产量达到2000,2500千克、纯收益达3000元左右,复种、套作蔬菜亩纯收益达3000元左右,两项合计亩纯收益达到6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有机生态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随机区组对比试验表明 ,氮磷钾营养水平相同条件下 ,施用有机生态肥较施用化肥小麦增产 10 9% ,玉米增产 13 4 % ,增纯收益 1814 2 0元 /hm2 ·年 ,较施用有机复合肥小麦增产 6 5 % ,玉米增产 8 1% ,增纯收益 115 1 4 0元 /hm2 ·年 ,同时籽粒中矿质养分和有机养分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我们在商州区试验示范的小麦—菠菜—玉米—板蓝根高效套作栽培模式,小麦平均亩产358千克,玉米平均亩产425千克,两茬菠菜亩产850千克,亩收入680元左右;板蓝根平均亩产板蓝根450千克、大青叶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大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筛选适合与马铃薯问作的作物和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以课题组前期从多个品(系)马铃薯中筛选出的钾高效马铃薯HKE-1和HKE-21为材料,与大豆进行间作试验,马铃薯与玉米闻作,马铃薯、大豆、玉米净作作为对照,研究薯II豆在行比为2:1和2: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结果表明:薯‖豆在行比为2:1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材料HKE-1薯‖豆的纯收益为2546.79元/667 m2,HKE-2薯‖豆的纯收益最高,为2678.11元/667 m2.HKE-2薯‖豆的纯收益最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杂交玉米地膜覆盖制种已被推广应用,但是增产增收还是增产减收意见分歧。为此,笔者1990年在滦平县小营乡搞了掖单2号玉米地膜覆盖制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一、地膜制种经济效益显著 1990年在小营乡两个村十个居民组安排掖单2号地膜制种试验,示范面积650.2亩。试验结果,掖单2号地膜制种平均亩产344.2公斤,比对照(裸地)亩增产100.3公斤,增长41.1%,亩增经济效益160.43元。扣除盖地膜亩增加的投入56元(地膜款27元、化肥款25元、除草剂4元),地膜制种亩净增值104.43元。从试验、示范结果看出,掖早2号玉米地膜制种投入少,效益高,一般亩增产百公斤左右,增值百元以上。二、地膜制种增产增收原因 1.增温保温。玉米制种盖膜后,膜内土壤吸热增温加快,保温程度增高,降低了土壤热量散失。据小营点调查,4~5月份,5~10厘米日平均土温比裸地高1.3~2.4℃,缩短出苗时间4天。同时出苗一致,苗全苗壮,克服了自交系生活力弱、出苗困难的弱点。据测定,地膜制种因地温增高,比裸地制种出叶速度快,盖膜平均3.7天出一片叶,而裸地4.1天出一片叶。盖地膜全生育期可增加温度2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课题组前期从多个品(系)马铃薯中筛选出的钾高效马铃薯HKE-1和HKE-2为材料,与大豆进行套作试验,马铃薯/玉米套作,马铃薯、大豆、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大豆在行比为2:1和2: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通过对各种栽培模式下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薯/豆在行比为2:1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材料HKE-1的薯/豆套作纯收益为2546.79 元/667m2,HKE-2的薯/豆套作纯收益最高,为2678.11 元/667m2,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天奇  宋文亮 《种子科技》2011,29(10):10-12
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是品种审定及推广的重要依据。也是种子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搞好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工作,事关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在农业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下辖12个县区,常年播种小麦近300万亩,玉米230万亩,油菜15万亩,是我省主要粮油产区。区内山、川、塬地形兼备,生态条件多样,使得生产类型复杂,品种试验、示范量大、点多,搞好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旱地玉米高产栽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饲兼用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20多万亩。为提高玉米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南宁市科委下达的《旱地吨粮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光能,解决粮菜争地的矛盾,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试验推广了夏玉米行间套种大白菜的技术,获得显著效果,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可增收大白菜二万斤左右,纯收益增加300元左右,很受群众欢迎,其关键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玉米更新换代精密播种机机械少量及精量2种播种方式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机械精量播种的出苗率和整齐度不及机械少量播种,但却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免除间苗环节,实现亩纯收益增加。玉米精量播种更有利于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的有效衔接和农业生产降本提效。  相似文献   

16.
开发鲜食玉米品种提高种植业附加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农民种植玉米历史悠久,但高产不高效的状况延续至今,亩产500kg的普通玉米种植效益只有400元左右,而种植鲜食专用玉米(以下简称鲜食玉米)即使不搞深加工,鲜穗直接上市,亩效益至少可达1200元,生育期短的品种一年可种植两季,收效2400元,淡季上市收效还可提高。因此,发展和开拓鲜食玉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也是农民增收增效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TRPF(Three River Plain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System)系统在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玉米‘哲单37’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利用SPSS对玉米的相关性状、产量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RPF处理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及单株粒重表现最好,与RF(常规施肥处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处理之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玉米产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TRPF处理的产量最高,与LR(低肥处理)、CK(对照处理)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HR(高肥处理)的肥料投入量最大,每公顷投入2564.0元,玉米按1.2元/kg计算,得出TRPF处理的纯收益最大,每公顷13246.2元。从每公顷增收情况来看,TRPF处理较CK(对照处理)增收2314.2元,较HF(高肥处理)增收1458.2元,较LF(低肥处理)增收771.2元,较RF(常规施肥)增收800.2元。研究从农艺性状、产量情况、肥料投入等角度验证了TRPF系统取得的较好效果,即TRPF系统在玉米生产的应用达到了化肥减量效果,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西农97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王辉教授精心选育的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突出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已于2005年9月分别通过陕西省和国家审定。我县2003年秋播开始引种试验示范,连续三年在新引品种中独占鳌头,产量拔尖。今年,我县川、塬灌区示范种植面积近万亩,平均亩产450kg以上,其中益店镇益平村连片示范1000亩,平均亩穗数40.8万,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3g,亩产508.8kg。该品种的成功选育,为我省乃至黄淮麦区小麦持续高产和品质改善提供了可能。根据试验示范观察和大田调查资料,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9.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沿海地区,针对其气候特点施行夏玉米免耕栽培技术。1985年全县种植夏玉米7.1万亩,免耕面积占92%。据试验免耕比耕翻种植一般每亩增产12.6~15.1%,亩成本下降1.50元,节省柴油1.2公斤,亩经济效益增加19~22元。  相似文献   

20.
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毗邻接壤。旱地播种面积330多万亩,常年玉米播种面积50~60多万亩。由于受栽培技术、生产条件、自然气候等因素的限前,泸州市杂交玉米制种单产长期低而不稳,亩产在76~100公斤之间徘徊,种子自给率低,常年需从外地调进杂交玉米种子100多万公斤。近几年来,在高寒山区试验示范推广的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增温保墒,促进农作物高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其增产机理已有诸多研究报道。为探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