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石油类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研究0#柴油对海洋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研究对象,开展了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其早期生活阶段(鱼卵、初孵仔鱼、10 d仔鱼以及幼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0#柴油水溶性成分与大黄鱼鱼卵孵化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致畸率较高,低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致畸率较低。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大黄鱼初孵仔鱼(3 d)、仔鱼(10 d)、幼鱼的96 h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1.00、1.07、2.02 mg·L-1,表明随着大黄鱼的生长发育,其能够提升对柴油水溶性成分毒性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2.
在(21.0±0.5)℃条件下,研究了Cu2+、Zn2+、Pb2+3种金属离子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增加。重金属引发胚胎发育发生各种畸形,如胚体增生异常而死亡、尾芽弯曲,仔鱼不能正常出膜而死亡,初孵仔鱼脊椎弯曲多呈L、S、V型或尾部未展开呈逗号状畸形。综合孵化速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可以看出,3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Pb2+;2)初孵仔鱼的毒性试验周期为96 h,随着时间加长,仔鱼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且金属离子浓度越大,其下降幅度越大。此外,仔鱼出现脊椎S、V型弯曲等畸形也越来越多。通过计算各时间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得出,3种金属离子对初孵仔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本研究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新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水环境的监测提供理论参数,为七带石斑鱼等鱼类繁育养殖中的重金属监测与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伟  曹亮  窦硕增 《水产学报》2016,40(8):1272-1288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即使低浓度的污染物暴露也可能对其胚胎发育、仔鱼生长存活造成损害,导致种群数量和质量的降低。研究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毒理效应和机制是揭示污染物对生物种群和水生生态系统潜在风险的有效途径。重金属对鱼类的影响在精、卵发生时即可显现。例如,抑制卵(精)母细胞成熟和精子活力降低,使受精率降低;影响受精卵吸水膨胀过程,改变胚胎发育速率、引起胚胎畸形、影响胚胎心率、改变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影响初孵仔鱼体长、造成仔鱼畸形、影响卵黄囊吸收和胚后仔鱼发育生长、摄食行为等。重金属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主要取决于金属种类、暴露浓度和受试鱼种及其发育阶段。此外,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也会对重金属的毒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精卵、胚胎、仔鱼等早期发育过程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报道阐述了其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21.0±0.5)℃条件下,研究了Cu2+、Zn2+、Pb2+3种金属离子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增加。重金属引发胚胎发育发生各种畸形,如胚体增生异常而死亡、尾芽弯曲,仔鱼不能正常出膜而死亡,初孵仔鱼脊椎弯曲多呈L、S、V型或尾部未展开呈逗号状畸形。综合孵化速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可以看出,3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Pb2+;2)初孵仔鱼的毒性试验周期为96 h,随着时间加长,仔鱼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且金属离子浓度越大,其下降幅度越大。此外,仔鱼出现脊椎S、V型弯曲等畸形也越来越多。通过计算各时间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得出,3种金属离子对初孵仔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本研究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新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水环境的监测提供理论参数,为七带石斑鱼等鱼类繁育养殖中的重金属监测与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 mg·L^-1、8 mg·L^-1和32 mg·L^-1)双环芳烃——萘暴露对环文蛤(Cyclina sin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丙二醛(MDA)生成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萘(32 mg·L^-1)在15 d内对环文蛤有很强的致死效应;在非致死条件下,随暴露时间延长SOD活性持续升高,CAT活力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AKP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生成量则随暴露时间延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环文蛤应对氧化胁迫的过程中SOD和CAT呈现协同作用(R=0.439,P〈0.01),SOD和AKP表现拮抗关系(R=-0.571,P〈0.01)。在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方面,CAT和AKP可能较SOD发挥更大作用(R=-0.490,P〈0.01)。  相似文献   

6.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 800 mg/L时,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起始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为 1 974.8 mg/L (1 375.4~2 835.5 mg/L),安全浓度(SC)为 197.5 mg/L;对初孵仔鱼的 48和 96 h LC50 (95%可信限) 分别为 226.9 mg/L (204.6~251.7 mg/L) 和 202.9 mg/L (182.3~225.9 mg/L),SC为 20.29 mg/L.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有机污染物三苯基锡对胭脂鱼(Myxocryprinus asiaticus)幼鱼的毒性效应,阐明聚苯乙烯微球是否能够调节三苯基锡对胭脂鱼的短期毒性,以体质量(0.325±0.065)g的胭脂鱼幼鱼为对象,在水温(24.0±1.5)℃、溶氧条件充足下,采用半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了三苯基锡对其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三苯基锡(0.126 mg/L,0.032 mg/L)单独暴露或与聚苯乙烯微球(0.1、1、10 mg/L)联合暴露对胭脂鱼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苯基锡24 h半致死浓度为0.112 mg/L;48 h半致死浓度为0.053 mg/L;72 h半致死浓度为0.026 mg/L;96 h半致死浓度为0.017 mg/L;其安全浓度为0.003 mg/L。与聚苯乙烯微球联合暴露,100%死亡率时间均有延迟,表明聚苯乙烯对三苯基锡的毒性效应具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半滑舌鳎胚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u、Hg、Zn、Cd、Pb5种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在0.01、0.08和0.1mg/LCu2 溶液中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0.125、0.25和0.5mg/LCd2 会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4种重金属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减慢胚胎孵化速率。重金属离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畸形现象,如眼睛残缺、胚胎异常死亡、胚体解体模糊、胚胎尾部弯曲;初孵仔鱼不能破膜而出,初孵仔鱼脊椎弯曲成“S”形、“V”形、“L”形等。综合孵化率、仔鱼畸形率和胚胎畸形程度等指标可以得出5种重金属对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Hg>Cd>Zn>Pb。还研究了Hg、Cu、Cd、Pb、Zn等5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初孵仔鱼、10d仔鱼和20d稚鱼急性(96h)毒性影响,并计算了几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仔稚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磷(triazophos,OP)短期暴露下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OP胁迫下,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胁迫前期均被抑制,随时间延长活性被诱导。低质量浓度0P(0.4mg·L^-1和2mg·L^-1)使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高质量浓度(10mg·L^-1)GST活性降低。OP能诱导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产生,而高质量浓度(10mg·L^-1)也能抑制GSH产生。受0P胁迫影响,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丙二醛(MDA)均升高。内脏团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而外套膜T—AOC会被OP所诱导。转入清水恢复72h后仅外套膜MDA有所恢复。结果表明OP短期暴露会对翡翠贻贝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0.
4种水产药物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蓝点笛鲷(Lutjanus rivulat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甲醛、苯扎溴铵、聚维酮碘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其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聚维酮碘〉苯扎溴钱〉甲醛。甲醛、苯扎溴铵和聚维酮碘为低毒物质,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19.8800mg·L^-1、7.5710mg·L^-1和2.8429mg·L^-1;高效氯氰菊酯为剧毒物质,SC为0.0028mg·L^-1;甲醛、苯扎溴铵、聚维酮碘和高效氯氰菊酯对蓝点笛鲷幼鱼的24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81.3240mg·L^-1、40.7619mg·L^-1、15.2077mg·L^-1和0.0153mg·L^-1;48hL C50分别为75.9587mg·L^-1、34.7413mg·L^-1、12.9894mg·L^-1和0.0129mg·L^-1。根据试验结果,建议菊酯类不宜作为蓝点笛鲷育苗药物使用,聚维酮碘和苯扎溴铵要慎用。  相似文献   

1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汉氏棱鳀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洋中上层鱼类汉氏棱鳀(Thryssa ham iltonii)为试验生物,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海洋鱼类的毒性。结果显示,DBP对汉氏棱鳀的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75 mg.L-1、1.52 m.gL-1和0.94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07 m.gL-1。DBP对汉氏棱鳀内脏团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24小时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而0.55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第72小时0.07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0.14 m.gL-1组被诱导升高,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脑中各浓度组则表现为第24小时受到明显的诱导而到第72小时被抑制。DBP胁迫下仅第24小时引起了2组织细胞氧化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明显升高。内脏团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升高而其他浓度组被抑制;而脑中0.55 m.gL-1浓度组为先受诱导升高后被抑制降低,其他浓度组则一直表现为受诱导升高。结果表明,DBP在此试验质量浓度下对汉氏棱鳀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海洋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海洋环境生态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湖泊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的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检测长春市不同位置的4个城市湖泊表层水体中8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浓度。结果表明:4个湖泊表层水体中PAEs总浓度(∑8PAEs)变化范围为3.02~13.03ng/mL;不同城市湖泊夏季的表层水体中的∑8PAEs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性,整体表现为北湖最高,南湖和雁鸣湖其次,八一水库最低;∑8PAEs与溶解性有机物浓度(DOC)及总悬浮物浓度(TSM)没有相关性。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广泛存在于4个湖泊水体中,5~7月的平均浓度范围依次为:0.04~0.11ng/mL、0.08~1.15ng/mL、1.20~4.30ng/mL、2.86~4.52ng/mL和0.10~0.31ng/mL,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BBP)仅在南湖水体中被检测到。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南湖和北湖夏季水体DBP和DEHP浓度均达标,雁鸣湖的DBP浓度超标,八一水库DBP和DEHP浓度均超标。本研究中的4个城市湖泊表层水体中PAEs的浓度高于目前报道的其他地区地表水中PAEs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水温对不同鱼类的急性致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分别为32.72℃、33.47℃、36.40℃和37.11℃。突然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鮸鱼对高温耐受能力最差,大黄鱼对高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高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逐步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大黄鱼对逐步升温的耐受能力最差,鮸鱼对逐步升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逐步升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现场温度下逐步升温方式对不同受试生物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突然升温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自然海区大黄鱼围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的选择、围网的架设、日常管理等方面,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开展大黄鱼围养技术的研究,取得成功,并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大黄鱼围养技术规范。研究结果表明:每口围养大黄鱼3年总产值614.5万元,利润494万元;大黄鱼体形较为修长,体色呈淡金黄色,蛋白质含量18.7%,脂肪含量13.6%,氨基酸总含量181.5g/kg,其中鲜味氨基酸总含量87.1g/kg。  相似文献   

15.
4种中草药添加剂对金丝鱼急性毒性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4种常用水产动物中草药添加剂对金丝鱼(Tanichthrs altbonubes)胁迫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4种中草药添加剂对金丝鱼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大蒜素(Allicin)〉枸杞多糖(Lycium baramm polysaccharide,LBP)〉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金丝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0.89、156.81、239.49和278.92mg·L^-1。试验结果可为常用中草药添加剂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三种常用农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0-23℃、pH7.5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和三唑磷对体质量(6.3±0.9)g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6.02、95.82、82.74、73.44mg·L^-1;毒死蜱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3、0.65、0.56、0.49mg·L^-1;三唑磷对幼蟹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56、4.49、3.88、3.62mg·L^-1。三种药物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7.
何祥楷 《福建水产》2013,(6):475-479
淀粉卵涡鞭虫是大黄鱼苗种培育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本文对大黄鱼苗淀粉卵涡鞭虫病发生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方法进行了研究,除常规防治方法外,利用双氧水与高锰酸钾合用也可起到杀灭虫体,减少寄生数量的效果.同时,本文分析和比较了发生寄生虫病的育苗池水与正常池水的水质理化因子,为有效诊断和防治大黄鱼苗淀粉卵涡鞭虫病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8.
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氧化胁迫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华  吴楠  沈竑  成永旭  吴婷婷 《水产学报》2010,34(5):733-739
为了解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及致毒机理,采用24h换水式生物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96h急性毒性,分光光度法检测了6、12、24和48h后0.01、0.02和0.04μg/L溴氰菊酯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560、0.0993和0.0562μg/L,安全浓度为5.62ng/L;在整个暴露过程中,溴氰菊酯各个处理组都引起了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SOD和CAT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都呈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MDA含量则一直高于对照组。暴露6h后,0.01μg/L浓度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4μg/L浓度组MDA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98倍(P<0.05);暴露12h后,MDA仍保持较高水平,0.02μg/L浓度组MDA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76倍(P<0.05);暴露24h后,各浓度组CAT活力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70.98%、73.05%和66.67%(P<0.01);暴露48h后,0.01、0.02μg/L浓度组的SOD活力分别下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