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地区应重视松黑木吉丁灾害的研究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松黑木吉丁Melanophila acuminata DeGeer*首次在我国北京地区发生。北京植物园的481株移栽的油松死亡173株,死亡株率为36%f2006年,再次发现其在香山停车场油松林内成灾.死亡株率为33%。本文在2004-2006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应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该虫在北京的分布及其成灾的条件与机理,高度重视该虫再次成灾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栗山天牛Mallambyx raddei Blessig在河北省丰宁是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和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等栎类天然次生林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近年来普遍发生且危害成灾。仅丰宁林管局王营林场受害面  相似文献   

3.
1999 年,油松大小蠹(学名待定)在山西省许多地区的油松林内暴发成灾,对30年生或胸径12 cm 以上的油松危害极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虫为害油松系首次发现。其成虫大多在距根基部1 m 以内的树干部位侵入蛀食韧皮部,雌虫产卵量一般为100 多粒。幼虫继续取食韧皮部,常造成油松死亡。该虫营隐蔽生活,一般的化学防治方法效果很差。采用钻孔塞入磷化铝毒丸薰杀法,成虫死亡率可达96.4% ,幼虫死亡率可达97.7% 。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叶甲Cleoporas variabilis(Baly)在国内的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危害云南松,其次是华山松、马尾松。1991年桂林地区永福、平乐和荔浦3个县的湿地松幼林受该虫危害,受害面积430公顷。同年在黄冕林场也相继暴发成灾。危害马尾松幼林30多公顷,虫口密度株6头,最高达45头,有虫株率75%,造成大约1.5公顷的松树枯死。1992年发生面积上升为50公顷,松树幼林受到严重威胁。该虫在区内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也见少数杉树被害。危害虫期是成虫期。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水保林树种结构的调整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中油松纯林比例过大造成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开展了树种结构调整研究。20多a的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经调整后,松毛虫危害减轻,水土保持性能提高,植物多样性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稳定性强的林分。  相似文献   

6.
松树皮象属鞘翅目 ,象虫科 ,又名松大象鼻虫。该虫以成虫和幼虫越冬 ,主要危害 :落叶松、红松、糠椴、山杨、油松等树木。成虫咬食树干的韧皮部 ,造成块状疤痕 ,当多块疤痕将树干围成一圈时 ,梢头就会枯死。受害幼树一般树冠大而高度不够 ,干才生长不良 ,失去利用价值 ,受害严重者全株死亡。1 危害程度该虫在塞罕坝近几年连续大面积危害落叶松幼林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就累计发生1 90 .8hm2 ,被害幼树约 1 388株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万元之多 ,并且该虫连续几年均有发生 ,如防治不及时 ,将给幼林地造成不堪设想的损失 ,所以对该…  相似文献   

7.
阜新县为害油松的有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对油松危害面积最高时达到92.4%。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树种单一、预测预报水平不高、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控不彻底以及管理措施不完善。自2000年以来,森防部门一改被动防御的思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由过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改变为以无公害防治为主,重点采用毒绳防治、物理灯光诱杀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并通过加大预测预报力度,消灭虫源基地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松毛虫的成灾面积,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松黑木吉丁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黑木吉丁Melanophila acuminata DeGeer是危害油松的弱寄生性昆虫,平时在寄主的枯弱枝上栖息、生活和繁衍后代,不造成灾害.一旦寄主树势衰弱,它就转移到主干危害,导致其死亡.因此,大量树势衰弱的油松是松黑木吉丁成灾的温床;该虫在树干南面的羽化孔比北面多,并且羽化孔数量随树干直径的变细而减少;根系环剥、断根、嫁接等复壮处理技术是减少和预防松黑木吉丁危害的有效措施,长尾刻柄茧蜂是控制该害虫的有效天敌.文章介绍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尖山林场油松小蠹的现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确定了大尖山林场油松小蠹的主要成灾种类,并对主要成灾小蠹对油松的危害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河北北部一些林区的针阔叶林先后受到叶蜂的猖獗危害,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经济损失。1979—1980年丰宁平顶山林场50亩11—14年生青杆人工林受丰宁新松叶蜂为害致使40%林木枯死;草原林场300余亩12—14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受魏氏锉叶蜂为害,40%以上林木针叶被食光:1985—1987年围场,隆化及丰宁20多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连续发生高山偏叶蜂和落叶松叶蜂为害成灾,面积达4万余亩,  相似文献   

11.
城市白桦林下水曲柳和黄菠萝的天然更新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比研究48 a生城市人居白桦生态林下水曲柳和黄菠萝的天然更新格局。结果表明:①水曲柳和黄菠萝更新苗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②随着林冠空隙面积的增加,水曲柳和黄菠萝的更新苗数量和密度均表现出抛物线式的变化趋势:水曲柳在林冠空隙面积为13.3 m^2时,更新苗数量最多,为32株,在11.7 m^2时更新苗密度最大,为29 289株/hm^2;黄菠萝在林冠空隙面积为22 m^2时更新苗数量最多,为11株,在15.1 m^2时,更新密度最大,为6 659株/hm^2;③相同林冠空隙面积下,水曲柳的更新苗数量明显高于黄菠萝。  相似文献   

12.
黄菠萝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对黄菠萝药用林管理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幼林郁闭前,主要解决乔灌木种间竞争,保证黄菠萝占据稳定的优势,促进郁闭成林;在郁闭后,主要解决种间与种内竞争,适当调整树种组成,符合条件的林分宜进行透光抚育。确定适宜的抚育对象、强度、时间和间隔期。修枝须在树木萌动前进行,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  相似文献   

13.
GrowthandDynamicsofa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ForestinNortheastChinaLiJunqingCollegeofForestResourcesandEnvironment,BeijingFo...  相似文献   

14.
缓慢生长法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黄菠萝缓慢生长法的适宜基本培养基和糖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筛选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黄菠萝缓慢生长的组培体系是1/2MS+80 g·L^-1蔗糖。为成功离体保存黄菠萝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以长白山大面积分布的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林隙形成木和林隙填充的特征,并对其主要树种的更新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多数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林隙填充中,紫椴和色木槭的数量最多,红松所占比例较小。不同大小林隙内填充的数量也不同,近似呈一个偏左的正态分布。现有的红松幼树一般都分布在林隙内或林隙边缘,更新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在余姚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其幼虫在枯死松树根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松树根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卵开始孵化。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的平均危害率达42.9%,其发生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松幽天牛幼虫在主、侧根内的分布数量差异显著,主根内的幼虫数显著多于侧根内。还依据松幽天牛的生活学特性提出了松幽天牛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接种丛枝菌根菌对黄檗苗木主要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菌对黄檗实生苗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菌显著增加了黄檗重要的药用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及掌叶防己碱的含量,其中尤以接种摩西球囊霉和透光球囊霉的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黄柏、杉木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黄檗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黄柏、杉木混交林的营造和经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湘西低山区的黄柏、杉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和黄檗碱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柏、杉木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均呈正相关,且黄柏、杉木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关系数大于与树高的相关系数,因此在经营管理时,应适时间伐以增大其胸径,进而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黄柏地上部分干皮和枝皮生物量占68%,根皮生物量占32%,且根皮中黄檗碱含量比干皮高50.7%,在经营时应考虑根皮的利用,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林下造林、林下直播、林隙造林和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黄菠萝幼树的成活率、冻害率及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菠萝更新的最好方式为林隙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其成活率为100%、无冻害发生、而且长势良好;其次是林下直播,成活率为83.34%,无冻害发生,但幼树长势较弱;第三是林隙造林,其成活率为92.22%,冻害率为13.33%、冻害长度为29.50cm;第四是林下造林,其成活率为69.83%、冻害率为47.78%,冻害长度为16.67cm。  相似文献   

20.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是东北红松林的重要伴生树种,也是我国名贵重要关黄柏的药源植物。通过对七虎林林场野生黄檗植物资源状况进行野外调查,初步统计在黄檗适合的生境下,其密度平均421株.hm-2,18块20m×20m的样地中,平均胸径为6.58~18.58cm,最小胸径为5.3cm,最大胸径为46.1cm,种群主要以中幼龄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