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在Jeffrey Wurgler资本配置效率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运用中国乡村振兴概念板块上市公司2010—2019年度面板数据,从上市公司总体和产业细分的维度,对其资本配置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乡村振兴概念上市公司整体资本配置效率为0.23,各时期波动性大;个体公司自发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明显,且有50%以上公司的自发资本配置效率小于0;第一、二、三产业的乡村振兴板块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林牧渔业资本的低聚集性使得第一产业的乡村振兴概念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表现的越来越严重,日益成为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门问题。从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动机和上市公司外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源,为进一步的化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诸多刚性制度如配股资格、特别处理(ST)等,都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作出了规定,因此当上市公司无法达到制度要求时,便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企业会计利润,上市公司的这一行为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本文抽样分析了2002年度30家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以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对高盈余管理风险的规避程度,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不强,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高盈余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以沪深两地截止2005年底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ollis等(2003)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的方法REDCA(ROA in Estimation Discretionary Current Accruals),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146家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比1 144家普通上市公司高总资产的2.97%,ST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取决于资本总量的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对1995~2009年农业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表明,固定资产净值(投资额)和利润总额(盈利额)显著正相关,利润的增加会引起投资的增加,而且利润对投资的引致作用越来越大,资本配置的效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的企业内部信息披露与企业的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预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质量与该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存在相关关系。本文通过相关性探究,预期认为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充分,该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少,则该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的44家农林相关行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依据企业官网、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国泰安数据库数据,构建环境信息透明度质量评价模型,将环境信息透明度视为间接影响因素,采用最小二乘和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林企业高管海外经历、环境信息透明度对农林企业声誉资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海外经历的高管更加注重企业声誉资本的维护和提升,具有间接影响力的环境信息透明度强化对企业声誉资本的正向影响。依据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应重视人才引进政策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管、奖惩措施;企业应丰富高管团队组成以及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质量;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透明度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数据,检验了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管理层权力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生命周期会影响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管理层权力较高的上市公司在做出盈余管理策略时,会选择在企业成长期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选择在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权力高管在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后提高了股票交易活跃度,而在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后降低了股票交易活跃度。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较为普遍存在的行为,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并采用上市公司具体的财务数据来分析ST公司和非ST的盈余质量和盈余管理的程度,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2006~200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金字塔结构对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上市公司盈余可靠性呈U型关系;在控制了现金流量权后,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越低,即两权分离程度越低,则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可靠性越高;上市公司被占用的资金越大,上市公司的盈余可靠性越低。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能有效抑制高管变更时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3年数据,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发生高管变更的企业,高管变更当年存在较为严重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董事会监督效率越高、监事会越勤勉,以及大股东制衡度越大,该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越能得到抑制。鉴此,宜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2.
探讨农业上市公司在其自身特有的行业环境之下股权结构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参与约束农业上市公司中存在的盈余操纵行为,帮助农业上市公司改善其股权结构,建立比较先进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呈倒U形关系;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股权流通性与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沪深两市2008-2013年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对于处于市场竞争度较低的企业,其在进行负向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说明此类企业更倾向于利用CSR信息披露的信号传递功能,缓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研究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视角为监管方和企业提供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创业板355家上市公司中,近60%的公司有风险投资背景,近40%的公司有联合风投背景.本文首先以2009-2012年创业板35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个数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然后,以132家联合风投背景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联合风投内部特征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试图探讨能够发挥最佳监督作用的联合投资方式.实证结果显示有风投背景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无风投背景的公司,且联合风投个数越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尽管如此,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联合投资方式降低联合投资的负面效应,比如:提高联合风投多样化程度、提高主导风投持股比例、选择高声誉主导风投等等.  相似文献   

15.
刘淑洁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1):158-160,258
以2003—2009年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扩展的Basu模型检验了制度环境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水平更高,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水平低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水平高于其他企业。笔者为从制度层面研究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将盈余管理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线上真实盈余管理和线下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我国特有的配股管制变迁环境,考察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会受到管制环境变迁的影响,存在管制效应和演进效应。具体而言,在审核配股资格过程中,监管者能识别线下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管制环境变迁后,由于线下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管制范围,监管者不再对其进行关注,而是关注应计盈余管理,并能识别。在线上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由于其隐蔽性强,监管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制度背景和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我国目前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在并购中进行盈余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无效率的并购和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在并购前期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导致其并购后期经营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和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股权制衡度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但无法抑制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机构投资者持股仅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区分应计盈余管理方向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有关会计法规的变化,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本文总结了盈余管理的特征与手段,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Jeffrey Gurgle提出的模型,利用1991~2014年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本形成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样本数据,研究了银行信贷对不同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的开放程度高和经济发展活跃,因而资本配置效率明显提高;我国地区信贷总量与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正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显著性较弱,说明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影响。另外,初始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水平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都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影响,其中初始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而财政支出水平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