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带吸附铜、镍离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在100ml铜/镍离子溶液中加入0.2g海带粉,所有试验的振荡速度均设为120r/min,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滤后溶液中的铜、镍离子浓度。[结果]海带吸附铜、镍离子的最佳pH值为4.0。海带对镍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对铜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min,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pH值为3.0时,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效率达80%以上。前30min海带对2种离子的吸附速度较快,而后30min吸附速度相对较慢。在同一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海带粉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大,对镍离子的吸附量小。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指数介于0.3~0.5,对镍离子的吸附指数介于0.4~0.6。[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生物吸附剂处理工业废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冰醋酸-Ca(OH)2制备了新型活化橘子皮生物吸附剂HCOP,借助扫描电镜从微观组织形态上对比了未改性橘子皮(OP)、冰醋酸-Ca(OH)2活化橘子皮(HCOP)2种不同的生物吸附剂;研究了HCOP用量、p 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HCOP吸附Co2+、Ni2+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式。结果表明,当HCOP用量为5 g/L、p H 6.0的条件下,HCOP对2种离子的吸附速率均较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HCOP对Co2+、Ni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58、52.47 mg/g,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钴、镍二元混合体系中,HCOP对Ni2+的吸附选择性大于Co2+,HCOP可通过用HCl洗涤再生后循环使用6次。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WZ和KHD两种活性氧化铝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吸附平衡及其吸附动力学 ,利用传质理论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吸附平衡试验结果表明 ,Langmuir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WZ和KHD对氟离子的吸附平衡 ,WZ和KHD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 9 4 7和 6 38mg·g-1。动力学研究表明 ,氟离子在WZ和KHD上的吸附均为颗粒内孔扩散控制 ,颗粒内孔扩散过程是决定吸附速度的控制步骤 ,颗粒内孔扩散速率常数分别为 3 35×10 -2 和 2 36× 10 -2 min-1/ 2 。 相似文献
4.
以贻贝壳为主要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采用XRD,SEM,EDS,FT-IR等表征手段对两种羟基磷灰石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滨海盐土中的主要盐离子Na~+,Ca~(2+),Mg~(2+),K~+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模拟废液中Ni~(2+)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羟基磷灰石对模拟废液中Ni~(2+)的吸附脱除效。研究表明,用贻贝壳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羟基磷灰石粉体,Na~+,Ca~(2+),Mg~(2+),K~+的存在会对羟基磷灰石吸附Ni~(2+)造成较大的影响,吸附效果会明显下降,其中,Na~+对羟基磷灰石吸附脱除Ni~(2+)的影响最小,其次是K~+和Mg~(2+),Ca~(2+)造成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研制出高容量、低成本的重金属离子生物吸附剂。[方法]以连云港本土的栓皮栎树皮为原料,对树皮进行改性,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对水中Cr6+、Mg2+、Cu2+进行了吸附试验,探讨了吸附时间、pH、吸附温度、原溶液的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改性吸附剂吸附Cr6+、Mg2+、Cu2+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以栓皮栎树皮制得的吸附剂具有较强的螯合和吸附作用,能有效吸附Cr6+、Mg2+、Cu2+离子,且价格低廉,应用前景广阔。同时,为解决原位固化栓皮栎树皮对Cu2+等离子吸附容量小的问题,进一步对原位固化栓皮栎树皮氧化改性,考察其对金属离子,特别是Cu2+的吸附容量以及影响吸附的因素。[结论]以栓皮栎树皮为原料可研制出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较好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纤维板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低成本的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来选择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处理200 mL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铜离子溶液时,活性炭用量为65 g,温度为30℃,pH=5时,240 min后吸附就达到平衡,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最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活性炭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真菌Neosartorya hiratsukae(M7)的冻干菌体吸附溶液中Cu2+的特征。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菌体的主要官能团,分别从动力学、等温吸附2方面进行试验,并研究了溶液pH值、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富含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吸附的最适pH值为5.0;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菌体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10.03 mg/g;菌体吸附Cu2+的过程进行得很快,30 min内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78.6%,吸附在3 h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R2=0.998)。 相似文献
8.
采用普通室内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铅离子原始浓度、加入茶渣量、废水的温度、pH及浸泡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在研究废水的pH、温度和浸泡时间这3种影响因素时,采用了正交实验法,得出茶叶渣对铅离子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的pH为2、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3 h时,茶叶渣对铅离子的吸附最佳.且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次之,温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利用工业废弃物处理废水,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方法]以工业废弃物赤泥和铁渣为吸附原料处理苎麻脱胶废水,并采用微波煅烧的方法对其进行再生处理。考察赤泥-铁渣投加量、铁渣添加量对吸附和再生吸附的影响。[结果]当投加量为20 g/L,铁渣添加量10%的条件下,原始及再生赤泥-铁渣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3%和85.4%。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能够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利用工业废弃物赤泥和铁渣处理苎麻脱胶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离子的吸附试验和共吸附试验研究了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离子吸附时间、温度、pH值等影响因素及由相关实验所得到的最佳吸附条件求得的吸附方程。结果表明,阳离子壳聚糖对汞、铅单独存在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1、1.14mmol/g;阳离子壳聚糖对共存汞、铅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0.96、0.42 mmol/g,阳离子壳聚糖在汞、铅离子共存时优先吸附汞离子,且总吸附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离子交换纤维(IEF)在L-脯氨酸吸附分离上的应用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强酸IEF吸附L-脯氨酸,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L-脯氨酸在IEF上的吸附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强酸IEF对L-脯氨酸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强酸IEF对L-脯氨酸的静态吸附在200 s内达到平衡,其吸附速率明显高于732树脂。强酸IEF的动态吸附量与L-脯氨酸的进口液浓度和流速有关。当L-脯氨酸溶液为3.57 g/L,其动态吸附量达185.68 mg/L。氨水可解吸交换柱上吸附的L-脯氨酸,再生后IEF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结论]用强酸IEF富集分离L-脯氨酸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 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赤泥改良基质上草坪草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赤泥改良基质对草坪草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磷石膏、污泥和粉煤灰联合改良赤泥作为草坪草生长基质,并种植高羊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对改善高羊茅生长条件具有明显的效果,除纯赤泥基质外,其他9种改良基质均能适应高羊茅的生长,当基质赤泥∶磷石膏∶污泥∶粉煤灰为10∶10∶2∶1(质量比)时,最适合高羊茅的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