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宁省的森林资源一半以上都分布在辽东地区,而且辽东地区的天然次生林比较丰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产力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现状以及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2.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能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进行经营类型划分,划分出更新采伐型、抚育间伐型、林分改造型、高效经营型、封育型和封禁型等6种经营类型。对每种经营类型又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和指标体系,并就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资源现状及特点,提出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天然次生林的监测和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长发育规律、混交林培育理论、恢复与再建和结构调整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岭南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次生林顺行演替采取的经营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过伐林实行封山育林,对火烧迹地实行天然更新,其森林演替效果显著.对过渡阶段的次生林实行抚育间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密留稀的抚育方式可以促进树木生长量的提高,有利于森林的顺行演替;采阔留针的作业方式造成土壤肥不足,森林生长速度减慢,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下降.不同森林类型的养分流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较落叶松纯林更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保护森林生产力;阔叶树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大大高于针叶树,加速了树木生长和森林演替速度.藉于研究结果,对确定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山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效果的研究胡万良,姚国清,王树利(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117114)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林区稳定的原始顶极森林植物群落。目前在辽宁东部山区已基本绝迹,形成大面积天然次生林。这些次生林从森林演替观点出发,已进入演替的恢...  相似文献   

5.
近代雾灵山森林植被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代历史变革与雾灵山森林植被变迁的关系,划分封禁、开禁破坏、保护恢复3个时期,对近代雾灵山森林植被的变迁进行了探讨。指出雾灵山天然次生林的演替是由于反复的人为活动(滥伐、烧垦)所引起的。提出在自然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人工诱导,加强对天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促进向原生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6.
天然次生林构成了辽东山区森林的主体,如何科学合理地将低产、低效、低质的天然次生林培育成高效、优质的林分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经多年探索,成功总结出适于辽东山区的择伐改造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措施。文章从适用对象、培育目标、采伐时期选择等方面详述天然次生林择伐改造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东山区低产,低质天然次生林采取栽针保阔,人工诱导等经营措施,加速了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进程,已诱导成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的各类类型针阔混交林。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20a生林分总产量高达71.791-74.228m^3/hm^2;人工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19a生时达48.897-52.400m^3/hm^2;皆改人工营造的针阔混交林16a生时达30.486-73.884m^3/hm^2。  相似文献   

8.
辽东山区的天然次生林占有林地面积的68%,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丰富,在优化森林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多种效益、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改善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封山育林形成了安徽省的天然次生林,主要有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5种主要类型。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目标以"分类经营"、"近自然林业"和"多种效益"为理论,实现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原则是分类经营、合理地进行人为干扰、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野外调查,对经营目标、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统筹决策,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方案再根据次生林的类型和经营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核桃楸资源综合利用的拙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楸是辽东地区主要的天然树种之一。在当前集体林经营体制转变的大潮中,由粗放管理为集约经营是大势所趋,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上、中、下立体式综合利用的措施,形成果、材、药的多元结构,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更合理的保护、利用、扩大其天然林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以黑河地区典型天然次生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杂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抚育经营方式,研究了抚育对黑河地区典型天然次生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径级和树高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经营能够提高兴安落叶松等主要树种的地位(重要值提高28.26%~120.00%),提高天然次生林经营价值;抚育经营能够显著提高大中径级林木所占比例(2.21%~22.68%),降低小径级林木所占比例(2.21%~26.36%),充分发挥天然次生林的生产潜力;抚育经营能够显著提高演替层林木所占比例(2.27%~100.00%),降低主林层林木所占比例(0.00%~2.27%),加速天然次生林向地带性顶级群落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辽东栎天然次生林枯损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东地区一类清查30块固定样地的数据资料,利用Logistic型回归式初步建立了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的枯损模型,并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了检验,为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长动态模型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辽东地区蒙古栎适生立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蒙古栎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促进蒙古栎林分质量提升,以清原县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坡向、坡位等条件建立68块标准地,利用数量化方法研究蒙古栎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东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以坡度为主导因子可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40个立地类型;以坡度15°以下的平缓坡、下坡位、阳坡以及土壤A层较厚的地段为最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条件。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天然蒙古栎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自然产物的天然次生林,以其固有的规律时刻在产生、发展和消亡。如何认识和运用它的规律为人类服务,是经营天然次生林的任务。松花江地区原始天然林多为生产力较高的红松阔叶林,后来经反复干扰破坏而形成现在的各种不稳定的次生演替类型,其产量和质量都较低。对这些天然次生林。怎样培育利用才能扩大它的多种效益,从而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诸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经营现状及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现有的天然次生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参与意见,即增强资源与环境意识;实和行森林分类经营;利用天然林环境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停止皆伐,栽针保阔;采取长轮伐期作业,培育大径材;进行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17.
依据抚顺地区天然次生林冠下的辽东楤木建园技术的尝试,在兼顾生态林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文章集中总结了辽东楤木建园技术,其中对辽东怱木的经营管理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供山区林农开发林下经济,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分析了天然次生林的动态演替趋势。指出长白山林区天然次生林的演替,业已步入硬阔叶林阶段,并正向厚生顶极群落复归。同时还提出了顺应这种规律加速演替进程的人为措施——营林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造辽东山区存在的一定面积的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本文以辽东山区20年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进行近自然经营,将林分诱导为异龄、复层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分析42年后的改造效果,在上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退化杨桦林森林发展类型,模式林相为异龄、复层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分发展目标为木材生产、红松种子兼顾发挥水源涵养、游憩和文化功能。该森林发展类型的制定顺应了杨桦林的进展演替规律,能为辽东山区大面积退化次生林的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辽东山区栎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栎类次生林特点和经营历史,采用四级分类法,即第一级以森林起源,第二级以优势树种,第三级以立地条件(坡向和地形),第四级以经营目的命名,最终划分出具有研究地区代表性的天然栎类急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阳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阴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天然栎类陡坡柞蚕场林等6个多功能经营类型。结合各经营类型的经营目标,应用多功能林业理论和技术,为各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