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pH 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 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②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 7.0和pH 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H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2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7.0和pH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 pH (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 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 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 pH7.0处理下, 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 pH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②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 pH5.0时最高, 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 pH7.0时最高。整体而言, A、B、C、D、E 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 pH7.0和pH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含甘蔗野生血缘的云瑞2013系列创新亲本间相互杂交的68个组合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瑞创新亲本及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锤度、株高、茎径、丛有效茎、单茎重5个性状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一般配合力表现优异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09–928、云瑞05–628、云瑞10–559、云瑞10–648 ,云瑞09–525等超过双对照的21个材料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5–458、云瑞06–4337、云瑞05–785、云瑞05–160 ,云瑞05–770等17个材料;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有高产、高糖型组合云瑞09–928×云瑞05–285、云瑞05–628×云瑞06–4337、云瑞10–559×云瑞05–271、云瑞09–772×云瑞05–207、云瑞10–648×云瑞05–785等28个组合,高产型组合云瑞07–3082×云瑞05–407、云瑞08–954×云瑞05–207、云瑞10–896×云瑞05–207、云瑞06–4679×云瑞10–915、云瑞10–291×云瑞08–1287,高糖型组合云瑞09–754×云瑞05–285、云瑞05–785×云瑞07–1226。  相似文献   

5.
甘蔗实生苗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甘蔗实生苗根系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根长、根交叉数受母本、父本和组合的影响显著,根表面积受母本和父本的影响显著,根系干重受组合的影响显著;亲本及组合的选配方式对根系遗传力大小的贡献率表现为母本、组合、父本依次减小;9个根系性状中,根交叉数、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干重、根体积的遗传力均大于60%;在所选用的亲本中,用新台糖22号、桂糖92–66作母本,用CP72–1210、川糖89–103作父本,其后代的根系性状表现较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可作为甘蔗根系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6.
樟树扦插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母树年龄(A)、扦插月份与方法(D)、生长激素(B)对扦插生根率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影响,激素浓度(C)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试验处理的最佳组合是A1B3C3D2;处理组合03、02、07、06号是优良组合类型,平均生根率在79.3%~94.3%之间;08、05、10、16、11、13、14、15号是最差组合类型,平均生根率≤10.0%;扦插苗根系远优于实生苗,其处理组合03、02、07、06、09号的根系指数较实生苗的根系指数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有机营养液对烟苗根系发育与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替代化学肥料,提高有机肥源在烤烟育苗中的效率,以烤烟生产上所用育苗专用肥作对照,研究沼液和鱼蛋白有机液肥对烤烟烟苗根系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营养液比育苗专用肥所育烟苗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沼液处理烟苗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为最大。根系活力和根冠比也表现为沼液处理鱼蛋白有机液肥处理对照。可见,有机营养液对根系发育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沼液处理较好。  相似文献   

8.
热带地区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热带地区秋冬季荆芥水培适宜的营养液配方,研究了5种不同的营养液配方(A:Hoagland和Anon配方;B:英国洛桑试验站配方;C: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D:日本园试配方;E: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配方)对水培荆芥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植株的形态指标来看,C配方表现最为优秀,其次是A配方和D配方,E配方和B配方表现最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以E配方和B配方的最高,C配方的最低;根系活力以A配方的最强,E配方的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均以E配方的最高,D配方的次之;荆芥的硝酸盐含量,以C配方和D配方的低,E配方的最高。在本试验中,综合各种指标,C配方、D配方、A配方是相对适宜的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9.
甘蔗家系苗期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组合的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对实生苗根系性状、地上部性状及根系性状与地上部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实生苗苗期根冠比、根直径差异不显著,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根交叉数差异显著。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相关性,且根系鲜重与植株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系干重与植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利用30个云瑞创新亲本与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选配的36个组合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云瑞创新亲本及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2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其中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空心这4个性状表现优异,并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3一般配合力表现优异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05–628、云瑞03–417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5–783、云瑞99–155、云瑞05–282、云瑞05–782、云瑞05–679;4特殊配合力较好的组合有高产、高糖型组合ROC20×云瑞05–282、SP71–6180×云瑞99–155和农林03–1×云瑞05––783,有高产型组合CP8×云瑞05–782、云瑞05–628×Zopilata,还有高糖型组合Q166×云瑞05–679、农林03–1×云瑞05–160。  相似文献   

11.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集聚度时空变动态势,实证检验了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5—2011年我国农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度呈现波浪型上升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程度在提升。但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空间集聚变动存在明显差异;农作物空间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的提高带来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5~2011年我国各个省域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依次包括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分析、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分析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特性,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和集聚效应。【方法】综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平均集聚率、空间相关系数等指标测算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水平,并用引入地理集聚度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中国种植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结果】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种植业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地理集聚特征;种植业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着力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区域性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比较优势推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大菱鲆养殖业受困于养殖产品供大于求和质量安全等问题,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打造区域品牌可能是该产业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此类品牌的打造需要有一定的产业集聚作为基础。因此,先运用区位熵指数和行业集中度鉴别该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再以产业集聚为视角构建区域品牌建设的理论模型,并以"兴城多宝鱼"品牌为案例,对理论模型之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大菱鲆养殖产业集聚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河北三省,其中辽宁省兴城市的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产业集聚形成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组织服务能有效推进品牌建设;但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缺乏区域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存在"搭便车"和"囚徒困境"问题。基于此研究结果,建议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产业转型,以多宝鱼养殖协会为品牌的所有者,建立行业标准和品牌营销基金。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型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农机作业服务与农业生态效率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0.006、0.017和0.024,间接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5%,表明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将会是系统性的,这对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业协同集聚、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产业协同集聚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2013—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GML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使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2)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在一二产业协同集聚、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流协作、强化数字经济建设等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空间分工理论,地区专业化包括产业专业化与职能专业化。通过从资本形成、资金流动、风险分散、要素流动等方面阐述中国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机制,采用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产业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而职能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深度的提高;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现代有机农业日益复杂的网络结构及生产组织下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空间区域格局与核心区(即北京市)综合影响力的类型特征,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综合评价法,基于有机农业企业的认证数据,对中国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发展演化、区域格局及北京市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综合影响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发展呈现初期平缓后期持续不断增长的态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地域极化特征显著性、区域集聚性和市场腹地渐次地域扩大化特征与趋势。2)有机农业认证中心三大片区内部分布格局分为高—高型、中—中型和低—低型等10种类型。3)核心区北京市各市辖区有机认证产品产量和有机生产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同样存在着内部不均衡性特征。4)北京市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影响力评价主要可分为综合性、均衡性、成长性和起步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四类,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与市场结构。针对中国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空间布局与空间联系及组织有效性问题,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有机认证财政补助体系,培育起中西部的区域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并推进起步性和成长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应学习均衡性和综合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发展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起自主品牌;综合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应开拓国外市场,推动中国有机认证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推动中国有机认证产品的扩大出口和提高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