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用材林和风景林的一个特有树种。近几年来,其球果经常遭受到蛀心虫的严重危害。结实受害株率为95%以上,球果受害率在60%以上,严重的可达90%以上,影响了结实和自然更新。经过3年的研究,摸清了云南油杉的球果和种子害虫有卷蛾、球果角胫象(Shirahoshizo coniferae Chao)和油杉球果螟(Dioryctria sp. )其中主要害虫是卷蛾,经鉴定为一新属新种,命名为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Blastopetrova keteleericola sp. n. )。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在昆明温泉地区一年多发生3代,极少数只发生2代,以蛹在受害球果内越冬。越冬蛹于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4月至10月底为幼虫为害期。9月中旬,幼虫开始陆续化蛹越冬。该虫主要发生在结实良好的开阔稀疏林中。幼虫期和蛹期有天敌。建立种子园和母树林、保护天敌、应用内吸性或具渗透性的杀虫剂以及雨季施放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等方法来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2.
桃蛀螟(Dt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ce)一般为害桃,李、苹果等果树及向日葵,玉米等农作物。近年来邳县板栗受该虫为害也十分严重,虫果率在10~15%左右,使板栗丰产不能丰收。 1 发生及危害 桃蛀螟成虫羽化期与温度有关。一般平均气温20℃,相对湿度75%~80%较适合蛹羽化。5月下旬成虫羽化3~4天左右开始产卵,5~7天卵孵化,其幼虫主要为害桃树果实。6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7月上旬羽化,中旬成虫在板栗球苞上产卵,幼虫一孵化就钻入球苞,为害幼嫩的坚果。当幼虫2~3龄时,球苞很快变色干枯,有的脱落。7月下旬幼虫严重蛀果,蛀果率2.5%~3%,8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下旬成虫大量发生并在球苞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破坏球苞苞针外壳,钻进坚果,蛀食果肉,蛀果率达  相似文献   

3.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松类的球果及嫩梢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陕西省乔山、黄龙、秦岭、巴山等林区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植物有油松、马尾松、华山松及白皮松等。其中以油松受害最为严重,被害的当年生球果提早枯落而不能成熟;先年生球果多干缩枯死,无子粒;当年生嫩梢常枯枝秃顶,继而干形弯曲,不能长成通直良材。这样,既严正影响森林更新及造林用种,又严重威胁树木生长发育及木材利用价值。该虫在陕西省乔山林区年只一代,以蛹越夏过冬。翌年四月中旬为蛾始发期,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达盛发期。蛾盛飞时刻在傍晚19时30分至20时30分。卵散产,主要产于先年生球果上,间或产于嫩梢及针叶上。卵期14天。幼虫始孵期在五月上旬,中、下旬达盛孵期,六月上、中旬幼虫始老熟,吐丝下地,在枯枝落叶层及杂草丛下结茧化蛹,准备越夏过冬。该虫几乎发生在海拔1900米以下的整个松林内,而在19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尚未见其踪迹。其发生为害规律是:低海拔重于高海拔,山下部重于山中、上部、纯林重于混交林,疏林重于密林,幼、中龄林重于近、成、过熟林,结实好林分重于结实不好及未结实林分。该虫的发生期是阳坡先于阴坡,低海拔先于高海拔,并与植物物候相关,如幼虫孵化始、盛期,正是油松开花始、盛期,也是进行化学防治的大好时机。防治措施:营造混交林;改疏林为密林,提高林分郁闭度;人工摘除虫害果,集中处理,杀死幼虫;人工化学防治,可用25%DDT乳剂、50%可湿性DDT的200—400倍液,于幼虫孵化初、盛期各喷一次,灭虫保果作用显著;飞机洒药防治,以25%DDT乳剂1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此虫为落叶松球果主要害虫,在带岭1年发生1代,少数2代,以蛹在落叶层或土壤表层越冬,5月中旬羽化,下旬达高峰。此虫补充营养后产卵,幼虫6月中旬老熟,遇雨落地化蛹。经试验,用糖、酒、醋、敌百虫混合液诱杀成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防治幼虫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梨铁象 Styanax apicatus Heller 属象虫科,是梨树的毁灭性害虫,严重为害15—20年生的优生梨树林。在我县一年半完成一代,以成虫在树枝上和各龄幼虫在树皮下的蛀道内越冬,也发现以蛹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越冬蛹也相继羽化。幼虫在主干及大侧枝表皮下的木质部蛀食为害,幼虫期在8个月以上,老熟后即在蛀道内化蛹。5月中旬蛀入表皮下和木质部做蛹室化蛹,蛹期20天左右。6月上旬羽化成虫,最盛期为6月  相似文献   

6.
油松球果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油松球果的主要害虫。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表明,该虫在陕西秦岭林区1年发生1代,从老熟幼虫离开球果,吐丝坠地,在枯枝落叶层、杂草丛中及松土层内结茧化蛹越夏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危害,取食嫩梢表皮、针叶及当年生球果,2 d后蛀入先年生球果隐蔽生活,取食果鳞基部和种子。采取林业防治、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油松球果小卷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松球果小卷蛾钻蛀马尾松雌球花,2年生球果和嫩梢。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内越冬。本文报道了成虫的羽化规律,幼虫钻蛀及转移习性。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与松实小卷蛾,芽梢斑螟等钻蛀性害虫发生的相关性;马尾松林中油松球果小卷蛾与松实小卷蛾的种群比率。通过试验,提出马尾松种子园4月中旬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对陇县核桃小吉丁虫为害症状、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核桃小吉丁虫在陇县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木部越冬,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孵化后,直接蛀入皮层为害,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危害最严重,幼虫为害至9月上旬,10月初在被害枝条内筑虫室,开始越冬。幼虫多在大树的2~3a生枝条上为害,形成黑褐色洼陷、螺旋形虫道、半月牙形通气孔等症状,致使核桃树生长势减弱、长成小老树、产量降低,甚至树体死亡;可采取合理规划、适地适树,剪除虫枝,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树木抗虫能力、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9.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0.
对滇柏球果螟的形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滇柏球果螟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被害球果中越冬。幼虫2月上旬化蛹,3月开始羽化为成虫。3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蛀果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在被害球果内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7月中旬初开始羽化,第2代幼虫8月中旬继续危害球果,至11月后以老熟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1.
锦鸡儿织蛾(Cheimophila SP.)是小叶锦鸡儿树种的主要害虫,该虫在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居薄丝茧内在树冠下地表枯落物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上旬交尾产卵,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为害期120—140天。采用了3000倍液敌马合剂喷雾,防治初龄幼虫效果达100%。赤峰市约150多万亩小叶锦鸡儿,近几年受到织蛾的严重为害。幼虫不仅取食小叶锦鸡儿叶片及幼嫩荚果,还为害山竹子、黄柳、小红柳等叶片。虫口密度大时可吃光树叶,若连续受害可使树势衰退,林木干枯濒死。1984—1986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橄榄锄须丛螟在广东汕头1a4代,林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在表土层1~3cm处或枯枝落叶层结茧越冬。翌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化蛹,3月中旬至4月下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出现第1代幼虫,6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11—12月可结合清园进行林地除草、松土,将表土及杂草堆成堆焚烧,消灭幼虫和蛹。在成虫羽化高峰时,采用DU一Ⅱ黑光诱虫灯可诱杀大量成虫。在幼虫为害高峰时,可采用90%敌百虫原药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90%万灵2000倍液进行防治以及保护天敌等综合措施,达到控制害虫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刺槐尺蠖属尺蠖蛾科,一年一代,以幼虫危害刺槐林,茧蛹在被害树根际表土层越夏和越冬。翌年三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多于傍晚活动,在树干上交尾后雌蛾多爬上树冠,围绕1~2年生嫩枝产卵,每头雌蛾产卵400~700粒,四月初孵化幼虫。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习性,可借风力传播,蔓延为害,幼虫  相似文献   

14.
六星吉丁虫在柑桔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危害柑桔的吉丁虫进行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街州柑桔上为害的吉丁虫与山杜英上为害的吉丁虫为同一种。该虫在衙州1a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侵入木质部筑蛹室休眠越冬或以低龄幼虫在韧皮部越冬。木质部休眠越冬幼虫4月底至5月化蛹,1代成虫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中旬,是主高峰;8月底、9月出现2代成虫,是次高峰。7月是1代幼虫为害高峰,9月后多有生活史重叠。该虫危害柑桔枝干,蛀食其韧皮部,初为害时部分枝干会出现流胶,后期造成树皮爆裂,皮层缺损或枝枯。提出了采取营林措施、检疫措施、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苹褐卷蛾食性较杂,除为害苹果、梨和杏外,近年来发现它还严重为害火棘等蔷薇科植物和小叶女贞、国槐等多种观赏林木。该虫对火棘的为害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5代,以低龄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继续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以后各代历期20~30天不等。第5代幼虫于11月上旬陆续越冬。幼虫活泼,受惊后弹跳吐丝下垂。  相似文献   

16.
综合防治杨树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要特征与危害特点。通常2~5年生杨树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虫株率为10%~60%,危害程度受造林方式、枝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两种天牛都是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的蛀道内越冬,次年3月取食危害树干,3月下旬至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5~7月为盛发期。  相似文献   

17.
强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强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近年来发现为害油松的国内新纪录种,1998年在山西省阳城、沁水等首次发现,此后在全省各地爆发成灾。该虫在榆次市、太岳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也有少数以2龄-3龄幼虫或蛹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大量出孔扬飞,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为化蛹盛期,9月上旬为子代成虫羽化盛期。越冬老熟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化蛹,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8.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近年来危害黄平县马尾松种子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虫在贵州省黄平县1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杂草及松土层内越冬,成虫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幼虫期5月中旬至7月中旬,蛹期7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提出了初步的防治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 1987年 8月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15 0hm2 水杉林曾遭受棉褐带卷蛾 (Adoxo phyesoranaFischervonRoslerstamm) (见图 1)危害[1] ,其中遭到严重危害的有 2 0hm2 ,虫口密度达每株数千条。 1995年以来 ,该虫又在陈圩林场为害杨树 ,对此作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成虫 ;2 蛹 ;3 幼虫 ;4 卵块图 1 棉褐带卷蛾1 生物学特性此虫在苏北地区每年发生 4~ 5代 ,以老熟幼虫在枯叶残枝里越冬。越冬幼虫 4月底到 5月上旬化蛹 ,5月上、中旬羽化 ,以后各代成虫分别在 6月下旬 ,8月中、下旬及 9月中、下旬羽化…  相似文献   

20.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ritarmata margarofana Hein.属鳞翅目卷蛾科,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为害马尾松、油松、华山松、国外松等的嫩梢及球果,对林木的高、材积生长及种子的产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油松球果小卷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上草木丛、松土中越夏越冬。翌年蛹的羽化率约60%。成虫产卵前期平均8.3天,卵发育历期平均14.8天。卵发育起点温度8.3±1.1℃,有效积湿85.9±16.1日度。由于蛹越夏越冬期有茧保护,茧色与环境一致,很难发现;幼虫孵化后7~10天钻入梢或球果心内隐避危害,防治非常困难。但成虫活动期,幼虫孵化后7~10天营裸露生活,抓住这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