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了综合调控技术体系的依据及影响棉株个体发育和棉田群体发展的内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指出了调控的内容,原则和目标,归纳了生物,肥水,化学,物理,耕作,人工整枝等六大调控技术,提出了调控的速度,强度,时效,时段,方向,途径六个概念;介绍了综合调控技术体系的组装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麦精播“三高”栽培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精播“三高”栽培技术的研究,依据了小麦的生物学原理,针对淮北小麦分蘖成穗、穗分化、籽粒灌浆特征,从减少播量,降低基本苗,精细播种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调控优化技术的实施,提高群体质量,促进库容发育挖掘单株综合生产潜力,从而达到群体高质量,个体高素质,种植高效益的“三高”目的,形成了完善的精播“三高”栽培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尤其是抗虫棉)使用综合调控技术能够塑造合理株型和群体,进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加强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粮食作物生产系统定量调控理论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作物生产正在向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等多目标协同方向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实现多元化目标协同,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当前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今作物生产发展形势,在全面总结前人成果和笔者30余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作物生产系统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定量分析作物生产系统气候、土壤、作物三要素的协同关系,将"气候-作物"、"土壤-作物"和"群体-个体"三者协同优化的作物高产高效调控途径,构建了作物生产系统气候-土壤-作物"三协同"定量优化体系,并对其生产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以期为实现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诊断指标及优化调控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诊断的主要指标及群体优化调控途径。描述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有 :高产群体光合速率与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协调的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和成铃率以及适宜 LAI条件下的铃叶比等。水、肥调控和化学调控技术对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建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轮回选择基础群体的评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个玉米群体完全双列杂交的得到的群体及群要璋杂交种在3个地区进行试验,采用Gardner和Eberhart的ANALYSISⅡ和Ⅲ对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许白群产量vj最高,hj最低,均达显著水平,gi中等;洛孟综产量vj和hj较高,gj最高,二南24群产量vj较高,hj较低,gj略高。这3个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应进行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洛孟综可用于选育自交系,BSSS产量vj最小,hj最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在总结棉花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棉花高产系统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高产棉花株型结构和发育规律得出不同阶段的控制目标,即通过水控、肥控、化控及其它手段进行综合控制,使促控矛盾协调统一,以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温麦6号生育规律及其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朱云集  张三坤 《作物学报》1998,24(6):947-951
1995-1997年在超高产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小麦新品系温麦6号群,个体生长发育动态,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规律,并通过对氮肥不同基追比例,不同追氮时期等试验资料分析,初步提出了温麦6号实现9000kg.hm^-2以上产量指标,应采取精匀播种,建立高群体起点,氮肥后移,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合理调控,提高群体安全生产能力的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系统研究的结果证明,稻田人工生物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作者认为:生态工程标准化,水稻畦栽密植和田间管理规范化,鱼苗自繁自育,鱼病综合防治以及红萍饵料的周年供应,是人工调控技术的关键和实现体系的内物质良性循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叶龄调控的技术支持——棉花苗情诊断指标和调控技术的效应期以及叶龄调控技术体系中的主要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田人工生物圈的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系统研究的结果证明,稻田人工生物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作者认为:生态工程标准化、水稻畦栽密植和田间管理规范化、鱼苗自繁自育、鱼病综合防治以及红萍饵料的周年供应,是人工调控技术的关键和实现体系内物质良性循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由于农时操作过程中用污水灌溉、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以及矿区排污等途径造成农田土壤遭受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硝酸盐以及有机氯残留等污染。通过种植超积累植物(包括农作物的某些品种及某些野生植物)或者通过有益微生物处理土壤、拌种等、采用有机酸、石灰等化学物质和多种有机物质等不同途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均可收到良好的净化改良效果。同时分析了植物修复的应用前景以及保证效果的调控原则,并强调综合技术合理搭配应用收效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胡长远  李守国 《种子科技》2009,27(12):29-31
介绍了沿淮地区杂交水稻栽培的不同群体结构及施肥方法对产量影响的因素作进一步分析,系统总结品种怀优4号的高产栽培群体结构及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棉花叶龄调控技术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步骤、调控技术的优化组装,用实例介绍了叶龄调控技术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5.
棉花株型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株型栽培的形态指标为,株体矮化30%左右,群体密度提高20%以上;形态特点是株矮、枝短、叶小、叶厚、铃大;增产机理表现为群休早发早熟效应、铃位内移效应、抗逆效应和产量结构效应。株型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地膜、优种为基础,通过化学生长调节剂(DPC)和农业措施(水、肥、中耕等)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技术,将棉花生长形态调控为理想的群体株型。一般缩节安(DPC)调控强度为每公顷施量90~120克,分3~4次喷施;灌水和追肥时间适当提早,每公顷施纯氮150~225公斤,并要与磷钾肥平衡施用。经1992~1994年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试验示范,在公顷增产皮棉168~354公斤,平均增产300公斤左右,增产率为9.2%~25.1%。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淮稻区稻米品质不高、优良食味米品种短缺等问题,瞄准黄淮粳稻优质化生产发展趋势,以优质、抗病、高产、高效为育种目标,以氮肥减施优质化栽培为调控手段,经过近 10 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优良食味米育种技术体系,形成了一套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食味米高产生产栽培技术及优良食味米高质高效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玉米栽培现状与发展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庆市玉米当前栽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发展玉米栽培的对策:即围绕提高玉米单产、增加总产量,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生产水平,深入研究和推广超高产、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理论上研究高产群体中个体间多器官相互关系,提高群体质量途径、诊断技术和定性、定量促控措施,建立玉米超高产、高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Ⅱ.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江苏省农林厅南京210009)目前影响我省小麦高产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基本苗起点过大,群体恶化苗质差;施肥数量不足,且前重后轻,无效生长多;个体素质差,成穗率低;后...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技术规程围绕以高产、抗病、抗倒、稳产品种为核心,以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为基础,以中高密度为保证,以加强肥水调控为重点,以实现品种、技术和生态气候3个因素的最佳结合为目的,以技术、环境、产量指标与产量形成的动态关系为生长调控主线;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为生产目标的栽培技术体系,提出了以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加大种植密度、高群体整齐度和播种质量、增加水肥投入和加强田间管理为核心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王世杰 《种子》2016,(10):125-127
以主导品种淦鑫688为材料,于2011-2015年在同一地点连续作晚稻适时播种,通过对其叶龄进程和分蘖动态等进行系统的苗情观测,掌握了该品种与季节同步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高峰苗期、穗轴分化期、枝梗分化期、拔节期和颖花分化期等关键叶龄期及群体发展特征,总结了其群体优化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