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2.
谈小说《呼啸山庄》部分段落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年)是19世纪中叶英国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著有几百首诗歌和一部小说一《呼啸山庄》。总体上看,《呼啸山庄》中的语言朴素自然,但知道劲有力,充满生机;同时小说中许多段落还有诗歌和散文的语言特色,这也许是由于小说作者那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影响所致吧。  相似文献   

3.
《乐记》现存两个文本,即《礼记·乐记》和《史记·乐书》。通过比较发现,两文本间文字书写多有不同,但《乐书》与《史记》的书写方式却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可推测今本《乐书》虽是由后人补入《史记》的,但其中的《乐记》文本却有可能曾为司马迁所亲见并经手,或为司马迁为撰写《乐书》收集、准备的原始资料。这表明《乐记》应是传自先秦的一种关于礼乐文化的古文献,《乐记》在西汉多本并存、分途传播的事实也可证明此点。  相似文献   

4.
IGF-I、TGF-α、bFG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卵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IGF-I、bFGF、TGF-α 3种细胞因子单独或者联合作用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后卵裂的影响,以确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3种细胞因子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激活后卵裂呈现双重效应(1)20 ng·ml-1的IGF-I的成熟率和卵裂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和10、30、40、50、100 ng·ml-1组[(85.3 ±2.11) %,(85.4±2.81)%;(71.1 ±1.91)%,(62.5 ±0.98)%;(77.5 ±2.5)%,(59.1 ±3.93)%;(61.9 ±1.72)%,(54.3 ±3.48)%;(58.6 ±4.26)%,(53.1 ±1.23)%;(44.4 ±5.10)%,(49.8 ±3.55)%;(33.9 ±3.48)%,(46.1 ±3.59)%,P <0.05),当IGF-I的浓度达到100 ng·ml-1时,成熟率(33.9±3.48)%和卵裂率(46.1±3.59)% 降低,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 05)。(2)20 ng·ml-1的bFGF的成熟率(85.0 ±1.70)%和卵裂率(85.0±2.82)%最高,和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3)15 ng·ml-1的TGF-α的成熟率(86.9±0.46)%和卵裂率(86.3±2.01)%最高,和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4)15 ng·ml-1TGF-α和20 ng·ml-1bFGF联用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分裂率显著高于20 ng·ml-1 bFGF和20 ng·ml-1 IGF-I联合组;15 ng·ml-1TGF-α和20 ng·ml-1 IGF-I联合组;与20 ng·ml-1 bFGF、20 ng·ml-1 IGF-I和15 ng·ml-1 TGF-α三者联用组。[(89.2±1.44)%和(88.8±0.17)%.(75.6±0.98)%和(78.3±1.65)%;(77.2±2.54)%和(80.2±2.26)%;(76.4±1.28)%和(77.4±3.73)%,P <0.05]。  相似文献   

5.
陆羽的一桩茶事冤案──对《新唐书·陆羽传》“更著毁茶论”一说的质疑中华茶人联谊会王郁风“复著毁茶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约作于八世纪末)①。“更著毁茶论”──北宋·宋祁撰《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1044—1060年)②。所谓陆羽“著毁茶...  相似文献   

6.
从《隋书·经籍志》看中国唐朝以前的农学著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何谓《隋书·经籍志》及其内容、体例,对《隋书·经籍志》中的农业著作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唐朝以前农学著作的概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广征《明实录》、《皇明进士登科考》、《明清进士题名录》、《国榷》以及有关地方志的史料,在山东大学教授黄云眉《明史考证》之外,对《明史·选举志》中的另外七条错误作了订证。  相似文献   

8.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1,(1):279-280
《菊谱》著者颇丰,自宋以降延清达十几位。至今存谱约半。笔者知见宋菊谱四存三,明菊谱四存二,清菊谱七存四。存者宋: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菊谱;明:黄省曾菊谱,周履靖菊谱;清:叶天培菊谱,秋明主人菊谱,吴升菊谱,爱菊山人菊谱(此本笔者未见据《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记载,只有抄本)。佚者宋:马辑菊谱(据《降云楼书目》记载);明:文应鲁菊谱(据《湖南通志,艺文志》记载),吕天遗菊谱(《艺菊志》中提到“钱谦益题吕天遗菊谱”);清柳灏菊谱(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记载),张汉超菊谱(光绪《山东通志·艺…  相似文献   

9.
从《白孔雀》的环境景物描写、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结论 :劳伦斯的《白孔雀》受到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一民 《农业考古》2001,(1):272-273
梅以花贵战国始 梅,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睹落梅丽思春、借梅子以传情的“爱情诗歌”;(《诗经·召南· 有梅》)晋人陆凯,曾折荆州梅枝,托驿使寄赠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后世遂有“梅枝传情”的美谈;(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果梅为我国重要的果品和调料,花梅则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观赏植物。 著名梅花专家陈俊愉先生认为:“梅以花名天下,约在西汉初叶”;(《梅花品种图志》)舒迎澜先生也认为: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梅作为观赏植物已被四川人民引种、栽培”;(《古代花卉》)梅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