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苹果树树龄的增大,挂果量的增加,腐烂病逐年加重发生。腐烂病多发重发,而且防控效果不佳,除与树龄树势、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外,也与人们在防治上存在的误区有关。1苹果树腐烂病防治误区1)认为腐烂病只是在春季发生。不少人根据腐烂病表面症状(病疤扩展快)得出该病害是在春季发生的结论,岂不知腐烂病发病始于上年夏季。6—9月,主干、主枝、领导枝等大枝基  相似文献   

2.
<正>1症状梨树腐烂病主要危害主干和主、侧枝,偶尔也危害果实。危害初期病部隆起、水渍状、红褐色,指压病斑下陷,并流出具浓郁酒糟味的汁液(与苹果腐烂病相比,梨树腐烂皮层的酒糟味很轻或没有)。后期病皮易剥离,表面布满黑色小粒点。冬季病皮翘起,严重者造成枝条或全树死亡。2发病规律一年中有春季和秋季2个发病高峰,以春季较重。梨树结果超量,树势衰弱,水肥不足的易发病;修剪过重,伤口过多病菌易侵入发病较重。遭受冻害后树体衰弱,易引发各种病虫害,冻伤斑往往变为腐烂病斑,造成腐烂病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3.
低温日灼对核桃腐烂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1号"等6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参试树进行低温日灼及腐烂病发生的方位、病级、发病率等统计分析,研究了核桃腐烂病的发生与低温日灼的关系。结果表明:核桃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成龄结果树枝干南或西南方向,发病处均伴有低温日灼现象;核桃不同品种间抗逆性存在着较大差异,低温日灼发生率低的品种腐烂病发生率也较低,但发生率均与发病程度无必然联系;腐烂病病情与低温日灼伤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核桃腐烂病又称核桃烂皮病、核桃黑水病,在陕西山阳核桃产区发生较为普遍,受害株率20%~30%,个别园地高达50%。1病害症状核桃腐烂病主要危害核桃树枝干树皮,受害表现因树龄和感病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在同一株树上的发病部位以枝干阳面、树干分杈处、剪锯口和其他伤口处较多;在同一果园中,挂果树比不挂果树发病多,弱树比旺树发病多,早实品种比晚实品种发病重。1)枝条上的腐烂病主要发生在营养枝、徒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条件对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是苹果产区的一种重要枝干病害,辽宁、河北、山东及京津等地危害最为严重。该病主要引起树皮腐烂,轻者枝干残缺,影响产量,重者全株死亡,甚至毁园,对苹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一直是苹果生产中的重大研究课题,我们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影响,旨在为有效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菌种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试验站苹果园,主栽品种为富士,每年苹果树腐烂病均有发生,发病株率为70%~85%。从发病枝条上采病变组织后按常规组织分离法在P…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事苹果树腐烂病课题研究20多年,其中有近10年时间是在陕北和秦岭山地果园开展的。2005年7月下旬,又对陕北地区部分苹果园腐烂病发生现状进行了考察,发现这里的苹果树腐烂病呈现迅速上升态势。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两个盛果期红富士苹果园的调查,腐烂病发生株率已达30%左右,平均每株发病1块左右,重病植株的发病处多达7块,中央领导枝和主枝基部因腐烂病连年复发,病疤已接近环绕枝干一圈,仅剩下2指左右宽的好皮,许多病块是近两年新发生的,其中以2005年春季发生的为多。1腐烂病大发生原因分析1)越冬前树皮中贮藏营养不足,抗病力较低。苹果树腐…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危害与相关因子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的洛川县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严重,从苹果幼树到衰老树均有不同程度发病,相当一部分苹果园的苹果树腐烂病病株率在10%左右,管理较差的苹果园苹果树腐烂病病株率高达30%,甚至造成毁园现象,严重影响了树体正常生长发育及苹果产量和品质[1]。苹果树腐烂病以往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苹果树腐烂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辽西地区6个乡镇10个苹果园2010年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初步明确了辽西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率与品种关系不密切,与树龄和管理方式关系密切;发病类型中的枝枯型发病与灌溉关系密切,发病部位以剪锯口发病最多,病斑复发所占比例也较大。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修剪、病斑刮治、伤口保护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1症状特点发病初期在果实表面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淡红色至红色斑点,扩大后成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深浅交错呈同心轮纹状,且表面不凹陷。后期,病部多凹陷,表面散生许多黑色小点粒。果实发病多从近成熟开始,病果腐烂多汁,有酸臭味,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全果腐烂。一般红色品种发病颜色较深,多呈褐色至深褐色。黄色品种发病颜色较淡,多呈淡褐色至褐色。  相似文献   

10.
苹果腐烂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枝干、削弱树势的毁灭性病害,今春在延安大量发生,发病株率为30%~45%,部分老龄果园高达75%,对苹果高产优质影响极大,必须加强防治,防止来年再度流行。1危害症状腐烂病为害苹果树主干、主枝及各级枝条,在枝干皮层发病造成皮层腐烂。早春、晚秋新发病斑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于1988年至1990年的每年春季腐烂病发病盛期,对昌黎果树所南一区7—9年生16个新品种的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6个新品种的发病情况大致可分为3类。第1类为发病较重品种,其中以初秋和王林发病最重,发病株率分别为13.3  相似文献   

12.
正苹果腐烂病是危害苹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时不及时防治,可引起枝干局部坏死,树势减弱,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品质,大大减少苹果树的寿命。为此,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措施作一详细介绍,供果农参考1危害部位腐烂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各级枝干、果台和干桩等部位,果实很少发病。2发病规律苹果腐烂病菌是一种很弱的兼性寄生菌,都是从坏死组织侵入寄主,随后逐步向相邻的活组织侵染,以菌丝体  相似文献   

13.
正根腐病是番茄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茎基部和根部,定植后即可发病。发病初期侧根和细根变褐,后病部逐渐扩大、凹陷,严重时主根变褐腐烂,导致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严重时植株枯死,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经济效益。现将番茄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苗期主要在植株根颈处发病。叶片发病,开始有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腐烂,叶片萎蔫、枯死;茎部发病,从上往下产生水渍状病斑,皮层变褐腐烂,直  相似文献   

14.
<正>1症状特点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叶片、茎蔓。病菌主要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长出灰褐色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使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病部先发黄,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严重时,瓜条腐烂脱落。茎蔓发病后,茎部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病花如果落在叶片上,则引起叶片发病。2发病规律由真菌侵染引起,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气  相似文献   

15.
苹果腐烂病是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依据2018年气候及苹果生产情况,提出苹果腐烂病的发病条件、发病规律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于也 《福建果树》1997,(1):67-67,F003
1.梨树腐烂又名奥皮病,主要为害主枝和侧枝树皮,造成腐烂,削弱树身,可造成大量死枝和死树,为害症状有溃疡型和技枯型两种。发病初期,病斑呈球渍状,稍隆起病皮下面的皮层腐烂,变褐色,病部逐渐失水凹陷,病健交界处有裂缝。最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小黑包,冬季病皮翘起,腐烂病在3一11月均可发生,春季发病最多,夏季病害停止发展,秋季发病较轻。发病盛期在3—4月,此时,旧病疤继续扩大,同时产生新病斑。防治要点:①加强果园管理,控制座果量,提高树体抗病性②选育种植抗病品种③及时修除病枝,刮除病疤,涂抹福美砷可湿性粉剂30—…  相似文献   

17.
随着栽植密度加大和树龄增长 ,园内及树体光照条件恶化。加上片面追求产量 ,树势衰弱 ,近年不少苹果园枝干腐烂病有扩大蔓延之势 ,应引起种植者的高度重视。苹果腐烂病有两种类型 ,即溃疡型和枝枯型。前者多发生在树干及骨干枝上 ,初期病部湿腐状 ,红褐色 ,烂皮有酒糟味 ,后期失水下陷。后者多发生在 2~ 5年枝上。引起苹果腐烂病的是一种弱寄生菌 ,由伤口侵入 ,全年均可发病 ,但以春 ( 2~ 5月 )秋 ( 9~ 1 0月 )发病较重。当日平均气温 1 0~ 1 5℃、树皮含水量低又有伤口时 ,便极易引起腐烂病猖獗发生。防治苹果腐烂病应采取综合措施 :( …  相似文献   

18.
1.1腐烂病 幼树上发生的腐烂病多为枝枯型。春季发病的小枝病疤既不隆起,也不呈湿腐状,菌丝迅速蔓延绕枝一周后,致使病部以上很快失水干枯死亡。夏季发病,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红褐或暗红褐色,病皮质地糟烂,扩展很快,环缢枝条后,枝条病部以上干枯死亡,后期在病皮上长出小黑点,天气潮湿时,从中涌出白色粉末状孢子堆。  相似文献   

19.
1发病原因 1)施肥单一、次数少,特别是有机肥施用更少,导致树体衰弱,引起腐烂病的发生。2)连年结果,如果养分供给不足,必然发生腐烂病;冬季修剪过重,伤口过多,又未及时保护,也有利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1腐烂病的发病条件树体营养不足,树势衰弱,抗病力下降。2发病规律所有能导致树势衰弱的因素均能诱发腐烂病的大发生。如疏花疏果不到位造成大小年现象严重,叶部病虫害严重,病毒侵染,园内、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