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榆斑蛾系单食性害虫。幼虫暴食榆树叶片,在兰州曾一度成灾。作者对其虫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药剂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兰州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各虫态的发生期: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至7月下旬;卵6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幼虫6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蛹8月上、中旬至次年7月上旬。幼虫共分8龄,为害盛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以茧蛹越冬。经数种药剂进行杀卵、杀幼虫、杀成虫的试验、示范,以1:1000倍的2.5%澳氰菊酯乳剂或40%水胺硫磷乳剂进行防治,均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蛀食国外松主干基部皮层的新害虫。该在江西吉安等地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出忌化孔活动,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当年12月上旬幼虫越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复苏,8月中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开始羽经为成虫并在蛹室内越冬。  相似文献   

3.
竹箩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箩舟蛾是竹子的重要食叶害虫,分布于我国南方产竹各省,在浙江省1a3~4代,均以蛹于土表下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危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中旬~10月上旬,以第3代蛹越冬者幼虫可延至10月下旬,第4代为10月中旬、11月下旬。第3代幼虫各龄食叶量分别为1.57、7.73、16.36、57.02、579.78cm^2,幼虫期共取食竹叶662.46cm^2。雌性幼虫期食叶量比雄性多12%~15%,每头成虫产卵量为161~286粒。天敌有赤眼蜂、黑卵峰、姬蜂、寄蝇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松尺蠖(B up a lus p in ip aria L innaeus)是鳞翅目、尺蛾科的一种危害云南松、华山松针叶的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至5月下旬幼虫取食危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下地化蛹,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始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结束,产后三周左右卵孵化出幼虫,9月下旬到翌年2月中旬为幼虫越冬期。其防治措施为卫生抚育、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灯光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5.
杨树主要虫害一类是食叶害虫,一类是蛀干害虫,其习性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杨扇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雌蛾体长15~18毫米,翅展38~42毫米;雄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6~37毫米。虫体淡褐色,头顶有一近椭圆形黑斑。老熟幼虫体长32~39毫米,头部黑褐色,身体有白色细毛。蛹褐色,长13~18毫米,尾端尖削,分成两叉。茧椭圆形,灰白色。本地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薄茧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羽化。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第二、三、四代成虫相继羽化成灾;第五代卵期5~6天,…  相似文献   

6.
榆举肢透翅蛾是导致榆树间接死亡的钻蛀性害早。在兰州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越冬,老熟幼虫在丝质茧内化蛹,5月中,下旬-7月焉旬或8月上旬为蛹发生期,6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下旬为卵发生期,7月上旬始见初孵幼虫,10月上旬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以来,落叶松丝角叶蜂在山西省太行山林局为害落叶松林,以幼虫取食当年嫩叶。该虫一年发生一代。6月下旬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在枯枝落叶层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陆续羽化,5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月上旬,以林丹喷粉,幼虫死亡率可达95%以上,见效快,且经济。  相似文献   

8.
白眼尺蛾Problepsis albidior Warren是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的一种食叶害虫。在长沙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4、5龄幼虫在小叶女贞较密的枝叶中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年上旬出蛰取食,部分老熟幼虫取食几天即入土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5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在5、6、7、8、9各月的中下旬,赵冬代幼虫主要在11月翌年3月下旬为害。用2.5%溴氰菊酯  相似文献   

9.
两种竹瘿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小蜂是竹要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内越科: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支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下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组织为禽。  相似文献   

10.
短足筒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足筒天牛(ObereaferrugineaThunberg)是危害大叶黄杨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在合肥地区1a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多年生枝干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其发生受光照的影响较大,同时成虫产卵对树势强弱有较强的选择性,植株各部位发生情况亦不相同。采取修剪的方法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在长春净月潭林场应用信息化合物监测了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区、发生期和发生量,结果表明:诱捕器监测准确率达100%;在试验林分的虫口密度范围内,信息化合物的诱集量与林分被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纵坑切梢小蠹在净月潭于4月上旬开始扬飞,第1次高峰期出现在4月末5月初,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为扬飞末期。  相似文献   

12.
机敏漏斗蛛(Aqelena difficilis),在山东省日照市沿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不同的若蛛在林下杂草、枯枝落叶丛、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活动,若蛛经8龄,6月下旬发育至成蛛,7月上旬开始交配,8月上旬开始产卵,孵化若蛛,10月下旬开始越冬。卵期10.4天,成蛛期69天。雌雄比4:1,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发生与海拔、农药、天敌、风雨等外界因子关系密切。封山育林,严禁放牧、烧荒,禁用化学农药,是保护成若蛛、扩大繁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竹篦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蓖舟蛾是竹林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浙江省一年4代,以幼虫在竹上越冬,中午气温高时,可以取食。成虫分别于4月初~6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出现;幼虫取食期为4月底~7月初、6月下旬~8月底、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初~下年5月上旬。各代幼虫食叶量分别为411.85、390.02、335.85、324.95cm~2。产卵量为80~490粒。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猎蝽、内茧蜂、瘦姬蜂、啮小蜂等。防治方法以保护天敌、灯光诱蛾及药剂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应用价值研究在综合管理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松毛虫应用价值研究与松毛虫综合管理的关系。介绍了云南民间利用松毛虫的概况,简述了松毛虫利用价值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从昆虫资源的角度来看,松毛虫的种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从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观点出发,松毛虫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如果人对松毛虫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也可以把人视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天敌。人类的天敌作用与对松毛虫的需求量有密切的关系。松毛虫的应用价值越大,需要量越多,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大。因此,人类开发利用松毛虫可以视为综合管理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红眼玛弄蝶以幼虫在观赏竹上缀叶为虫苞,在苞在取食竹叶,幼虫5龄。在广东1a5代,越冬幼虫于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中旬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从第1代起各代幼虫取食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下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8月下旬到9月下旬,10月下旬到翌年4月下旬,各代成虫发生期从第1代起分别为4月底到5月中下旬,6月中旬到7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8月中旬到9月中旬,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各代各虫态有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6.
桉树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引诱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道县危害桉树的云斑天牛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其在当地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云斑天牛的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和8月下旬,而雄虫较之雌虫先羽化。A-1型引诱剂对云斑天牛活性较高,对天敌未有引诱作用,气候及节气对引诱剂影响较大。供试引诱剂在云斑天牛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茶色新园蛛(Neoscona theisi Walckenaer)在鲁东南沿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不同龄若蛛和亚成蛛在松针基部、翘皮下、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出蛰,5月下旬羽化成蛛,6月上旬交配产卵。卵期平均7.74天,若蛛平均345.3天,成蛛期平均61.7天。雌雄比为4:1。成蛛日均食小绿叶蝉4.5头,网捉量46.7头,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d changes in photochemical activity and cold hardiness of detached needles of three clones of Picea abies (L.) Karst. by measuring variabl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v)/F(m)), before and after artificial freezing, from September to June. Photochemical activity varied considerably during the study, but only minor differences in photochemical activity among the clones were observed before freezing. Photochemical activity was high during early fall and then declined from November until April. Photochemical activity was at a minimum in April and then increased quickly to high values in Ma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late September to October, and also during the winter, differences in F(v)/F(m) ratios after artificial freezing to below -10 degrees C were observed among clones, indicating clonal differences in cold hardiness and hardiness development. The clone having an average height of 2.3 m after 11 years showed consistently lower cold hardiness than clones that had reached average heights of 4.0 and 5.0 m. There we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or bud flushing among clones.  相似文献   

19.
黑胸球果花蝇的生物学与落叶松球果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江华 Roque.  A 《林业科学》1996,32(3):238-242
1993—1994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市种子园与母树林内对黑胸球果花蝇Strobilomyiamelaniola(Fan)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视觉诱捕的结果显示,黑胸球果花蝇于5月初羽化,整个羽化期可持续到6月中旬,羽化盛期是在5月中旬,新羽化的成虫在补充营养二周后,2龄幼虫于5月下旬孵化(1龄幼虫在卵内完成发育),3龄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落地化蛹。对该种花蝇的发育与球果发育的同步性,以及与降雨、气温、土表温度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该种花蝇的羽化和产卵与球果含水量密切相关。在6月初,当球果适宜于幼虫取食时,卵大量孵化。同时,对该种花蝇的危害特点和延长滞育现象也做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20.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于1999年首次在芦芽山地区发现危害油松林,1999年9月至2004年12月对本区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在本区主要以老熟幼虫、二龄以上幼虫及成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分越冬。成虫于5月上中旬开始出孔扬飞,6月初开始产卵,初孵幼虫始见于6月中旬,8月上旬为化蛹始期,8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10月上中旬以各种虫态进入越冬状态。卵历期11 d~15 d,幼虫历期45 d~55 d,蛹期11 d~13 d。综合防治方法主要分越冬期防治、危害期防治、利用天敌防治和采取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